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CU壹方 | 中海 瓏悅理,深圳首個“Lounge生活空間”
下午五六點,人們從大廈中魚貫而出,成為了斑馬線上聚集、流散的身影,和地鐵車廂里搖晃、接踵的肩頭。在這里,云層總是流動地很快,從海上來的風,從每一張不茍言笑的臉上略過,寬闊的馬路,隨時被紅色的剎車燈塞滿,在夜色中,如同一條飄在空中的星光大道。CBD依舊燈火通明,在夜色中保持著那份特有的體面和精致。
這里是深圳。
這里是深圳,建筑拔地而起,人們雄心勃勃,年輕而多元的聚力正在融合,而城市的歷史與未來正在被書寫。如果說我們想要表達中國城市的未來,那么不可否認的是,這兒是最好的“樣本”。
城市的未來,盡管常常被關注于宏大的命題中——科技、低碳、智慧......巨物般的高樓大廈、炫目式的數字技術。但究其本質,它最終需要服務于人、與人們感受的當下。
普通人日常的、小小的生活價值該如何體現,人們情感的希冀、內心的貧瘠該怎樣被關照。
在這個項目中,壹方試圖表達我們所認知的這座年輕城市,并期望從這里出發,尋找今天人們與城市生活相處之間的詩意。
在這個國際都市的快速與高效中,用一點緩慢、輕盈與向內的感受力,與時代的焦慮和解。一個猶如水泥森林的現代城市,亦可以開出生活的花。
深圳北站,城市新核心。精致繁華的都市界面、高度融合的商業街區,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心,設計將以一種引人注目的、綜合的、可持續的方式,保有與自然的互動、與居住的溫情。
致敬城市繁華之中的美好生活,深圳首個“Lounge生活空間”——中海瓏悅理,在這樣的前提下展開。
基于場地內部建筑密集,與豎向空間緊迫的建筑環境,設計師將空間構造的重心,帶入了對內部場景化的空間形態、之于城市生活、居住價值的表達的探討中。
自然的環伺、流動的街景,和諧共生,精英的文化、棲居的日常,彼此映照。此時,內部建造的意圖變得具體而有意義。
利用場地自身的高差現狀,與臨街視野的呼應,設計為本案規劃出了塊狀式聚合分布的空間布局,跟隨著內部動線自然游走的狀態,每個功能區域,逐一落位。舒適松散的調性,沉浸舒緩的氛圍,以營造自我包容、垂直性的內向型空間。
藝術玻璃由柵格式切割的構成,經8米層高垂切而下,形成如小徑般、曲折而不斷抬升的行進路徑。
循著木質步梯的轉折、深入,自然材質的溫和感受、藝術玻璃的朦朧隱約,在一束窗景的互襯中,將現代都市的喧鬧與凌厲區隔開來,盡顯空間柔和的本意。
向內建造,空間的語境由此開始,回歸于人們感受與體驗的當下,都市的繁華精巧、酒店的氣質儀式、當代的人文視野,乃至日式的嫻靜意趣,都在這個多元融合的“城市會客廳”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隨時聚合、流散的街景在外,而人們悠閑于此,一曲鋼琴曲的舒緩、一杯威士忌的醇厚,在空間中流動,交融為舒朗、愜意的松弛感受。
設計所做的,與其說是創造和優化,不如說是一種引導與回應。多元的文化、多維的場景,皆以一種對空間調性的把控和引導,在此融匯、上升,轉化為空間的本與真,來回應本案所面對的更高效的城市生活、與繁華城市界面的訴求。
作為社區配套使用,本案以可持續性的規劃考量,為社區打造了多樣化的功能場景,如咖啡、書吧、辦公、酒廊、健身......由空間的外部,向人們的內心,將每一個人生活的孤島連接成群島,打開無界交融的生活想象。
此時,材質的介入,將呈現為以契合空間功能屬性的表現力。自然之物的蓬勃,藝術之物的甄選,因循著空間松弛、舒緩的感觸,疊加、組合,形成空間表達的層次與肌理。
共享書吧溫和的木飾面,VIP室造型獨特的藝術品,柔和的力量、舒緩的氛圍,皆通過對人們感受與體驗的回應,形成空間的構造本身。
在現代都市的喧鬧與浮華之外,用生活的真實感,來表達對城市的誠意。
項目名稱|深圳中海瓏悅理營銷中心
項目地址|中國 深圳
項目面積|1100㎡
設計機構|ONE-CU壹方設計
設計總監|黃劍鋒
硬裝團隊|后義鵬、何浩、蘭興興、勞業勝、楊啟文、王森、唐輝、李永鑫
軟裝團隊|石中波、毛毛、周康康、向楠、廖雨婕、熊妍妍、廖嘉敏、張浪良
特別鳴謝|中海發展總部設計管理部、中海南部大區產品與研發中心
業主團隊|劉蘭、李躍華、江偉愷、朱莉婭、盧曉克、李永攀、潘建云
主要材料|白雪公主玉石、古銅鋼、水紋玻璃、藝術玻璃、深淺木飾面、絨布硬包
空間攝影|賀川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