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用眼睛去看,近距離耐心地端詳一幅畫,細節隨著想象在你眼前打開。閉上眼睛,靠在窗前,你能感受到光從臉上撫過,明暗強弱,帶動著你的面部微微顫動。一切寂靜下來時,建筑如凝固的音樂或淺吟或激昂,空間的低語回音深深打動心靈。向外張望,灌木與灌木的葉子相交連成一片,遮蔽著遠處的屋檐,高大的喬木昂揚著身軀,俯瞰著人間游戲,稍微轉動桌椅又換一棵樹與你傾訴……
老房改造
這是上海一處獨棟別墅,室內面積300㎡,擁有530㎡開闊的庭院景觀。主人在購得這個房子時,上一戶人家已經在此居住了10多年。十多年前的裝修風格老舊,對生活動線毫無規劃,單單一層空間就瑣碎而凌亂。原始結構中經過三級臺階入戶,再下三級臺階到達幽暗而狹窄的客廳,去往廚房和老人房同樣需要下三級臺階。
改造的重點是增加空間采光,讓公共區域化零為整,增加空間的利用率,重塑四口之家的未來生活。設計師從結構上思考老房改造的可行性,將入戶門上方的屋頂拆除,改造成二層的露臺,開天窗引入自然光,讓光在空間里自由流動,陽光、雨、秋風、落葉仰頭便是,隨人走進了家里,心境也跟著浪漫了起來。
設計師將原入戶的三級臺階改成一級,增加行動的便利性,以地臺將入戶和電視墻連為整體,地臺又與通往二層的樓梯連接,走下地臺后便是客廳區域,以木色地板作為功能區分,整個一層的動線變得更加通暢。
拆除客廳原有隔墻,打破阻隔,讓空間成為一個通透的整體,豁然開朗。經由大落地窗引庭院之景入內,通透而明亮,增強人與自然環境的融合。
“老房改造既要符合居住者的氣質,也要引導居住者,告訴他們空間是可以改變人的習慣和情緒的。我一直喜歡明亮、簡單、放松的空間,也希望這樣的設計能引導他們營造一個愛清潔、愛收納、愛閱讀、愛走進自然的居家氛圍。”設計師陸穎昆說。
極簡生活
1807年華茲華斯曾說,“我們對這個世界介入太深,索取又消耗,白白浪費了精神,我們放棄了自己的心靈,在外部世界,在自然界,心靈可回應的越發稀少。”如今人們反思物質、資訊、科技手段的過剩,卻又被牢牢困住,在視覺形式之外,我們越來越難獲得精神的力量。
極簡是一種生活方式,它不是抵抗物質,而是理性看待物質與欲望,以精神的富足衡量物存在的意義,讓人生變得簡單、豐盛和美好。
在空間形式的表現上,設計師放棄符號化的裝飾手法,讓所有墻面都連成整體。為打破統一帶來的單調,以鋁板和GRG(預鑄式玻璃纖維加強石膏板)制作出特殊造型,像是翻轉的紙張,輕盈靈動。貫穿空間,讓平面具有三維立體造型感,如雕塑一般擁有了藝術的審美性。
美國著名景觀設計師帕特里夏·約翰松說:“我無意告訴人們怎樣去思考,我只是盡力創造一種情境,人們能夠通過他們的體驗,在那里了解世界是如何運作的……在我的藝術中,最重要的是我沒有設計的那些部分。”
在進行客廳公共區域功能組件劃分時,設計師抱持的也是同樣的觀點。一個生活空間的家具數量應對應家庭成員的數量,留白的空間并不是浪費,而是留給人去體驗,它是空間豐富性真正所在。
當大面積的落地窗將人與自然的距離無限拉近時,設計師對室內家具呈現的形式,也秉承了室內外一體的理念,疏密相宜,以身體作為空間內外的尺度,與自然進行對話與交流。
空間不僅僅是日常生活的載體,它更深遠的意義是改變了我們體驗世界的方式。我們以全身心參與空間,在特定的秩序、情緒、生活方式中,設計引導著居者去體驗、思索,在靜觀、介入中感知人與世界的生命聯系。
錢鐘書在《吃飯》一文中說:“可口好吃的菜還是值得贊美的。這個世界給人弄得混亂顛倒,到處是磨擦、沖突,只有兩件最和諧的事物總算是人造的,音樂和烹調。”
