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悠然 | 274㎡ X 建筑與自然共鳴,開啟有形空間與無形情緒的設計把戲
建筑不喧,自有聲。
空間不言,自從容。
房屋是3層樓的疊拼戶型,設計師運用真木飾面,老木料,仿萊姆石質感磚,透光杜邦紙……營造出「原木」、「輕侘寂」調性的自然、禪意住宅。
侘寂之美,一種沐浴在時間光澤下,簡潔安靜中的質樸之美,與極簡主義有異曲同工之妙,卻更為璞真深邃。
客廳所描繪出溫潤靜美的場景,如同侘寂美學一般干凈、純粹兼具生命力的大美,簡樸至極。
靠近花園的墻面設置為書柜墻,統合墻面的同時,將視線引向窗外的花園。
客廳區域可窺的綠意,讓空間更為盎然活力。是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對話和溝通置于最高處,降低空間裝飾的存在感,讓身處其中的人沉浸于此,發想于此,身心放松,回歸本真。
窗邊的木百葉落下時,木色與書柜和諧搭配,統一客廳的自然基底。
屋主二人沒有強烈的觀影需求,相比之下,他們更喜歡看書。于是客廳不再以電視機為主導,而是營造輕松、沉靜、光線飽滿的閱讀氛圍。
一旁木飾面將客廳與樓梯間相隔,局部內嵌的壓花玻璃,增加木飾墻面的視覺感。影影綽綽的朦朧光線,透過樓梯間為其增加點綴光線。
考慮到屋主有閱讀需求,所以從這一點需求出發,特意設計了適合他們的餐桌,使餐桌具有放置書籍的功能。
讓餐廳不再只是單純的就餐空間,同時也是一個閱讀空間,想要最終達到在公共區域隨處都可閱讀的生活場景。
花園與室內的過渡,汲取傳統庭院的設計。室內與花園之間的頂面引入屋頂的概念。
構建一個木質的斜屋頂,也讓天光不會直白地照射室內,壓低及控制光線使室內的光線柔和舒適。同時營造出傳統房屋,屋檐的感受。屋檐下再設置平臺,分隔和過渡室內外。
室外花園欄桿采用防腐木欄桿,橫向圍合讓視線在院內延展, 呼應著是著室內的氛圍與空間元素,用現代的方式營造傳統的院落住宅。
光,是空間的韻律所在。自由流淌、明暗交錯、婆娑起舞,是光,亦是空間的韻律。身處幾何墻面的包圍,倘若只看到大面積的純色,也會讓人略微緊張。
設計師拆除負一樓原本零碎的空間,讓空間變得開闊,保障公共空間最大化。負一層靠采光井采光,公共區域能夠獲得更好的自然采光,讓負一樓也能夠舒適愜意。
天井一側的梁柱,設計師采用老木料包裹,歲月痕跡的材料,為空間營造“侘”的氛圍。
秉承著對時間和空間的禪意態度,多功能休閑空間的留白與不爭,平滑流暢的幾何線條、克制減法的空間裝飾、疏密有致的明暗對話,釋放“寂”的魅力。
多功能休閑區還設計了西廚島臺,方便屋主在負一樓的時候,制作一些飲品,茶歇……
地下室的樓梯口,溫潤的木質臺階與質樸的仿萊姆石質感磚互相補充,錯落的幾何形體飽含隨意,卻又有序的向上。
樓梯旁的廊間,一側是大面積的儲物柜體+開放格,給業主提供收納展示的手工收藏展示區。一旁的壓花玻璃移門中,是書房、客臥空間,朦朧光影的移門,增添了地下室場景的神秘感,靜謐純粹,展開無限想象。
“空間”并非單一所指,而是泛指“內外之間的空間、材料之間的空間、元素之間的空間”。
工作間外面有窄小的一條夾層空間,設計師在夾層中綠植布景,頂面布設光源,為書房營造出自然景觀。
由于是下疊戶型,且樓梯空間在原建筑的中,沒有自然才采光渠道。因此在樓梯間頂面,使用透光杜邦紙+頂膜燈箱,營造柔和的自然光源,點亮樓梯空間。
墻面是衛生間小方窗,增加衛生間的光線層次。
虛實間,平添幾分意境之美。主臥室內門、格柵門與木飾面同色,讓墻面整體簡潔,視野干凈、舒適。
室內陽臺旁設計的書臺,擁有優異的自然光源。為屋主辦公、閱讀,提供舒適感。
原始戶型
? 原戶型是一個疊拼(下疊)聯排別墅
? 別墅戶型相對相處常規平層戶型的優勢是有花園及樓梯
? 原始戶型一二層基本滿足業主需求,負一層需要結合需求重新整合分配空間
設計解析
? 負一層結合業主需求負一層規劃為休閑觀影區+手工收藏展示區+儲物間+工作間,拆除零碎的空間,讓空間變得開闊,公共空間最大化
? 一層擁有前后兩個花園,靠近臥室及較小的前花園設置為洗衣晾曬+設備區域
? 相對較大的花園設置為休閑花園,靠近花園一側的的室內設置餐廳及休閑閱讀的客廳
? 由于是下疊戶型,樓梯空間在原建筑的中部沒有自然才采光,因此樓梯間頂面使用透光杜邦紙營造柔和的自然光源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