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祭奠我們初來時的夢想
那初時的夢想,你可否記起
高山喊的誓言,你是否實踐
對青春的懵懂,你青澀過沒
對那時的瘋狂,現在有沒有夢起
初入社會,一個煥夢的世紀,也許你不在那個年紀,但夢想卻永遠停留在時光角落無法倒流,請輕輕走到內心深處拾起,拍拍灰塵用手撫摸,用心感觸。
青春,不管逝去也好,也請讓我們擁抱熱血,不忘初衷。
我的20歲,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生活。
但愿所有的付出終有償還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開啟了自殺式的加班模式。而這后續帶來的,就是起床后的脖子劇痛,和每每凌晨時的突然驚醒。
輾轉難眠,聽手機里的催眠電臺,海浪聲和樹林的沙沙聲,可我依舊睜著眼睛等待天亮,再依著生物鐘的習慣,昏昏沉沉直到中午,乃至下午。多年來被失眠折磨,這確實是最歇斯底里的一次,早餐喝的米粥和書桌上擺的安眠藥完全的喪失了作用。
叮囑又怎樣,加班時的“早點休息”和感冒時的“多喝熱水”一樣匱乏無力。
生活還是自己的,點贊不過是別人無聊時在屏幕上點擊出的一個符號。
凌晨末尾的空氣里能感受到粒粒分明的水汽,身體還帶著暖氣的溫度,走出租住的大門迅速被一片潮濕的冰冷包裹。每天不定量碼字習慣了和另一個自己聊會天,他的眼睛遙望著天蒙蒙亮的遠處,驚訝地問另一個我,你是剛剛算是給自己下班嗎。
我能做的表情不過是笑笑說,還好,習慣了。
要接受命運的不公和選擇背后的喜與悲,有的人的周末飲酒狂歡購物享樂,有的人工作學習馬不停蹄。我們有權力選擇不同的形式去決定充實生活的形式,只是有些看上去五光十色,有些看上去生澀苦楚。
及時享樂與沉默前行,誰都無法定義歲月在結尾給出的回報是否得償所愿。
我只是想,在還能夠決定自己以什么樣的速度前進的時候,用盡全力去沖刺到離目的地更近的地方,能夠在余下的時間里,放緩步調看一看走過的風景。
可生活啊又不是旅行,總有一段路,你注定要錯過些精彩的。(不是說走左邊的路,就注定看不到右邊的風景嗎)可未來的精彩真的比現在放棄的精彩更棒嗎?
誰知道呢。
旅行的意義
這一年,在假期里迫切的想要離開南京。對于一個人旅行這件事越發的著迷,在陌生的沒有任何陳舊記憶的城市里散漫的行走著,這種獨處形式更容易感知自己。
好奇的東張西望,走遍狹窄的小巷子,不經意的尋當地里古樸的建筑,聽當地人使用淳樸方言的家常閑聊。
記得。
我們是不是應該在千帆望盡后選擇自己愿意駐足的站點。
我們是不是應該在人海洶涌中走過才后知后覺怦然心動。
他們說,是個人就有環游世界的夢想。可有多少人真的邁出了那一步。
自由和漂泊,安穩和束縛,何處才算是歸處。
旅行中哪有那么多過目難忘的美景,讓人著迷的,不過是獨自行走的自在和無人打擾的寧靜。
記得去年夏天朋友相邀外出旅行,我各種婉言拒絕,而今年,幾乎把所有的假期都計劃了或近或遠的目的地。
認真的查看攻略說明,詳盡的規劃每一天的路線行程,收拾行李,與旺季中的人潮攢動一起,走上我們想過抵達卻從未抵達的遠方。
人總是會變的,或者是他們料定了我確實是會變的。
可最后,依舊是要回到電腦前,麻木的寫著冷冰冰的記事,在困倦的午夜,在桌子上沖一杯速溶的咖啡。
一個人住這短暫歲月
一個人住這短暫時間里,這幾個字看上去就有無限傷感。充滿各種動蕩的這一年,匆忙的四處趕車,深夜里把所有的行李打包寄存到朋友處,拖著個行李箱臨時睡在陌生的酒店里。也有過在南方城市的火車站,穿著帆布鞋從候車廳的這一頭跑到另一頭,只因沒有看到變更車列口的提示。也曾清晨在各色的火車站廣場外小餐廳里,匆匆吃一頓早餐趕最早的車次。
