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的花園,靜謐的自然
哲學求真,道德求善,建筑求美。
從某種意義來講,建筑是人與自然的情緒表達、精神與物質的追求。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與傳統,山水畫堪稱世界瑰寶,畫風趨向于簡淡,簡淡中又包羅萬象,容納著萬境。當下,新都市主義建筑設計,熱衷于返璞歸真,回歸自然,靜謐更是修心養性的極致追求。
在融創徐州山水云龍會所的設計中,設計師唐忠漢在“坐于地下一層,自然采光有限“的極不利的場地條件下,利用下沉庭院,營造豐實空靈的自然境界,塑造靜謐安然的氛圍。整體以靜謐、樸質、自然、生態的格調打造,演繹當代設計難能可貴的自然美學氣質。
△靜謐的下沉花園,陽光照耀,溫暖宜人
”我不得不承認日光,普照萬物之光,如此令我心動,以至于我簡直覺得它是一種精神上的品質。當早上太陽升起時——我總認為它如此非凡,它每個早上浮現的情形確實妙不可言——它的光芒普照在萬物上,感覺它仿佛不屬于這個世界。“
——瑞士建筑師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
當代建筑設計的美學本質,通過自然辯證的法則,構建建筑與天、地、山、林、花園、陽光、水、空氣等元素之間的平衡關系,既滿足人居又能保護自然,又塑造美好的生活理想。
設計師通過優化不利的客觀條件,在建筑的南面設計了一個下沉庭院,以光為介質,融合豐腴的自然元素,將自然景觀引入室內,消弭建筑與自然的界限,塑造幽然、安靜的生活環境。
△接待區|滲透的自然
室內充盈著一片生態、和諧的陽光氣息
有時,增加自然光的意義也是為了營造氛圍、襯托物體。在這里,為了營造全方位的藝術感觀效果,在平靜的氣息之上,適當增加空間體驗的戲劇性。在多個空間的設計中采用了點光源與中高低位燈光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反射與折射將光線輕柔地引導至整體,達至每一個細節,映襯出弱光線下空間和物質的別樣美。觀者可在溫柔且富于變化的氛圍下感受“掬水月在手”的閑雅意境。
折疊的自然解構
激發無限的靈感
設計師遵循“自然生長的景觀”的設計哲學,依據自然環境,將下沉花園融入到室內的設計中。利用不規則體塊打破傳統,偏離重心的形式以及多種材質紋理運用到場所中,挑戰人們固化的想象力。為空間注入“時間”的概念,折疊的自然解構藝術不斷延展,多重自然質感在時光的美妙作用下,漸漸煥發出奇妙的藝術效果,與自然共鳴,激發靈感,引人入勝。
△向內的花園,更豐富的自然色彩,更美好的理想生活
向內的花園
樸拙、寧靜的自然共鳴
會所的入口處,以“樸拙、寧靜、輕松、沉浸”為設計的出發點,特意設計的沉浸通道,引入“向內花園”這一富有詩性的建筑空間,采用了鏤空造型、格柵陣列手法,增強空間節奏,延伸空間想象,營造深邃幽靜的氛圍,讓觀者于此慢慢感受漫時光的安逸。此時,身體的真實感受就是最好的回答。
△休息區
光孕萬物 眾生隨影
建筑的物理空間與自然光相遇,會形成一個新的藝術空間,無形間增加了建筑的自然感官層次。光與物體相互依存,他們不是獨立的存在,亦不是對立面。美并非在于物體本身,而在于物體與物體相合而生的陰翳,場所中的造型可以不為功能所左右,但它卻是光影制造者,反饋在這些物體,衍生出一種靜謐的空間情緒。
在快節奏的浮華都市里,安靜,自帶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彌足珍貴。在這里,釋放心靈,構建情緒,自然與空間同質,怡情入境,與真正的自我共處,達至自然共鳴,從而情感升華。
△瑜伽室
瑜伽室采用大面積的落地窗,引入光影與自然,通過幾何上的圓洞,可以窺見泳池區的動靜,營造喜出望外的戲劇性。
△冥想室
“做最溫柔的夢,盛滿世間行色匆匆,在渺茫的時空,在千百萬人之中聽一聽心聲。”
或沐浴晨曦冥想,或身披晚霞漫步,或腳踩清水小憩,眼前青綠盈目,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隱秘安靜的放空,正呼喚人們放慢腳步,回歸自我,回歸自然,為時間停留哪怕只有一秒,也豐盈此生。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唐·劉禹錫
游泳區的設計,去除繁復的色彩和裝飾,用質感舒緩情緒,用形體營造美感,賦予空間富有動感又靜謐的靈魂。倒掛姿態宛若《盜夢空間》里的折疊城市,數條線面呈交疊相互纏繞,取意自漣漪水紋的動態情景,為休閑的場域注入靈動的自然氣息。
與瑜伽室相通的圓洞,窺見的不一定就是真實的存在,真實與虛幻的共存,粗糲與細膩的自然碰撞與對話,自由與秩序并存,這種冷酷的溫柔,制造出一種感性與理性的辯證與相融,追尋的是一種寧靜與和諧。
△健身區
健身區是一個更好讓人與人相處的空間。以“自然與能量”為基調,將生活形式與空間功能的碎片編排組成一個日漸更新且不僵化凝滯的系統。開放性的器材制造了最高水準的運動氛圍,達到沉浸式的運動體驗,并形成親人、鄰里之間的緊密互動。
△洗手間
項目名稱|融創徐州山水云龍會所
項目地點|中國 徐州
室內設計|近境制作
設計總監|唐忠漢
軟裝設計|澍田設計
項目攝影|山野空間攝影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