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引爆朋友圈,同時也引起了設計群體的共鳴。為了讓公眾正確認識設計師、設計行業,一些媒體特邀一些設計師進行了對話。
在中國龐大的設計群體里,奮斗著數以百萬計的青年設計師。他們年輕、無畏、才華橫溢;他們熱情、前衛、勇于創新。面對青年設計師的探索,社會褒貶不一,毀譽參半,這其中又有多少誤讀的成分?
為此,《AXD空間藝術》創意雜志帶著疑問與多位優秀青年設計師進行了對話,其中包括成都迪梵宜設計總監趙文彬先生,關于“設計”的那些事兒,他有話要說!
理 想
《AXD》:朋友圈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那么作為一個設計師,你有什么樣的設計理想希望去實現呢?
趙文彬:通常意義上講,人有“五覺”。我們公司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智覺”,成為“六覺”。其實這“六覺”都是在說人的身心體驗和感受。
我現在希望能著眼于這“六覺”去塑造每一個空間,讓設計真正服務于人。在此前提下,用國際流行風尚塑造生活的質感,重建中國一、二級城市的住居方式。這就是我的設計理想。
好的設計
《AXD》:大家都想做好的設計,那么什么是好的設計?
趙文彬:我贊同鄭軍說的“一個好的設計需要具有一定的引導性和創新性,或者說必須具有時代性,能夠啟發這個行業重新思考和創作“!我們國家目前處于一個高速發展期,沒有經過工業革命就跨越到了信息社會,因此,很多時候,客戶的文化審美跟不上這個時代的發展,所以需要我們去引導。
我認為,一個好的設計表現在三個時間段。在前段:應該向客戶傳達和引領一種生活品質、生活方式,強調人在空間中的情感化體驗及場景化感受;在中段,能完整的落地執行;在末段,能讓客戶在使用的過程中,感受到整個設計都為他所用。通過這一整條線來評判,如果都符合,我認為才能算是一個好的設計作品。
利益和價值的矛盾統一
《AXD》:現在設計行業里可能有這樣兩類人。一類只做精品,專注于自己熱愛的項目,量少,經濟回報相對較小;還有一類就是盡可能多地接項目,以此獲得豐厚的經濟回報。那么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經濟壓力會不會左右你的設計方式?
趙文彬:我認同這樣的觀點:只有當溫飽得到解決,沒有物質生活上的強烈欲望時,設計師才能排除外在因素的干擾,放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才能有所突破,做出好的設計作品。
從我個人來說,目前選擇項目不外乎三種目的:名、利、養人。能不能做成一個有意義、有影響力的項目肯定是首要考慮的,這種前提下,我不太會去計較利益得失。但如果不行,那就必須考慮這個項目能帶來多少經濟效益。再不濟,那就考慮公司維持日常開銷的需要吧。總的來講,我就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尋求一種平衡。
設 計
《AXD》:剛才談話的過程中,無數次提到“設計”這個詞。對于“設計”,每個人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樣,你是怎么理解“設計”的?
趙文彬:設計就是由心而發,去滿足人們內心需求的一種表現形式。
我個人覺得黑川先生的看法是有些片面,論“呼吸”,有太多的景致和空間都可以呼吸,每一個作品講出來都有可以“呼吸”的點,只不過是點或面的問題。
發展方向
《AXD》:今后的3-5年,你希望向哪個方面探索?
趙文彬:我還是希望更多地研究住居空間,讓設計真正地服務于人。中國太多注重形式化的空間設計。
我的觀點是:“好的設計是看不出來的,只有在使用中你才能感受到它的設計感!”所以這會是我重點關注的一個方向:研究人的心理感受和行為習慣,去做一些專注于內在的,真正能給人提供便捷和享受的設計作品。
贊
0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