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
“之外”的緣起,是為打造一隅“方外之所”,滿足辦公功能之外,聊以自娛,也可待客禮賓。當我不斷察覺到,在城市化的“鋼筋水泥方塊”中,我們往往渴望但又少有藝術與美學之境時,也沒有足夠的方便去往郊外尋覓自然,想邀月卻屋低不得見,想攬風也隔墻吹個空……我自然就有了要將“之外”滿足這些期許的想法,將人化的情感賦予空間,將柔化的色彩賦予建筑肌理,將光影、流水和風月導入室內,將陳設隨意卻又天成地布置開來。
自然而然地,“之外”成為城市中一處意料之外的場所,吸引越來越多渴望溫存的陌生目光。空間視我為朋友,用它裸色的肌膚,直白的表達,獨特的關愛、自然的擁抱,留下共鳴者的印跡。在暖光照耀下,一切愛意都無需含蓄,是它讓哪里變成了這里,某些人變成了這些人,某座城變成了這座城。
———— 金海洋
“之外”
關于體驗世界的方式,Charlie Lee- Potter主張一種“表達自我的個性,而非默許舊跡陳規”的重要行為準則。位于南京藝樹家工場的“之外”便是這樣一個獨特的存在,在商用區域里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工作與生活并重的日常空間。借助原始建筑的高度差,出入口圍合出下沉式的休憩、社交場所。屋頂花園作為內部空間的延伸,擴展了自我精神的領地,也為身處其中的我們提供了城市的意料之外。
自電梯而出,屋頂花園成為了不同情緒的轉換場所,由動到靜、由身后的城市喧鬧到眼前的自在風景。一杯酒、一壺茶、一群人、一段話,夜晚的露臺招呼著友人的清歡,留客在這里享受膚色建筑的撫慰和時下的溫存。
順橋而行,推門進去,路過敞開的酒吧區,到達走廊。為了界定空間的不同,在原有的建筑框架上置入兩個不規則的“新盒子”,令客廳區突出建筑外墻面;而酒吧區則由屋檐、外走廊和半開放的圍合組成,構成軟性的視覺入口。
酒吧區銜接著內外,既滿足工作之余的小憩,也承接日常好友的聚餐、派對,恰當的立面開口朝向露臺,視線由近及遠,使得城市天際線的輪廓逐漸變得清晰可辨。夜晚將酒吧區的手遞向下沉式屋頂花園,引導視線和腳步,參與性和體驗感的建立使空間飽滿。
客廳面窗的設計,除了一覽城市的景觀,也最大程度地引入了室外水的動態光影,同時消解實體。對于外立面而言,突出的客廳部分產生疊拼懸挑的結構形體,從而呈現出一種內外親近的關系。
而西南處的斜切角,破局于方正的固有空間,與入口處的橋,如筆墨橫姿,巧妙呼應。圓形開窗,形成如圓柱的光,隨時辰變幻,巨大的光影游走于地面、墻面,令空間的線條變得立體,此時的室內自然而然成為了“光的容器”。
舒適、愉悅、可親一直是朋友之間最好的相處之道,倘若把空間比作鮮活的生命,那么浩如煙海的色彩之中,肌膚之色便成為了整體基調的不二之選。在微水泥的調色過程中,基于Amani的粉底色反復調試,類似肌膚的顏色、肌理、觸感的材料最終被裝扮、暈染于空間。
在“之外”,三分之二的面積被“浪漫的消費”掉,沒法單純的從功能性辦公空間的角度來評定這里,將辦公區退居后場之后,前場的休閑區域則成為了空間的主角,是“空間之詩”也是“生活之詩”的象征;工作區域猶如功能齊備的“書房”,退居其次。“之外”展現的是辦公方式的另一種可能,“工作,而不是勞作”,生活的本質和意義被隱喻在空間所呈現的氛圍中。
▲設計手稿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之外
項目地點:南京
建筑規模:260平方米
設計機構:DSA點實建筑空間
主創設計:金海洋
參與設計:汪晶、許悅
執行深化:王中明、王勝乾坤
攝影:十攝影工作室/譚嘯
撰文:無遠文字、Goodyeah谷衍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