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光線
和簡潔的幾何
都是為了表達內心的情感
——巴拉甘
這個高端的私人辦公空間,結合了辦公、休閑和小型會客接待的功能,目的是讓使用者精神放松。
原始結構是一個九十多平米的開放長方形空間,通透且直接。將其轉化為一個動線流暢、功能完備的設計閉環對設計師是一項挑戰。雖然空間較小,功能需求多,但設計師通過“藏”與“現”的邏輯,合理地安排了空間動線。
01
SPATIAL
CIRCULATION
內廳 流通
-
建筑的原始輪廓界定了空間形態,但異形墻體卻為內外空間的共享創造了可能。借助傾斜的角度,突破了空間的剛方正格局,以小巧的設計打造出大的效果,消減了邊界的壓迫感。
-
多重立面系統鋪墊成為環境的基本邏輯,形成豐富的立面表情。
空間應該是內向的、流通的,場景隨著光影的細微變化影響著每一個參與者對于整體環境的感知,傳達出無聲的愉悅與平靜,那么,空間這件藝術品就達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定制的異型辦公桌與內嵌式墻體置景共同展現了獨特個性。每個元素都是為這個空間量身定制,彼此之間相互呼應、配合,共同構成了空間的核心特質。
主辦公區域被外立面的巨大采光窗戶和內部交錯的設計結構所包圍,通過自然光的相互滲透,營造出了富有層次的光影通道。
這樣的設計時刻展現著動與靜、明與暗、內與外的場景變化,增加了空間的多維度體驗。
02
RICH ELEVATION
核心 多維立面
-
若是探究項目中最值得稱頌的部分,便是光的利用。每一處空間的隔斷,都不是生硬閉塞的切割,而是為光打造的出口,不管動線如何蜿蜒,狡黠的日光總能找到恰好的縫隙投射進來。
-
隨著晨夕推移,仿佛看得見空間的“呼吸”,角度、色彩一一變化,為空間留下持續更迭的驚喜。
多功能區既開放又私密,是整個辦公空間最具潛力的部分。玻璃墻體的包圍使這個空間既獨立又不孤立,以一種寬廣的態度向周圍敞開,既滿足了多樣的需求又保留了自身的特色。
03
LAYERS
SHADOWS
廊道 層次光影
-
灰色的玻璃隔斷和引人注目的幾何結構墻體共同構建了新的入口,突破了立面的單一秩序,使空間從平淡中掙脫。這個設計雖簡潔和質樸,卻也充滿了動態和變化。
-
越過光的階梯,是一道文化長廊。看似平鋪直敘,實則暗藏玄機,業主豐富的藏書鑲嵌在墻面間隔林立的抽拉式隱形書架之中,仿佛從墻面生長出來,衍生為空間的一部分。
層次和光影以漸進的方式作為媒介,通過定制的幾何結構創造了一個開放和共融的立體空間界面。
光,從每一個刻意被切割的縫隙中透過來,也成為了引人前行的向導。循光而去,差異的轉軸關系構建出不同功能、不同感知的有機復合空間。相較于直白而熱烈的空間語言,內斂與克制才是設計中極難苛求的狀態。
04
PRELUDE
門廳 序幕
-
異形的定制玄關臺,與墻面融為一體,奠定了整個空間的基調,也拉開了設計旅程的序幕。
凹進墻面的吊燈,綿延而出的操作端臺,如管中窺豹,激發出來訪者探索的欲望。層次與光影是漸次遞進的媒介,以定制的幾何結構為載體,創造出開放、共融的立體界面。逐漸收窄,逐漸開闊,再收窄,再開闊。
-
延展的端臺直通玄關,異形墻體背后便是主辦公區。各個區域間既相對獨立又緊密相連,充滿了對光與影平衡的深思。
設計的價值,從來都不是體現在刻板的教條與艱深的理論,而是設計者的思考過程。它需要深植于使用者的精神訴求,以設計者的思維火花澆灌,再輔以生活的哲思和情感的共鳴,最后依托物理法則建立。
05
ANALYSIS DIAGRAM分析圖-
平面圖
INFO
- 項目名稱 -
域光 · 塑影
- 設計總監 -
陶勝
- 主創團隊 -
陶勝 張奕
魏露菡 譚嬌利
- 家具&軟裝設計 -
DeeSen
- 項目面積 -
92㎡
- 項目地址 -
江蘇 南京
- 攝影 & 視頻 -
WMSTUDIO
- 燈光顧問 -
光維照明
- 主要材料 -
藝術涂料 水泥自流平
鋼化玻璃 石英石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