在困境當中別人總會問,那你準備怎么辦。似乎我總有沉著冷靜的回答。
獨自踩著椅子一個環一個環的掛窗簾。
獨自趴在地上把散落成一攤的長短木條用螺絲刀拼裝成一個書架。
獨自面對一屋子壞掉的數碼電器,自己網上找各種維修教程。
獨自守著不小心被刀子割破的手指,取出夾在書本的創可貼。
我的答案是,其實我沒得選擇。
哭過也怨過,可這路是自己選的。
可是,沒有人知道你匆忙的穿著衣服沒洗臉入睡的樣子,也沒有人知道你獨自經歷過的那些有趣的事。就像在電影《她》里提及的,一閃而過的可笑的怪念頭。
一天突然想起自己十幾歲的時候,交過的幾個筆友。在周末的上午用帶香味的信紙寫長長的信,把那些微不足道的小心事統統與之分享。然后在經過半個月的漫長等待,期待著同樣一封長長的回信。
可我們現在早就忘了彼此模樣,取而代之的,是收獲的越來越多的微博里,論壇中的一句“在嗎”,而隱藏在內心那些呼之欲出的傾訴,只得在某個匆忙的片刻,暗自反芻咀嚼,再艱難下咽。
時間是怎么樣劃過了我皮膚
在過去的那些年里,我帶著許多執念和欲望像個拼命的蝸牛一樣緩慢爬行。而現在卻發覺,幸福的源泉是放下。
短暫的困苦和曲折算不了什么,可怕的是,你要用一生去容忍和接受它們的層出不窮,和眼前那片未知的光明或者黑暗。
如果面對走失的光陰,能有那么幾個片段值得你在遲暮時仍然可以眉飛色舞的講與他人聽,一輩子也就不枉過。
我也回憶起許多年前第一次路過新天地的樣子,感覺那個世界遙遠又耀眼,冬天甚至都沒有進去暖和一下的勇氣。
后來,后來這些年過去了,我們許多次約在那附近閑逛蕩,難得空閑的雙休日一起去看海。
那些光芒都黯淡了。雖然愛馬仕的門前,依舊有著拒我們千里之外的氣氛。
年輕多么好,我們一起吃不求飽的點心,喝不圖醉的酒。悄悄的聊著那些曾經想得到的東西,如今是怎么樣的不想要了。那些年曾經愛過的好女人,如今都變成了什么陌生的樣子。我們曾發誓要守候一生的夢想,現在被現實碾碎也變成了世俗的果實。
記得看到蜂鳥論壇一個網友從國貿高空上俯拍CBD的夜景,他說,要多努力一點,才能在這個城市里待的久一點。我想說,第一次坐在那家酒吧里,我腦海中出現的句子和他是一樣的。可是后來和朋友聚在相同的地方,大家不過是碰著杯,淡淡的聊天,深深的嘆氣。
只是現在的我常常在疲憊到無法入眠的深夜里思索,我為了留在這里,放棄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我們所經歷的那些跌宕起伏又難以描述的困苦和孤寂,茫然無措中的拔節成長,像是在熱帶森林里的奔跑,從荊棘的縫隙中瞭望遠方美景,跋涉山水,不分晝夜。那片風景,是否值得你傾盡所有的期待,和忍痛堅決的舍棄。
生命多淺未來多遠
在看《美食,祈禱,愛》的時候一直在想,要有多么大的勇氣,才能放棄眼下一切,環游世界,去修行尋覓內心所需。
她要離開他去印度的時候,他說,我們每天晚上都吃印度菜,你不要走好不好。
說真的,那句話打動我了。可你我皆知,她要離開他,并不是因為印度的食物。他是愛她的吧,突然在此變故下,變得手足無措,無助的哀求著。
我們都想突破以往的一成不變,在新的世界里挖掘更好的自己。
今天我20歲了,一生里最好的時間走過了近一半。
有時我在攀上山峰時發現那并不是自己曾經想要的高度,陷入一段長久的失落無助中難以自拔。
有時我發覺某一刻的電光石火,我又遠遠的望著她。就像是我最愛吃又不敢多吃一次的那家餐廳。
這一年那么多人來來回回,最后能坐下來好好吃飯聊天的,不過三三兩兩。
只是祈愿未來,不要辜負我如今的一切 -
-------工作 獨立編輯 愛好攝影 兼職室內設計。。。 夢想 出版自己的加書號圖書
贊
0
評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