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實的環境逐漸失去它的豐富內涵時,家重新把我們帶入到緩慢的時間和從容的寧靜中,讓我們與自我和周圍世界產生感性聯系。一處美好的家宅讓人深知生活的本真面目,并庇護著人安居于世界之中。
設計師為業主打造的這一處極簡的、與自然共居的家,希望能夠讓人享受緩慢的居住時光,優化內外關系,吸引人走到自然之中,回歸到身體與情感的體驗之中,感受生命的本真之力。
演繹光的旋律
一處連廊,被光的旋律催眠,萬物回歸到最純粹的色彩之中,在出入空間的一瞬間,萬物靜默唯有光為其描摹形狀,帶給人心靈的震顫。猶如安塞爾·亞當斯的黑白攝影,色彩如此簡單,卻擁有著力量,那裸露的山巒上的石頭,堅硬的樹干,真實的世界呈現于眼前,視覺聯動著觸覺,似乎感受到了或熾烈或冰冷的氣息。
推門而入,空間彌漫著淡淡的與世無爭的氣息,它像是一個靜默的琴鍵,等待著歸家的人彈下生活的樂曲。沒有什么比寧靜更能表現空間的廣闊性,空間的氣息消除了外部的嘈雜,內心空間也逐漸細膩和內斂起來。
6米的挑空與落地玻璃,讓室內與室外無限融合,屋頂與天空相連,地面與庭院接壤,頂面的吊燈猶如空間中的雕塑,輕盈優雅,心境頓覺開闊,舒暢游遠。大面積留白,下方的壁爐以鋼板做出特殊造型,像是墻面被剪開了一道輕薄的裂縫,普魯斯特稱壁爐是一個邊界不斷漂浮的暖和的地方。
家具的選擇上將感性與理性、直線與曲線完美相融,米色和淺灰的布藝象征著對返璞歸真、舒適自在生活的追求,細節處的精致又讓人不忘卻生活在都市之中。
客廳的另一側,一架三角鋼琴倚著背景墻而立,可以想象靜謐的空氣中回蕩著優雅的旋律,拉開如帷幕般的窗簾,萬物柔和。挑空的開放書架既是空間的裝飾,也是一處人文精神領地。
屋外是一年一年生長的樹木,即使是最普通的樹,它們也擁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早餐時刻與低矮的灌木相伴,它們與一些高大的樹木層疊交錯在視線里。坐在客廳的角落里閱讀,繡球安靜地靠墻綻放。
明月清風,寧靜以致遠,在客廳可以享受與家人朋友的熱烈交談,也可以松弛地獨處。極簡的生活,不是一味的斷舍離,而是消除不必要的東西,為生活留出空間與時間,在所需之處感受幸福,幸福源自內心,源自充滿意義的生活。
打開空間邊界
因家庭居住人口不多,設計師讓空間盡可能開放,消除空間中的邊界感,放棄空間的形式和表現欲,只以通透性增加人在空間中的行為,增加可以停留、觀望、對話的地方。
以入戶和樓梯作為橫向與縱向的空間軸線,軸線的另一側是西餐廳與起居室。隨著墻體的打開,空間與室外進一步融合,拉近了人與環境的關系。極簡省去了繁復的材質和色彩,空間聚焦到光線、自然、尺度的表達上,探尋人對空間最真實的需求。
在這里用餐制作美食,滿目皆是自然之景:一場寒風樹葉簌簌下落,冬天的雪飄到枝頭又落在地上,到了春天眼見了長出了一對新葉,只需三五天的功夫整棵樹又掛滿了綠意。食物與自然同樣具有治愈能力,大抵是食物是人與自然緊密聯系的紐帶,香氣構筑成了家里最獨特的氣味,從視覺到嗅覺到觸覺,美食調動起人最豐富的感官,然后激發起最愉悅的情緒。
心靈的居所
人的感官體驗是獨特的,不盡相同的,甚至于每一個瞬間我們都能獲得獨特的感知,一個真正的家呈現的是身體、環境和想象的融合,形成人與世界的交互。這種多重感官的合作,本質上是人進入了更廣闊的世界,是一種自我存在的體驗,它真正實現了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的交流。
直線與曲線構筑了一個純粹的樓梯,以詩意的狀態構筑向上的空間力量。前往負一花園層——一個更加隨性的公共空間。謙遜和驕傲,好奇與樂觀,是設計師希望在花園層呈現出的人的理想狀態。
