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位于西城區,套內46平米的公寓,是我們業主買來給孩子做學區房使用的第二居所。需要承載一家三口工作日的居住生活功能,同時也要兼顧老人來幫忙接送孩子,飯后休息或偶爾臨時住宿的使用場景。
我們通過重新調整布局,梳理流線,利用移門,在空間內進行連接與分割,給這個家創造了全然契合不同時段,不同代際之間家人們如何獨處或共處的全新生活方式。
多溝通,挖掘潛在需求
▲| 改造前平面圖 |
早期溝通時業主的初步想法「可以拆掉所有墻體,做大開間」。但隨著進一步的溝通后,我們分析梳理出業主實際生活中面臨的居住難點:
■需容納人口的變化,一家三口變三代五口;
作為現代都市的三口之家,常常因為忙碌的工作無法兼顧孩子,需要老人幫忙照看孩子。老人雖然住在附近,但為了照顧孩子也會在這渡過一天中的絕大部分時間。
■如何平衡五口之家的日常生活;
在有限的空間里,怎么能讓三代人各自獨立、自由、私密又能互相融入,擁有屬于自己的居心地。
▲| 改造后平面圖 |
在發掘到業主最真實的居住所需后,我們決定不往大開間的方向做,參考密斯的流動空間,先將室內的所有可拆墻體移走,重新加入了3組有效隔斷+3扇推拉門,以墻體的開合及分隔,創造連續、流動、貫通、隔而不離的空間感受。
可開可合的推拉門,也可以隨意將這套小房子從開間切換成小三居。這種可變型的布局,松緊有度,不僅滿足了一家五口人聚會時的其樂融融,而且能在每個人需要獨處時,讓每個空間隱私獨立,不用遷就他人。
玄關
ENTRANCE
入戶處用一組隔斷柜來劃分出玄關區,避免了開門見廳的尷尬。迂回的動線賦予了空間更為豐富的層次感,進門前行是客廳,休閑娛樂,往右是廚房餐廳,人間煙火,繞過隔斷,里面還有一片洞天。一步一景,反而會覺得空間更大。
隔斷柜是一組雙面柜,上下左右能為不同的區域提供收納:上半部分靠餐廳開啟,作為餐邊柜,服務于餐廳。下半部分在入戶走廊這邊打開,補充玄關鞋子收納,左右兩邊的高柜也能分別服務于洗漱干區和客廳,日常儲備各種生活物資。
廚房
DINNING RO
原本封閉的空間打通以后,形成了一個餐廚一體的開放式廚房,櫥柜右側連通入戶區,盡頭做雙面可打開的轉角處理,面向入戶門一側是玄關柜,置物、收衣、存包,換鞋,收納有序。
廚房轉角被利用起來做了斜切處理,不僅包了管道,原先的雞肋部分也有了足夠的深度可以儲物,轉角過渡自然流暢。
整個廚房的下廚流線與餐桌串聯,餐桌也能作中島備菜使用,從取食材—洗菜—備菜—炒菜,動作流暢,菜品從出鍋到上桌轉個身就能完成。
客廳
LIVING ROOM
將原客臥間的墻體拆除,重新植入隔斷,劃分出主臥、兒童房和多功能沙發區。三段區域,沿墻直線排布,整塊區域抬高做木質地臺,腳感溫暖舒適,更適合臥區需求,方便孩子在地面上玩耍。
沙發區的居住形式更多樣化,將定制的沙發坐墊靠背放平后,就能將客廳一秒變成第三臥室。
兒童房
KIDS ROOM
兒童房是一個可開可合的多變空間,兩面墻體都可移動,平時打開整個空間寬敞明亮,需要私密時,關上兩扇移門,又可以輕松變出獨立兒童房。
沙發區背后的移門其實也是兒童房書柜的柜門,不用擔心書籍凌亂無序,關上門就能保持整潔。
原先角落有一處小陽臺,改成兒童活動區,增加了掛網,網子后面的空間也不浪費,做了一組收納柜。吊柜下方是為小朋友預留的獨立睡眠區,在沒分房睡前是小朋友的專屬閱讀角。
主臥
BEDROOM
主臥雖小,麻雀俱全。床邊就是衣柜收納區+梳妝臺,同時也是辦公區,柜子里側特意設計成開放式書架,將書房的功能融入到主臥當中。
整間屋子的基底是黑白色極簡,主臥床頭和書架處理成藍色,通過跳色進行了功能區分。
衛生間
BATHROOM
為了避免早高峰洗漱、如廁分流的問題,我們把盥洗區移到入戶走廊,實現了干濕分離。其中臥室推拉門需要占用一點。
洗手池的位置,為了保證洗手池寬度,臺面和盥洗柜做了局部內凹,細節上切割處理。
馬桶右側添加了一個小臺盆,方便洗手分流,高度對小朋友十分友好,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自理習慣,墻上還安裝了壁掛洗衣機,解決了大人小孩、外衣內衣分開清洗的問題。
項目信息
位置:北京西城區
面積:46m2
類型:設計施工一體
攝影:立明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