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S: 那漠含風設計
PHOTOS: 哈達
路易斯·康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教學期間,一直強調用直覺而不是用方法論來做設計的重要性,探索建筑的核心形式的意義要遠大于滿足功能需求。從精神出發,建筑依然要回到精神,空間亦是如此。
該私宅項目的女主人是一位文藝工作者,有著獨到的穿衣品味和審美見解,同樣對這個新家也有著與眾不同的期待,是低調的、同樣是有深度的。因為女主人是回族,設計師這一次從清真寺獲得設計靈感,以拱形作為主要空間符號來展開設計。餐廚空間、起居空間和陽臺,由兩扇拱形墻隔開,猶如舞臺演出的一道道幕簾,穿梭其間,便能感受到當中不同生活場景的儀式感。
受女主人穿衣風格的啟發,空間中運用了低調的裝飾材料,暖色的藝術灰泥、跟墻面類似的素色瓷磚、淡雅的窗簾和床品布料。素色地面間歇性被帶有穆斯林風格花紋的瓷磚打斷,勾勒著不同場景,同時豐富著空間的視覺層次。GUBI的 multi-lite吊燈懸于餐桌之上,一層層的半圓形呼應著空間里的拱形,成為沉靜空間中的一處金色焦點。
設計師將所有的臥室和浴室安排在了空間一側,由一個拱形走廊連接,光線從側面照入這里,如置身清真寺回廊,溫暖而神圣,在它的保護下,臥室空間顯得私密而純潔。橙色的瓷磚如地毯一樣鑲嵌在地面上,打開臥室的門步入走廊,便暗示著歡快而忙碌的的開始。
藝術灰泥大量地運用在墻面上,賦予了空間一定的歲月感,是包容著現代生活的難得布景。設計師并沒有刻意營造一塵不染的現代感,同時又沒有過度渲染遠離喧囂的樸素感,軟裝陳設像多年前就如此這般,靜靜地躺在空間里。正如路易斯·康所說:“傾聽建筑自己的聲音”,所有空間元素只是表達本質的工具,當空間擁有了自己的靈魂,設計的價值才終得以實現。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