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位于寧波慈溪,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海洋文化結合浙東學派獨特思想的影響。
浙東古建筑裝飾是最大浙東學派的文化理念及開放的海洋文化的凝聚,并保留有每個歷史時期的文化內涵。
文法與氣韻
遵循著中國建筑的“文法”,用現代的設計語境,探索基于民族文化的設計語言,構筑具有東方精神的建筑載體。
紅色是中國的文化圖騰和精神皈依,時尚也在傳統中尋求靈感,吹開歷史的塵埃,紅色依舊鮮艷,為空間背景定調,古今生動對話。
鏤刻于金而非木,刀工用力之深,更顯技藝高難,是雕刻工藝致極致盡的表現。
中正與秩序
在《詩經》里就有“如鳥斯革,如翚斯飛”的句子來歌頌像翼舒展的屋頂和出檐。
△胡義杰
室內延伸了建筑的生命,中式坡屋頂結合柱式陣列圍合成空間,搭配疏密有致的云紋木櫞,融合中式禮儀的大度風范,衍生出圍合、中正之美。
斗拱,中國建筑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中國系統的“梁架”是中國建筑的“文法”。
結構的功能上有多么偉大的成績,立柱上梁,梁架和斗拱都是中國建筑所獨具的特征,大木作做法。
△胡義杰
瓦坡的曲面,檐角,都是內中木構所使然,是傳統木作工藝的絕大功績。
圍合與山水
中國建筑追求中正方圓的禮序關系,對博大精深的東方文化的理解,蘊含于恢弘的空間氣韻中。
在理性、秩序性與功能性之上,以場景化的創造和現代化的演繹,對仗、圍合,光影解構穿插,將空間的人文精神娓娓道來。
源于中式建筑美學中提煉木結構典型元素,四方立柱,圍合構成“間”,古韻流轉,方寸之間,以一方圍合,重塑東方禮序之美。
榫卯,古典木工藝的靈魂。用現代手法重組榫卯結構的構圖感和建筑美感,營造出別具風范的東方美學。
中心四內柱的平面形式,其對應和反應的是江南“井”字形構架形式。
房身部分以木材做立柱和橫梁,成為一副梁架。梁架之間用枋、檁牽搭起來,就成了“間”的主要構架。致敬了中國五千年傳統建筑智慧。
傳統與當代
△胡義杰
在中國美學史上有著兩種不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錯彩鏤金”與“初發芙蓉”。一是追求“雕繢滿眼”的繁華,一是欣賞“自然可愛”的清雅。
《清明上河圖》是對盛世人文的追求,將氛圍推向極致。將那些沿著中國傳統的審美發展的脈絡,以一種敘事的方式體現了對心物交融,移情自然的追求。
如果說《清明上河圖》浮雕是對“技”的再現,是回溯。《飛鳥》裝置是對清雅自然的問候,是展望。
飛鳥浮空掠影,魚群池底暢游,他們每一次律動疊加,構成生命之光的軌跡。夕陽西下,一人一船,共沐一樹繁花,這是源自東方品格的浪漫寫意。
格物與寫意
大面積玻璃軒窗,引景入內,將綠林渲染至室內,一動一靜,一虛一實,相互襯托,相映成趣,打開人文與自然的時光對話。
山水不是物理風景,是自然之上的理想建構。細節的繁復與大局觀,這是中國的藝術從山水中獲得的。
云紋,中國吉祥圖案,象征高升和如意。現代材質的融入,不著痕跡的表達,將審美又拉回到當下的語境中。于感官上簡約現代,于思想上溫潤雋雅。
洶涌奔騰的海浪、吐納天地的氣度,成為設計師的美學想象來源。
古銅、磚石取自然造作之形,巨幅抽象水墨取意江山,美在簡單、含蓄、謙卑,以山川之勢,礁石海浪澎湃,訴說千里江山的詩意漫漫。
文化與美學
藝術品之于室內絕不僅僅是為了視覺,而是一種文化體驗。與空間發生化學反應、增強情感的縱深度、讓設計更具魅力,從而令“體驗”綻放出獨特的個性。
水墨茶清,引得一室馨香。以茶會客、相坐言歡,四鄰有天地,胸中納乾坤。
以寧靜的方式探索文化的力量,這一美學設計理念貫穿始終,將雅棕色提純,并處理為空間的主調,釋放自然、素雅且靜謐的空間氣質。
鑒往而知今,對文化最大的敬意,是傳承與踐行。千年建筑文化沉淀,融入現代設計基因,沿著時空的河流,最終抵達精神的豐饒。
項目名稱 | 美的·君耀府售樓處
甲方單位 | 美的置業浙閩區域公司
項目地點 | 浙江 慈溪
設計時間 | 2021.11
設計面積 | 732㎡
室內設計 | 一然設計(上海、深圳、沈陽)
設計總監 | 楊星濱
硬裝設計 | 梁春亮 / 陳 爽 / 張華鑫
軟裝設計 | 張靜妤 / 李秀明 / 曹藝馨
項目攝影 | 感光映畫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