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野空間設計 | 260㎡改善型住房,樓梯大挪移,懸浮的電視墻竟是“偽石”!
理想的生活需要一點熱愛和心動。
項目性質|Project Type: 私宅設計
主案設計 | Principal Designer: 袁野
項目地址 | Project Address: 江蘇·蘇州
項目面積 | Project Area: 260㎡
軟裝設計|Soft outfit design:番茄軟裝
文案策劃 | Document Writing: 修合文化
項目攝影|Photography:王浩攝影工作室
主要材料 | Major Materials: 藝術涂料,木飾面,石材,木格柵,巖板,鏡面,航空科技板說在前面
【屋主需求】
屋主是一對夫婦,選擇這套房子作為改善型住房,意在投資未來的生活質量。他們的長輩偶爾會過來暫住,目前沒有孩子,未來幾年有計劃要寶寶,希望能設計得既有個性,又兼顧大眾審美,干凈整潔,寬敞明亮,如果多帶點自己喜歡的綠色就更好了。
【設計解決的問題】
原房屋結構還是有不少缺點的,比如層高過矮,梁體過多,樓梯空間太小,衛生間都是暗衛,床的正上方有梁……這些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本屋設計亮點】
在20天的設計周期里,我們反復研究,推算出最合理的尺寸,把每一個空間盡量做到完美。設計最大的亮點,就是美觀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因為我們堅信只有懂生活、會生活的人才能夠做出好的設計。
設計解析
?負一樓原始結構?
原始戶型缺陷:
①負一樓結構不規則;
②右邊的空間小而雞肋,沒有通風采光;
③整體層高較矮且有很多管道和梁;
④下沉式庭院與室內互動較少;
⑤封閉性與隱私性較差。
?一樓原始結構
原始戶型優點:南北通透,開間寬敞;
原始戶型缺點:
①開發商預留的樓梯位置空間窄小,若選常規做法,步幅跟高度都不符合人體工程學,另外經過計算,樓梯單側寬度完成后只有760mm,再加上轉角有4踏,完工后進出大件家具會非常不便,甚至裝了扶手后幾乎無法直接上大件家具;
②電梯門正對入戶門,入戶門又正對一樓臥室門;
③原衛生間位置尷尬,是沒有通風采光的暗衛;
④開放商設計不合理或不符合交房條件,將原陽臺位置并入一樓臥室,在床位的正上方有一道梁,處理吊頂成為難題;
⑤廚房北邊滿墻窗戶,東邊又有門和通道,南邊是敞開式空間,西邊是唯一一面完整的墻,區域看似很大,實則可用空間不多,且必須要為后門留出通道;
⑥客廳寬度不足;
⑦餐廳位置上方有橫豎多道梁體,導致整個區域層高被壓縮得很低;
⑧整體客餐廳大橫廳雖然空間很大,但由于結構、層高和動線格局的限制,可做收納的空間少之又少。
?二樓原始結構
原始戶型優點:層高合理,主臥空間夠大,露臺視野開闊,房間通風采光都比較好。
原始戶型缺點:
①原樓梯位很擠,踏步的寬度和高度比例都嚴重不合理,按照這個空間尺度布置樓梯,轉角要有4踏,也不利于老人和小孩上下樓。
②二樓主臥上方靠窗一側,有整個沉降式樓板,梁體幾乎占到整個空間四分之一的面積并且高度非常低,吊頂的處理對設計有不小的考驗。另外作為一個改善型的別墅,主臥沒有一個獨立的衛生間非常不合理。
③主臥門口衛生間門對著原樓梯,空間不足以擺下衛浴四件套并且空間功能定位不明確,分不清是內衛還是外衛。
④次臥門口衛生間沒有通風和采光,空間不足、非常擁擠,動線上更像是次臥的內衛,這樣就有些主次不分的感覺。
⑤雖然有一個空間可以作為儲藏室,但是空間不大、沒有通風采光、且開門位于樓梯上來的主動線上。
⑥露臺雖然有著開闊的視野和不錯的通風和采光,但是沒有規劃洗衣位和晾曬區,作為疊墅僅僅三個房間也明顯有些不夠用。
?負一樓平面方案?
