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迴向 |
135㎡ | 浙江·溫州
━
探索事物于不同角度的發散認知,以相對述平化的方式,來闡述其內在諸多的復雜可能性,挖掘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探討和對人性的再思考,讓空間更具可考究及情感共鳴的建立。
以‘基點’作為界定區域邊側的軸心,共享功能區面的使用感受及交互,以此來作為動與靜區動線梳理的邏輯展開,打開公區的共融情景,來邊界化功能。
01
共享
以功能位面維系日常
-
入戶后的尺度舒適性,由左右向來界定動靜關系的區域,左側為功能私密區域再至右側的開敞組合公區,保證情景模式的不干擾的同時,來有擴公區的居家社交方式。
物件于空間的使用關系,可以打開其所建立的獨立唯一性,嘗試尋求更多的組合可能性,來模擬情景背后的生活方式傳達,這也是私宅的‘非唯一性’。
02
“抽象”定義
以雙向的方式來重新理解表象化的“背后”
-
對于‘抽象’的定義剝離,可以是形式的外化,也或者是物件的收放,尋求表象化后的‘被剝離’才是理解對于概念抽象的再深入。
03
“格局”建立
記錄日常生活模式下的軌跡導向
-
通過塊面關系的遞進與凹凸方式,來作為界定材質方式的斷與連,使其保持的同時,來融于整體的和諧性,片門的形式來消除彼此空間的獨立關系及獨立到開敞的過渡。
快節奏的生活狀態里,探索共享的交際互動也作為‘話題’進行討論,保持私宅的‘功能性’的同時,使其對應的空間可以圍繞增進及交流來獲取,打開家人與空間之間更多的場景虛擬。
在梳理脈絡的過程當中,尤其對于結構的自然保持更為側重,保留結構的同時,來進行重組其所產生的變化,尊重且優化其結構與格局產生的沖突,正視‘沖突’會讓結構的本質更為清晰,而不是基礎面的外飾或形式。
形式對于空間的設計語言表達具有雙向性,或多及或少,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其自身表達‘訴求’,以自然情緒作為連接的容器,隱處理痕跡于日常。
04
“尺度”舒適性
界定動靜關系,不干擾的同時且有擴社交
-
試圖在項目思考的過程當中重新建立格局與空間及日常生活模式下的記錄軌跡,以擴展公區作為強化更多的家庭成員之間的交互性,這也是未來居家模式的圍繞重點。
平面布局
項目名稱 | 迴向
項目地址 |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
主創及設計團隊 | 隹聿設計工作室
工程負責 | 梁筑裝飾 梁耀光
建筑面積 | 135 m2 (普通平層)
主持設計師 | 蘭斯,林思思
設計參與 | 季勇強,鮑智豪,張雨婷
完成時間 | 2023.1
項目攝影 | WM STUDIO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