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素設計 | 昆明800㎡ 樞紐曜城銷售中心
這是昆明的首個TOD地產(chǎn)項目。楷素設計接到銷售中心建筑立面及室內空間、軟裝陳設的設計任務。楷素設計希望整個項目體現(xiàn)一定的在地性,以及室內空間能體現(xiàn)一定的城市肌理的細節(jié)。
設計師從昆明“一顆印”民居獲得靈感,以“輕盈優(yōu)雅的一顆印”為概念鋪陳功能布置及建筑立面形式。“一顆印”民居的特點是:由正房、耳房、倒座組成四合院,大門居中,正房、耳房自然圍合成狹小的天井。瓦頂、土墻、平面和外觀呈方形,方方正正好似一顆印章,就稱為“一顆印”。
作為一個臨時的展示中心建筑,楷素設計充分考慮了建造成本以及呈現(xiàn)效果之間的平衡。外立面采用晶瑩通透的陽光板、鋁型條等材料,結合燈光的處理體現(xiàn)了建筑上半部分輕盈的體量感以及漂浮感。包裹立面的陽光板以小塊面為單元旋轉15°以獲得更加立體的立面效果,同時為預留隱藏式的排煙口創(chuàng)造了條件。
類似于云南民居的照壁,在室內空間的布局上劃分出了前廳的位置,以作為接待門廳和企業(yè)文化展示的功能,并利用較高的層高,形成拱形長廊。
采用上下錯位的形式將拱形分為不對稱的兩半并在錯開的兩瓣拱形之間暗藏燈光,使空間的燈光更加輕盈、有趣。
分開的兩瓣拱形,一半以天然的大理石紋飾面、一半以木紋飾面,以此制造一種沖突感,大理石面的紋理粗獷而自然、木紋飾面細膩而溫暖。
正對大門的墻面將420個不同色彩的藝術塊體陣列于墻面以形成“照壁”的形式并一直蔓延至拱形頂面,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并引導參觀者將視線延伸至頂面,而藝術塊體的色彩恰好來源于云南天空中變幻莫測的七彩祥云。
接待臺后是背藏燈光的發(fā)光面,表面是源于傳統(tǒng)窗格的豎向格子。接待臺的設計也同樣呼應“輕盈漂浮”的概念,利用石材的厚重感與鏡面金屬及鏡子的反射特性,使接待臺“漂浮”于空間。
人工模擬的“天光”從橢圓的“天井”上傾瀉而下。以軌道、星軌為靈感的線形燈條環(huán)繞四周,在為顧客提供一個展示焦點(沙盤)的同時傳遞一種未來、科技、便利的概念,與項目的主題呼應。
“天井”下的二層立面是源于傳統(tǒng)窗格的豎向格子界面與多孔磚的結合,當多孔磚背后隱藏的燈光點亮,發(fā)光的線條與構成面的格子、多孔磚光點的沖突融合形成一種獨特的視覺構成美感,使人產(chǎn)生一種未來感的聯(lián)想。
水吧與洽談區(qū)作為“耳房”分立“天井”兩側。
水吧區(qū)墻、頂、家具(條桌)都采用同一種灰色啞光金屬包裹以體現(xiàn)整體感,為更加年輕化的市場定位注入更時尚、更有活力的材質與氛圍感,并為后期的相同面積大小的店鋪銷售提供可參考的店鋪樣本。
銷售功能辦公區(qū)與主展示空間保持連續(xù)的動線,為辦公實現(xiàn)高效連接并與客人動線區(qū)分明確。
辦公區(qū)的通道設計靈感源于地鐵隧道及列車。拱形的上部墻頂面采用木質包裹體現(xiàn)出溫暖的質感,下部墻面以條形白色瓷磚鋪貼,它類似于傳統(tǒng)廠房涂刷墻裙的復古形式。
原土建樓梯位于更隱蔽的遠離大廳的內部區(qū)域,楷素設計認為這樣的樓梯布置方式不論從動線的合理性或是展示性均對整個空間有較大的影響。
所以通過技術的處理將樓梯位移至展示大廳正面并采用弧形蜿蜒的形式重新塑造了這一具有雕塑形態(tài)的樓梯。
同時于樓梯墻側采用青磚、青苔植物、銹板等多種材料覆蓋成為肌理墻面,呼應了前面提到的城市肌理的概念。定制的線形燈從頂面傾瀉而下增加了光的流動性。
作為管理人員、行政人員、會議室等功能的二層辦公區(qū),設計師的初衷是以美術館的氛圍為空間呈現(xiàn)最大的靜謐性。
為員工提供一個舒適安靜的辦公空間。將方柱包裹為圓柱使光在空間中的流動更為柔和,藝術裝置形式的掛畫同樣延續(xù)了大廳的“照壁”掛飾。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項目名稱 | 樞紐曜城銷售中心
項目地點 | 昆明
設計公司 | 楷素設計(KES Design Office)
設計范圍 | 建筑立面、室內空間、軟裝陳設
主創(chuàng)設計 | 黃華君
設計團隊 | 趙健、黃凡、林祖朝、黃發(fā)軍、徐曉梵
甲方團隊 | 王澤、李漢興
項目面積 | 800㎡
設計時間 | 2020.12
完工時間 | 2021.12
項目管理 | 覃力
項目攝影 | Wakon Wong,黃凡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