改造亮點:
①平面上電梯右邊空間作為儲藏室,收納不常用物品;
②電梯門口設置玄關鞋柜,方便出入時換鞋;
③如果將室內作為書房空間,面積太小且采光一般,所以首先在下沉式庭院的最后一節樓梯上進行了無障礙設計的改造,不至于一開門就下臺階(非常容易踩空),然后將室內與室外庭院直接打通,形成視覺延伸,進而達到放大空間的效果;
④下沉式庭院通過封窗進行封閉,避免雨水倒灌進室內,同時隔絕蚊蟲,還多了一些隱私性。
?一樓平面方案?
改造亮點:
①我們把樓梯的位置設置在客廳電視墻后面,寬度大約一米,踏步高度175mm,深度260mm,是最舒服的樓梯尺寸;
②將樓梯與電視背景做了藝術化的結合處理,整體非常美觀,同時不影響空間大小;
③原來樓梯的位置改為衛生間,并與舊衛生間的位置形成干濕分離,在馬桶上方設置了一部掛壁式洗衣機,如此衛生間便從暗衛變為有通風采光的衛生間;
④廚房設計采用開放/封閉式結合的手法,后門因為不常用就留在角落,方便進出即可,動線并入廚房;
⑤餐廳圓桌,最多可容納8人位;
⑥另外我們把入戶玄關的門換了一個方向,直接面對餐廳;
⑦動區和靜區之間用一道“隱形門”隔開,在門關閉的時候,可以和整個電視背景融為一體;⑧臥室上方的梁體做了藝術化的處理,屋主對臥室的吊頂也是非常滿意的。
?二樓平面方案?
改造亮點:
①樓梯改動,雖然占用了一部分主臥的位置,但是原本主臥空間就比較大;
②把主臥邊上的衛生間一側墻向主臥擴出20cm,這樣主衛生間可以容納雙臺盆和四件套,選了一個很有藝術感的獨立浴缸,設計了一處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位置與主臥空間進行互動;
③不能忘記生活的細節,業主是新婚不久,暫沒有寶寶,我們在主臥衛生間出來的位置預留了一個小水吧,直通直飲水,這樣喝水不用跑到樓下廚房接水了,有了寶寶以后夜里沖奶,放出來45°的水可以直接沖,節省出最多的時間,讓沖奶這件事不過多影響睡眠;
④一二樓都設置了一個公衛,因為二樓按照計劃來講,未來如果條件允許會利用露臺改成三室,這個衛生間是原來樓梯的位置,解決了通風和采光,雖然空間小,但買的潔具也都比較精致,總體看上去非常美觀;
⑤露臺的門換了方向,改從儲藏間里面走,這樣原本很暗不通風的儲藏間也就“活”了起來;
⑥原來的衛生間改為衣帽間,但并不需要做柜子,內部擺上固定式的掛墻衣架,用一道門隔絕灰塵,既提高了擺放掛衣的靈活性,又大大節約了預算,非常實用;
⑦露臺上也設置了洗衣房,洗衣機、烘干機、手洗區還有晾衣區一應俱全,盡管改變了這么多,臥室空間也不顯得擁擠。空間形成
電梯門正對入戶門,入戶門又正對一樓臥室門,隱私性極差,風水上又是明顯的忌諱。根據實際需求,在電梯進門入戶的地方,直接改變了入戶門的方向, 這樣就解決了原來“門對門”的問題,讓玄關真正地成為了玄關,而不是擺設,如此一來也有了足夠多的收納空間。▽效果圖
▽實景圖
原本客廳空間被壓縮得很小,為了解決進深足夠但寬度不足的問題,彰顯出別墅客廳應有的“氣勢”,我們選用了白色作為主基調,放大整體空間的視覺效果。采用無主燈設計,多用線性光源、反射光源、磁吸軌道燈,讓空間層次分明。
懸挑式的電視背景與樓梯結合,加上壁爐,美感十足。從照片上可以看出,給電視預留的尺寸幾乎做到了嚴絲合縫,只有1公分不到的縫隙,這對工藝的要求非常高。選材也很重要,考慮到懸掛電視墻的承重問題,看似是石材質地,其實是用的是藝術涂料,有部分紋理是設計師親自畫上去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點顏控,喜歡自己的家能好看到隨手一拍都是美美的,但是居住其中,被雞毛蒜皮的日常填滿了就會知道舒適性更重要!所以設計非常注重呵護坐躺的感受,也安排了很多隱形的收納空間,讓空間看上去更整潔有序。