書房或起居室,可以近距離觀察樹冠,看著它隨風搖擺或是一只鳥兒前來拜訪。這些樹總在吸引人走到戶外里呼吸新鮮的氣息,寬闊舒展的臂膀里灑下細碎的光。自然以安靜的、不動聲色的力量,昭示著一切都在流動之中。
在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小說《到燈塔去》中,主人公拉姆齊夫人想到了三行詩:“在我們過去和未來的生活里/ 充滿著郁郁蔥蔥的樹木,/ 和不斷更新的樹葉。”
書房是居住者如今最愛的空間,一個人在書桌前寫字畫畫,時間仿佛停滯下來,揮筆運腕之間,思緒自心而起發于筆端,是難得的專注時刻。不僅如此,書房里許多的物品乃多年興趣積累。偶爾辦公或是品茶,也被這滿窗的綠意所打動。
休息空間為居住者塑造了一個與自我、身體和自然極度親密的空間。人字形坡屋頂讓空間像是被輕輕打開一般,開闊輕盈。兩面落地玻璃窗將戶外的景觀邀請入室,面朝自然又背倚自然。端坐品一杯咖啡,觀察枝頭的鳥兒;或是斜倚在沙發上讀一本書,當時光慢下來,我們才知道生活的具體樣貌。
身體的奢侈尺度
作為感覺經驗的接收器和發生場,身體的尺度是全部世界維度的起點,臥室以居者的精神、意識、情感投入、感覺、行動和身體等方面綜合考慮空間的設計以及家具的選擇。
木質的地板呈現出舒適的色調,當陽光照在上面為它又鍍上一層溫暖的光感,白色而純粹的空間里,灰色的床與電視柜深沉而內斂地守護著,一幅雅致的畫作讓空間具有了人的性格。巨大的轉角落地窗前,一個寬闊的單人沙發,在寧靜之中,人能無限汲取自然的能量。
大尺度的主臥衛生間整體以灰色營造出敦實的質感,洗漱區的背景墻面,雅致的石材圖案如一幅藝術畫作,頓時消解了空間的單一性。在這寬敞奢侈的尺度中,人的身體得到了極大的尊重,輕柔的水、舒適的光,卸下疲憊,讓私密的洗漱時光變得極具儀式感。橢圓形的黑色浴缸在充滿理性的空間里,顯得更加神秘而夢幻。
自然處于流動之中,時間也處于永續變化中,一個屬于真正自我的空間便是完美的實現精神與身體的統一,在流動中帶來堅實的庇護。
不同的臥室空間有著不同的性格特征,白色主題的空間里,一個如云朵般柔軟的泡泡沙發可以安撫焦躁的情緒。
硬朗的臥室,柔軟的深灰色床包裹著人,酷酷的線性燈、黑白花的大理石便是空間的性格。每一個人在空間中的身體舒適度都得到照顧,雅致的色調與自然的風景,沖淡了所有負面的壓力與情緒,家給人無限的包容。
沉浸于生活的意趣
人的感官體驗是獨特的,不盡相同的,甚至于每一個瞬間我們都能獲得獨特的感知,一個真正的家呈現的是身體、環境和想象的融合,形成人與世界的交互。這種多重感官的合作,本質上是人進入了更廣闊的世界,是一種自我存在的體驗,它真正實現了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的交流。
尤哈尼說:“我們有一種精神需求以確認我們生活在時間的長河中,而在人造世界里,正是建筑推進了這樣的體驗。建筑馴化了無限的空間并使我們棲居其中,但它也應安置無盡的時間,使我們能安居于時間的延續中。”
在寬闊的空間里實現了休閑觀影、喝茶品茗、藝術欣賞、自然對話、運動健身等多維度需求。在開闊的空間里漫游,一個溫馨的月球燈把“明月“帶回家,讓月光點亮空間,柔化人與人的相處。
夜幕降臨,飯后時光,與家人在品茶區喝一杯清茶,望著庭院的夜色逐漸籠罩下來,萬物即將睡去。或是走到院子里,像小時候在故鄉,飯后與家人總要坐在院子里樹下納涼聊天,晃動著手里的蒲扇驅趕蚊蟲。
項目名稱|時光流轉
項目位置|中國 北京
項目面積|1200㎡
主案設計|張嶺
設計團隊|王晨頤
設計時間|2020.11
完工時間|2022.5
攝影團隊|瀚墨視覺_壹高
視頻拍攝|瀚墨視覺_梁振興
部分品牌|圖森整體木作、DERO德雷壁爐、德國威克納門窗、CASA VERA意述家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