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理想SYMBIOTIC IDEA
L項目名稱:共生理想
項目地址:蘇州益創科技園5幢
項目類型:辦公空間
項目面積:320㎡
項目完工時間:2022.08
設計機構:青藜設計
主創設計:許京、葉新宇
文案策劃:修合文化
攝影機構:晟蘇建筑空間攝影
“我將21世紀的新世界秩序稱之為‘共生秩序’,或是‘共生的時代’。”
——黑川紀章
- 設計師說 -
本案為辦公空間,既要考量現場的架構特征、采光情況、分區比例,也要將甲方公司的產品內核、設計主旨、發展價值觀糅合進來,相輔相成,實現理想與現實合而為一的設計效果。甲方公司致力于創新型穿戴醫療電子行業,穿戴醫療電子產品具有可持續性、可移動性及可交互性等特性,推行人機合一、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基于對甲方公司業務特性的分析和研究,我們認為其實質也是對人與自然、科技共生的探索,因此在本案設計中,確立了以“共生”為核心的設計理念。
原始圖
平面圖
- 戶型分析 -
根據需求與理念,對空間進行塑造:
1、以共生理念為核心,構建多維融合的形態;
2、聯結自然元素,為空間注入鮮活力量;
3、重塑內外關系,創造強烈的吸引力;
4、善用新型科技材料,凸顯美學與品質;
5、點綴藝術品,升華空間格調。內部與外部的共生人類與自然的共生傳統與科技的共生案例解析
將原先位于外立面的大門內退,預留出尺度合宜的“灰空間”,以開放的姿態模糊空間界限,展露出內部與外部融合共生的和諧意義。檐下左側的黑色裝飾立柱由一根廢棄路燈桿演變而來,深刻體現著可持續理念,同時以型、色、勢平衡了空間重心,穩定且別致。
門廳處的雕塑《RAIN》源自于烏克蘭雕塑家 Nazar Bilyk ,雕塑本身即是在探討人與自然的關 系,正如Bilyk所說“雨滴代表他自己和他與整個世界的對話,這是他收到的答案”。
仿照傳統建筑中的天井結構,通過吊頂內凹和軟膜天花的方式,于入口“灰空間”和室內景觀區引入"自然光",進一步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創造人與自然共生的美好敘事。選用天然的綠植景觀作為隔斷,兼具分聚人流和玄關功能。
接待區采用新型裝飾材料杜邦紙,承續于“灰空間”的形象墻,而后傳遞給綜合辦公區的員工位隔斷,其以獨特的紋理、觸感及美感,可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特性,完美融合了傳統與科技,再次點明了“共生”的主題。
步移景異,從門廳開始,共生所表達的情態與內涵便順流至空間深處,并向四周蔓延,讓置身其中的人、物、景、光自在地交流。在綠植景觀區布置高低錯落的天然石塊,將自然之作與人親密串聯。
門廳與主次過道之內包含了三個重要節點,是人流必經的樞紐站,枝繁葉茂、綠意蔥蔥的植物,正散發著來自曠野、溪流、土壤的靈氣,無聲無息,卻又精準無誤地消解了沉悶枯燥的辦公氣氛,喚醒了空間活力。
地面鋪裝以水泥拋光地坪和spc地板的組合,演繹傳統與科技的共生。粗礦原始的混凝土立柱和縱橫穿插的頂面木梁,在不同材質區域融合互補,充分展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太極融合之道,同時強化了空間的縱深氣韻。
綜合辦公區與獨立辦公室一分為二,穿插鏤空鐵藝裝飾柜、無框玻璃隔斷、通頂玻璃門與極窄邊框玻璃中軸門,力求弱化場域之間的邊界感,強化空間的極致通透和自然銜接。
深諳玻璃蘊含的特質,將之作為隔斷和背景,注入開合功能,為綜合辦公區與綜合會議室建立起溝通“橋梁”,又攜一定的私密性,搭配禪意盆景,升華了綜合會議室的莊重感與儀式感。
黑與白,是世界的本質,透過人的觀察與感知,才讓色彩與動態形成了“灰”的部分,室內甄選的家具、裝飾畫、落地燈無一例外都是這一深層奧義的體現。合圍場域,消弭聲響,以木為主導,醞釀出沉靜的氣氛,益于集中精神,高效辦公。
以點、線、面塑造空間的簡約風格,憑借與美學有關的意趣,舒緩工作的壓力。利用科學的幾何分割手法,創造出豐富的空間層次,集辦公功能與天井景觀于一體,緊而不怠,松而不散,愜然有致。
以現代簡約為基調,黑色的潔具在淺色背景的襯托下,激活了視覺張力,呈現出更細膩入微的質感。通過溫潤木色與生機勃勃的綠植,對空間進行精致刻畫,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空間的連續性,營造出一份自然與安然。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