廚房采用半開放式設計,頂面用木紋色的蜂窩大板裝飾給人不一樣的另類感。大型單槽水槽、巖板臺面、雙開門冰箱、蒸烤箱、洗碗機的位置都講究合理,為了增加上柜的收納空間、利用好唯一一面完整的墻,灶臺選用的集成灶。在照片中并未體現的位置,我們還為屋主設計了循環水系統、中央凈水系統、軟水系統以及地暖系統,水吧臺上還布置了電磁爐和小水槽,吊柜下方也設置了感應式的燈光,細節滿滿,生活中就會感到妥帖和便捷了。
餐廳是經典的巖板餐桌配合皮質座椅,圓桌可容納8人,滿足全部家庭成員需要的同時,偶爾有朋友客人一起用餐也不會覺得很擁擠,餐桌旁邊的格柵板餐邊柜也非常美觀,玻璃柜門里隱隱約約的燈光使整個空間非常有質感。▽效果圖
▽實景圖
主臥衛生間,改造后擁有了雙臺盆、獨立浴缸、獨立的馬桶間、淋浴房,可謂一應俱全。而且整個空間,對尺寸的把控很嚴格,才能達到現在這樣“功能豐富、視覺上仍然寬敞不擁擠”的理想效果,采光通風也不錯,設計只是形式,它創造的還是更便捷舒適的起居生活。
一樓衛生間,干濕分離,還著重解決了通風采光的問題,可同時滿足洗漱和方便的需求,馬桶上方安裝了長輩需要的掛壁式洗衣機,這樣長輩清洗衣物再也不需要跑到樓上去。
除了科學的布局和強大的收納,那些每日都要使用的物品質感也很大程度上影響居住的體驗。二樓衛生間,精致的三件套,為生活創造了更多享受,整體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樓臥室原始照片
?床位上方的梁,在視覺上嚴重影響舒適感。
長輩房,經過藝術化處理變劣勢為優勢,提升了空間的辨識度和美觀度,吊燈的設計很好地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隱藏了原有的那道梁,業主父母非常滿意。▽二樓主臥原始照片
?頂面靠窗的位置,有個很大的梁體,非常難以處理。▽效果圖
▽實景圖
二樓主臥依照業主的個人喜好,用了墨綠色作為床頭背景,簡化了原設計中的一些軟裝飾,方便后期再改。重點是主臥與主衛之間有個小小的互動,主衛淋浴房處有一個長虹玻璃隔斷,能讓主臥一眼望到衛生間里的光影,彰顯了生活的情調。衛生間門口的小水吧直通直飲水,這樣喝水不用跑到樓下廚房接水,有了寶寶以后,夜里沖奶的話,放出45°的水就可以直接沖,節省出更多的時間,不過多影響睡眠。吊頂的設計,也同樣完美處理了梁的位置。▽效果圖
▽實景圖
原計劃做懸浮式書桌,但經過勘測,知曉了墻體是輕質磚隔墻,承重不足,所以舍棄了這個設計。整體設計做了少量的調整,最美的是24盞30mm開孔的星光小射燈和整面墻的鏡子,從視覺上使空間顯得非常寬敞明亮。
樓梯的第一二兩踏,我們做了藝術化處理,第一步直接與電視地臺結合形成一個整體,并嵌入霧化壁爐,營造出很好的空間氛圍。一二兩踏都是石材表面,而到了第三步以后改用木制樓梯。結合燈光和鏡面反射,形成懸浮的效果,實地效果非常的“哇塞”。
過道,若有光,強調了空間的私密性,讓靜區與動區有了明顯的分隔與自然的過渡。
衣帽間沒有做柜子,而是采用的架式結構,在內部擺上固定式的掛墻衣架,再用一道門隔絕灰塵,既提高了擺放、取掛衣物的靈活性,又大大節約了預算,非常實用。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