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實景圖
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地理概念上的“遠方”變得前所未有地容易抵達,但由身而心的詩意卻難得發生。 LSD將這種詩意的瞬間,視為“第二十五小時” 的增量體驗——從日常的、既定的時程中抽離出來,通過感官的松弛,得以延伸時間的體感。通過體驗的不斷疊加,將這種碎片化的瞬間零存整取,在泊心域生活藝術館,打造一個文化慢社交空間。 與自然共鳴 項目位于武漢北部的小鎮,擁有絕佳的自然風光和一小時的都市生活圈。恰到好處的距離,適于停泊靠岸。 相比于追求令人眼前一亮的“先鋒”設計,設計師更希望在尊重的前提下,延續自然與時間賦予空間的本真,擁有它鮮活的生命力,無論未來審美偏向如何流轉,空間皆因其真誠質樸,反而熠熠動人。
基于此,項目在材質的選擇上好似“信手拈來”,那些耀眼的、具有侵占性的材質被首先排除。地面和墻體選擇了同樣是大地色系的材質,連成一體,包裹“書塔”的磚石亦產自于本地。材質以同樣的誠實相互對接,不做多余的贅飾,木頭是木頭的紋理,石頭是石頭的顏色。
空間需要創造新經驗,但同時也需要根植于當地的文化之中。既陌生,又熟悉。既有根,又有新經驗,捕捉在新與舊,似與不似之間的一種想象力。
通過對內部交通流線的構建與分割尺度的拿捏,以“路徑與角色”形成不同室內空間的精神鏈接。景觀綠植的疊加滲透,在路徑上互為指引,成為貫穿項目所有功能空間的紐帶。
也正因如此,綠意形成的連接從空間上“包裹”眾人,建筑、結構的邊界與室內的界面自然地黏合在一起。
洽談區和水吧區不做硬性分隔,轉而以侵占度較低的木質柜體與家具進行組合,形成“軟性”分割。藝術品穿插其中,作為視線流轉的起始點。
階梯以木質包裹,加入可移動的桌幾。階梯間次鏤空組合,帶來必要書籍收納空間的同時也形成了更豐富材質層次。恰當的圍合度,將這里分離成可供閱讀、交談及展覽的獨立空間。
在一個四方的“盒子”中,視線會逐光而行。書塔內部因循外部的材質關系,溫和而親厚,仿佛可以被忽略,而人的視線會不自覺地被頂部的光源所吸引,拾級向上。
設計中,形體與空間的形式、特征被刻意限制,室內功能跟隨空間體驗的轉換而轉換。
在被制造的路徑之中,藝術裝置成了空間的錨點,多向展開后序空間。以時間為元素的裝置穿插在其中,不斷強化空間記憶。
LSD聯合ARTLESS為項目量身打造的IP“咕咕”,與植物博物館做了巧妙的結合,并為后續空間的材質與視覺形成鋪墊。
人們對美的意識往往來源于突然開啟的過程,它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依賴于既定習俗的影響,也與固有的環境特征無關。無論多么熟悉、平常的景象都可能在某一刻展現出平時難得一見的特質,而對現實事物的重新審視,往往就是一種審美體驗。
比如,清水泥。作為一種現代材質,它不存在于任何文化的既有圖景里,它稀松平常。而當它被大面積地使用、誠實地裸露著,整個空間突然形成頗具野性的趣味,同時,它又是溫和的,經過木頭、布料與綠植的互相咬合,清水泥也有了自然的意味。
建筑一側的“浮光環景”,空間以最大尺度的開窗,賦予室內空間更具想象力的留白,在這里,設計要做的,只是無限地接納自然、退讓給自然。
我們在這里嘗試構建一種可同時滿足人的情感、自然的滲透、建造的需求之間的共生狀態,也許,從更廣義的維度上來說,也是當代都市環境中關于鄉土、關于需求、關于心居的更為復雜的理想圖景。
項目名稱丨泊心域 (南斗天湖)
項目地址丨湖北·黃岡
項目面積丨約1712㎡
項目類型丨生活藝術館
室內設計丨LSD Interior Design
軟裝設計丨LSD Interior Design
項目開發商丨紅安富山置業有限公司
項目共建商丨藍綠雙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項目攝影丨十觀-趙宏飛、魏已棟
項目視頻丨DD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