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的流轉像細雨般輕柔,將往昔的痕跡滌蕩得無影無蹤,留下的只是一抹朦朧的記憶。在這喧囂而匆忙的世界里。我們常常追逐著繁華與成功的光芒,而那些被遺棄的歲月卻在幽靜的邊緣默默流淌。然而,若留心觀察,那些邊緣的角落依舊散發著韻味。
本案坐落于江蘇省常州市,在設計前期用充足的時間擬定建造思路,規劃項目進程。透過空間的張力與情緒表達,營造出一個優雅,精致,高效,活力多元的企業形象。
原空間為整層的平面結構,在設計入口時,設計師通過大量的留白,呈現開闊明朗的第一印象。門廳“玄關化”的創想,喚起來訪者恍若歸家的放松感。苔蘚附著的石塊懸空而立,神秘而迷惘,設計師用獨特的設計語言詮釋留白的清爽。
視線所及皆是被設計刻意安排的角度,對內提升空間層次感,對外讓景觀如猶抱琵琶半遮面般投射進空間內,是一種含蓄且克制的交流。
“所有自然的材料,就好像山峰、溪流、空氣甚至我們的存在都是由光組成的,這些褶皺的黑色體量就是材料的投影,也因此陰影屬于光亮。”
刻意營造廊道空間較暗光線,成為天然的隔斷,引領訪客駐足于明亮寬松的待客空間。
沿過道進入,來到空間的主要活動場所。作為連接空間的紐帶,承載日常休閑,友人接待及情感轉換的功能。
勒·柯布西耶說“建筑的目的是讓人覺得愉悅和安寧。要對墻體抱以尊敬的態度。龐貝人沒有在他們的墻壁上鑿洞,他們喜歡墻壁、喜歡光線。當光線在反光的墻面之間穿梭的時候那種感覺就會得到加強。”
光是空間最好的畫手,也是讓自然與空間相連接最好的紐帶。隨著四季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光會賦予空間各種表情,讓靜謐的情緒被每一個來訪者所感知。
傳統的接待、服務功能則被有意弱化。所有的設計,都將圍繞著使用者本身而重新構建。
紅色的百合花椅,綻放在安靜的空間中,明媚的外表下是無微不至的關懷,柔軟的坐感柔軟了氛圍,明確簡潔的線條搭配盛放花朵般的沙發,呈現出獨特的幾何美感。局部跳躍的色彩讓平靜的空間出現一抹激情,也是對設計師這一職業的理解,理性與感性的交織。
同個性的單品家具是空間材質屬性的一種延續,恰當的出現在空間的留白之中。剖開每一個瞬間,都是審美的極致表達。
在布局上設計師采用開放式結構,引光入內,為空間帶來向上的張力。水紋面的水晶燈,調和著隱匿與顯露的尺度。紅色的不規則書架與小貓造型的落地燈,既大大增加了立面構圖的層次,又把輕松的靈動感注入空間之中。
獨立的筒燈遺世而獨立,成為明亮與黑暗之間的過渡,而干凈利落的線條似乎在彰顯著空間的界限,紅色的球體柔和了線條,打破視覺習慣,空間的邊界似乎變得模糊。
于形式上,跳脫出傳統空間排布,以洄游動線,營造連續成章的流動意蘊;于意境上,情緒轉場遞進,多元場域與潮流美學,點化場域精神。隱藏的移門,代表公共區域與私人領域的隨性轉換,也為辦公室的日常使用帶來更實用多變的效果。
無論從空間裝飾材質的表達,還是處理手法的偏好,又或者是燈光氛圍的營造,以及器物陳設的選擇等等,都在無時無刻得表達著精致。
著名攝影師森山大道曾說“在我眼里,攝影就等于黑白。提到黑白精神,有三個特點:抽象性、象征性、夢之性格。將這三個特點融為一體,成為比人的眼睛所看見的更為強烈的印象。通常人們所目睹的,是形形色色的彩色空間,但是,若能通過黑白照片,則可以看見另一個現實。”
設計師用深灰呈現黑的另一種狀態,它介于強弱之間,冷靜理性。在刻意簡化空間內的裝飾存在后,人們的注意力自然被引至戶外與對細節處的考量。我們希望辦公室不光是淺顯的用于辦公與待客這種需求,更是能夠體現我們對于空間的態度與理解。點睛的紅色躍于室內,宛如重拳,猝然打破沉浸氛圍,創造出嶄新的空間記憶。趣味性的裝飾畫協調了空間,增加空間的趣味。
我們對于極簡的理解,在于對裝飾以及元素的使用的極致克制,這并不代表草草了事,而是將更多的注意力注入對細節的把控與結構比例的協調中。
大面積的深灰裝飾面的使用,為空間提煉出沉穩大氣的氛圍。一進入空間,便被環境的靜謐力量所治愈,簡約的墻面處理配上夢幻窗簾的組合,宛如歷史悠久的詩詞歌賦,富含韻味。靜謐是恒定的,光明是波動的,兩者的交織讓空間獲得生機。暖色系燈光朦朧,精心設計的茶壺裝置增添古樸氣息,沉浸其中,讓忙碌的身軀暫時得以放松。
淺色的空間能讓心情沉靜下來,只有飄逸的夢幻簾帶來陣陣清風。深灰色帶來沉穩的視覺感受,不管是裝飾畫還是橙色的休閑椅,都被凝練出靜的哲學,這是屬于這里獨有的智慧。
牽一根線,細細沿著脈絡走去,小巷錯綜復雜,建筑拔地而起,每寸空間都被現代的繁忙填滿,然而你會發現無論走到哪里,無論發生了什么,那些微小而珍貴的瞬間,都值得我們謹記。
項目名稱|硯如初見
項目地址|中國 江蘇 常州
設計范圍|辦公空間
項目面積|800m2
設計公司|硯集設計
設計總監|王紹鵬
參與設計|方建星 李開啟 邵明防 包君軼
軟裝設計|柒待美學
燈光設計|正譽會
項目施工|廣馳裝飾
項目攝影|譚小中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