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外觀
書店首層
室內設計 BUZZ莊子玉工作室項目地點 日本東京建成時間 2023年7月建筑面積 150平方米撰文 莊子玉、王珊
日本東京,幾近全世界密度最高的城市,同時也濃縮著近百年來日本文化的傳承與變遷,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與影響;銀座,又是東京最忙碌集中的區域之一。這一特殊的場地,被多重“密度”所影響,既是基于空間的,也是基于時間的:城市尺度和空間尺度——高成本的土地和集約型的建筑;尺度下的密度——人口數量和文化內容的含量。
書店外觀
在這樣具有嵌入感的場地之中,我們想要實現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感的轉換,來定義一種完全不同的場地特質;同時在一個相對狹窄的空間之中,融入更多內容展示和體驗界面,以實現復合性介入的可能,能讓小空間同樣產生一種綜合型的文化地標屬性。
故此,對于這棟建筑的改造,基于它的雙重界面——沿街立面和室內空間,希望它以開放的垂直向連接來擴大與城市界面的交互性;而相應對于文化內容本身,建筑能提供的則是空間帶給使用者的停留感和放松感,讓人駐足,閱讀文本,審視內容。
書店的入口偏向樓體一側,和整棟樓的用戶共用同一通道,功能形態上更傾向于一種通過性空間,缺少能安放固定座位的場地。所以一層的布置傾向直接的、被書籍包裹的氛圍;后區的綜合性的吧臺,除咖啡飲料售賣之外,也兼顧了書店前臺等運營需求。
一層空間軸測示意圖
旋轉樓梯
場地內現有最強勢的垂直向元素——旋轉樓梯被保留下來,和入口挑空空間產生互動,打造了一面通高的“亞洲書單”,兩者形成了一種圍合關系,也有效的將一、二層空間建立了聯系。旋轉樓梯自然將二層切分成兩部分,沿街一側留出一個可以俯瞰街景的小“露臺”,通過走道與內部相連。這一段垂直向的聯絡空間,成為整個空間的視覺焦點,同時構建了一種強烈的特質性,以在一個小空間內彰顯出“亞洲書店”的昭示性
旋轉樓梯連接起的上下空間
在場地相對集約但訴求卻復雜的條件下,空間本身是需要被重新定義的,至少內容該有不斷輪換的可能性。所以,二層更傾向于復合型的沙龍空間,內側是座位區,留有整面做投影的背景墻,可作為活動場地使用;安靜的時候則變做茶歇或休息閱讀的區域,以滿足人與文本的交互,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對話需求。
二層空間軸測示意圖
書店二層
在材料使用上,設計也試圖讓整個空間的松弛感進一步跳脫出來。原木材質的溫暖感,能與人產生比較強烈的觸碰關系;同時和灰色硅基混凝土材料的反差,會營造一種更具有時間性的永恒畫面。此外,在一部分可以停留的位置,特意選用了帶有日本傳統織物和箭羽紋的軟裝,以強調對于傳統的回歸;相對跳脫的視覺點又建立了一種新的平衡關系,在傳統的不斷積淀下,又能夠與當代生活相契合。
立面圖
內部的陳列在盡量最大化書籍排布密度的同時,也留有大量的“留白”空間,自東京單向街書店建成至今約4個月的時間內,這樣的留白使得書店擁有了更多被重新定義的可能,組織了大量的內容和活動,不僅限于文學和閱讀,也融入了當代藝術,融合了潮流文化,甚至加入了音樂的內容。
BUZZ始終認為,空間內容化的營造,其價值遠遠大于對自身基本功能性的定義,保留了它自然生長的潛質;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亞洲文化所具有的特質。許知遠提到的“走向新的文藝復興”,其中之一便是這樣東方文化的新回歸和復興的過程。
設計圖紙 ▽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完整項目信息
項目地點:日本東京
建筑面積:150平方米
設計時間:2023年4月
建成時間:2023年7月
業主單位:北京單向街文化有限公司室內
設計單位:BUZZ莊子玉工作室
項目主創:莊子玉、李娜
設計團隊:丁竹靚、張皓軒、高錚、蔡薇、劉月、曹程前、劉晨精裝
施工單位:株式會社SPERA
照明顧問:開闔照明設計(北京)有限公司
主要建筑材料及供應商:AICA愛克裝飾板、Lilycolor麗彩壁紙
建筑攝影:朱雨蒙
出品圖制作:丁竹靚
撰文:莊子玉、王珊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