生活唯有接了這一日三餐的煙火氣,才有了樸素的愛和真誠。院子里的歸家身影,廚房里的飯菜香,簡素或是精致,都是家的味道。
光影游戲
我們稱之為空間,那無數的精靈所屬的領域是閃閃發光的,閃光的是所有生命運動的奧秘,甚至于那最細小的昆蟲,閃光的是感官、肉體和說話的特性,閃光的是那轉瞬即逝的光——閃光的是西天新月上的蒼白反照,閃光的是我自始至終都看到、聽到、接觸的全部。
——惠特曼《日落時的歌》
“光影”是設計師在空間里玩的游戲。因為有光,空間在明亮與朦朧間隨性轉換;因為有光,一切事物有了形態與樣貌,才使得人可以長久凝視。
設計師希望在每一天不同的時間,總有一個角落可以沉浸在陽光中,看到空間不同的樣貌。就像是當你置身于威尼斯圣馬可廣場時,如何驚訝于隨著時間的推移,廣場豐富多樣的表情。
通過在各個立面和頂面開窗,讓充滿魅力的光線和舒朗的風進入空間,成為身體可感知,記憶可銘記的空間永恒的體驗感。
入戶的圓形天窗,減輕了厚重墻體的笨拙感,在這個簡樸的空間里,強烈的光從頂部的開口射入,直白而又寧靜地照射在鏡面上,隨著時間光斑游走,有時在墻壁上,有時在地上。
夜晚漆黑一片,如果天空中升起一輪明月,月光透過窗口灑下,微弱的光芒在空間里散開來,像是給沉睡的空間唱上一首催眠曲,安寧祥和。
在樓梯挑高空間用鋁板打孔,內置光源,以燈光模擬日光光影,幾經實驗才達到理想效果。點點的光,是記憶里陽光撒過樹蔭的光斑,與窗外的自然之景虛實相生。在晦暗的深秋或嚴冬,這一處人造光影也成了最撫慰人心的構造。
設計師在空間設計時,思考的不僅是滿足純粹的使用功能,更是想要創造出超乎想象的精神場所,仿佛空間中孕育出未曾感知的生命體驗,人隨著空間一同生長。
治愈身心
我們對空間、位置、運動、美的感知都離不開身體,設計師在休息空間創造了一個身體與自然、藝術、建筑融為一體的空間。
通過調動所有的感知器官,讓身體參與到空間體驗中:織物、皮革、木質的溫潤肌理,來自于不同材質的氣味差異,大面積開窗帶來的光影的躍動……當我們以審美的方式看待日常生活,生活便被藝術化了,彰顯出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念。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窗前翻書,樹下思考,陶醉于平靜的時光,為喜歡閱讀的主人打造一處安放身心的書房,在那里,可以追憶似水年華,可以在哲學中尋找生命的真諦,聆聽一段特別的音樂,隨思緒飄遠。
一個理想的家,就像是一本經典著作,每一次翻開都是令人愉悅的。時間的流逝,與喜好的變遷也不會喪失它原有的趣味,我們會耐著性子一直一直讀下去。
將閣樓窗戶放大,原先逼仄的空間瞬間亮堂起來,走到窗口,打開窗戶,這里成了眺望的觀景臺,心胸也開闊起來。一處小小的閣樓可以成為孩子夢想的秘密之地,也是成年人冥想放空的獨處場所,家的療愈就在這些“無用之地”。
項目名稱|以光造境
項目地點|中國 上海
項目面積|300㎡
項目類型|私人住宅
完工時間|2022.10
主創設計|陸穎昆
深化設計|朱鈞樺、劉成宇
軟裝設計|魏麗莎
項目施工|浦西尚層
景觀設計施工|東町造園
部分品牌|Flexform、Poliform、 Alf、Nobilia、Haro、 Sonjoy
項目攝影|瀚墨視覺阿刁
品牌策劃|回響之外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