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情況:屋主在同小區(qū)的另一套自住房,層高挺高的,采光不錯。
客戶情況:90后夫妻,男主是學霸在讀,愛好多,攝影、吉他、制作咖啡、碼代碼等;女主愛好穿搭和拍照,對美有追求,衣物超級多,原本的家里已經塞滿了,所以迫切的需要一個衣帽間;小寶寶才三個月,愛笑很乖。
1、原本的格局中,入戶就直達餐廳,我們以鞋柜來構建了一個入戶的緩沖區(qū),也增加了客餐廳的隱私;
2、原本的廚房太小,把小陽臺門和墻體拿掉后,光線也會更通透,餐廳儲物柜對廚房儲物進行補充;
3、用一間臥室來做衣帽間,兩扇中軸門讓空氣更好的流通;
4、原本的拐角陽臺,被一分為二,方形部分被用作書房,由客廳方向進入,另一部分作為休閑和晾曬區(qū);
5、整體平面布局在原始的基礎上,雖然沒有進行過大的改動,但細微的一些調整,讓空間的功能更符合屋主的需求和使用習慣,也算是對空間骨骼的一種重塑。
家里有小寶寶,所以在硬裝和軟裝上,都運用到了弧形元素,以免到學步時期孩子受到磕碰。
微微向上隆起的弧形頂面,是客廳空間的一個亮點,設計師意在營造小穹頂?shù)母杏X,拆掉陽臺門后光線撒入客廳,光隨著頂面結構變化,最頂端最為明亮,無形中也在視覺上拉高了空間。另外弧形還與沙發(fā)后展示墻面進行呼應。
電視墻一側為“卷曲”面,豎向圓柱結構如同畫卷在展開,另一側暗藏燈帶,作為氛圍光存在。
屋主想要的咖啡角必須安排,設計師將入戶區(qū)做了獨立玄關之后,鞋柜背后的墻面順勢做了L形餐邊柜。根據(jù)習慣把咖啡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收納到柜內,展示喜歡的杯子。微水泥的墻面在光線的照射下反射出微弱光芒,是屬于材料帶來的質樸質感。墻面弧形和吊柜隔板完美銜接,斜插入橫隔板的豎板,讓立面更加特別,有記憶點。
從餐廳看向衣帽間,衣帽間外是預留的鋼琴位,目前放置了一個端景柜。與入戶區(qū)之間的墻面懸掛圓形吊燈,夜晚屋主回到家中,像月亮一般的吊燈便會第一時間送上溫暖的光。
入戶區(qū)鞋柜頂面的“檐",女屋主放了一只可愛的小兔子在上面,立馬便充滿了童趣與活力。
走進主臥的瞬間便被氤氳的氛圍感染到了,整體柔和的色調中,夾雜著大面積墻面微水泥的質感。陽光透過百葉窗簾灑到飄窗,再慢慢移動到床單上,整個房間散發(fā)著溫暖又明亮的光澤,讓人全身心放松下來,得到寧靜。
設計師特意在飄窗頂部加上了射燈,方便屋主在飄窗上進行閱讀。
衣帽間沒有連通到主臥中,而是以一個獨立空間的狀態(tài),與外部相連,以燈芯玻璃中軸門作為隔斷。開門時窗外的光線起到補充室內光的作用,通風效果也不錯。關門時因為燈芯玻璃材質的特點,能夠保證空間的私密。中間的島臺讓衣帽間形成洄游動線,方便屋主行走。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