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市中心不遠的老房目及所見市井美景大隱隱于市賦予家貼近自然與生活的美好情境
設計師想說:我們依據居住者的需求與生活方式重塑空間,改為自在舒心的開放式格局,注入充沛陽光,選用橡木木飾面、水泥藝術漆、巖板等,營造木質與灰白為主軸的現代日式氛圍,輔以建筑手法處理復雜的梁柱結構與動線關系,凸顯空間感,水平、垂直交錯的柜體線性勾繪,嵌入式燈帶烘托體量間的層次,處處投射出生活情趣,讓家成為具有療愈效果的居心地。
從室內看向窗外的街景
【關于屋主】:
1.該項目位于成都離市中心不遠的城區,房子是1996年建成,整個小區環境自然而有韻味,但改造前室內空間的狀況老舊,直觀感受層高較低,餐廳采光不佳。
2.考慮到房子布局比較有趣,地理位置離工作地和父母家都很近,且面積、總價合理,所以屋主決定買下它并邀請我們重新設計改造,作為未來20年的長期居所。
房屋信息
項 目 地 址 / 中 國 · 成 都
項 目 戶 型 / 三 室 改 兩 室
項 目 面 積 / 150 ㎡
全 案 設 計 / 吳 晨 ·何 雨 晴?
項 目 造 價 / 75 w
設 計 時 間 / 2 0 2 0 年 0 3 月
【關于屋主居住需求】:
1. 現階段是夫妻兩人居住,今后會考慮小朋友,僅需兩個房間。
2. 希望兼顧實用性與趣味性,注重空間通透感,久看不膩。
3. 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對風格接受度比較高,喜歡日式偏木制的溫潤感。(夫妻倆經常去日本旅行,也喜歡買一些小物件收藏)
4. 男主人喜愛烹飪,希望在做飯的時候可以和家人朋友交流聊天,且餐廚空間可以容納6-8人用餐。
5. 女主人有練瑜伽的習慣,希望客廳能留出一定的活動空間。
6. 熱情好客,日常會在家里招待朋友,客廳希望滿足激光投影和玩游戲的需求。
格局分析
▼ 改造前的原始結構圖
1. 框架結構,除承重柱外,內部隔墻可靈活調整。
2. 原始的主衛生間剛好卡在房子正中,主管道也在中心(該管道也是空間規劃的一個難點),四周圍繞的各功能區被切割得很零碎,難以體現大宅的空間感。3. 原廚房和雜物間呈異形布局,使用閉塞且規劃凌亂。4. 征得小區物業許可,可更改入戶門的位置。
▼ 改造前的現場
原始的主衛生間剛好卡在房子正中,主管道也在中心
戶型改造
▼ 改造后的平面布局圖
1. 釋放位于房子中心的主衛生間,僅保留管道位置,避開原衛生間的范圍,擴大和豐富餐廳的使用場景,增加了島臺和2米的餐桌。2. 重新規整原廚房和雜物間的功能布局,中廚操作臺依墻分布,臺面下嵌入洗衣機、烘干機,多功能細分疊加,同時增加空間開放性。3. 考慮到屋主的生活規劃,提前預留一間兒童房(目前作為多功能房,未來可變為獨立房間),以便今后使用。4. 客廳集觀影、休閑、收納等于一體,也可憑窗遠眺,或是與在餐廚區烹飪的家人互動,自由切換不同的使用需求。5. 更改主臥床鋪的朝向,面對著弧形落地窗,為屋主引入更好的視覺體驗。
施工過程
以建筑設計手法重塑開放式格局,空間由閉塞瑣碎瞬間變得開放通透,采光和視野穿透無阻,為后期改造奠定基調
起居室
素雅的靜柔白與木質紋理,讓每寸邊角都蘊含日式的清簡舒適,經典搭配耐得住時間的洗禮
再加入有點叛逆的混凝灰工業元素,帶出立面的多層次轉折,一家人的日常活動以此為背景展開
嵌入燈帶營造輕盈懸浮的視覺效果,也凸顯了墻壁的材質和肌理,男主人身高1.9米現場感受絲毫沒有覺得局促,反而覺得有輕柔包覆的安全感
電視背景墻巧用弧形元素模糊邊界過渡,局部露出極簡幾何線條,疊加水平垂直向度的層次,為純凈畫面抹上優雅一筆
▼ 弧形轉角設計
仔細裁定開口位置,使收納柜體的邊角不影響過道動線,封閉柜門+底部局部留空,方便進門脫換鞋,同時又避免灰塵堆積,無須時刻擦拭維持整潔,減輕日常家務負擔
轉角銜接處延續弧形墻,與柜體齊平,消弭實體的厚重感。吊頂的脫縫設計,使得不同體量參差交錯,隱約可見流動光影,讓空間更有想象力
軟裝搭配也經過悉心衡量,定制手繪裝飾畫經我們兩次對顏色的校準后,與地毯上的抽象元素呼應,造型優雅的邊幾、落地燈...闡述居住者的獨特審美主張
幾組低背沙發維持空間的利落線條,輕巧拉出場域界線,無論是2人、4人甚或眾多親戚朋友來訪,都能各自尋得一席角落,或交談,或觀影,或憑窗遠眺...勾勒各種融洽的聚會場景
包裹了位于住宅中心的三根立管之后,方正且擴大了入戶的餐廳區域,延展了空間的整體感受,不僅增強了客餐廳之間空間的互動性,也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同時我們在吊頂邊緣預留燈槽,不開燈時利用燈槽的陰影來增加吊頂的層次感
休閑觀景陽臺串聯起客廳和主臥,通透玻璃移門+鏡面設計引導視覺交互,恍惚間不由產生一種時空置換的錯覺,趣味十足。(這里也為女主人平時練瑜伽提供開闊的場地)
全屋僅選用簡單少量的元素,經由不同比例調配,加上嵌入式燈帶烘托光影,也能勾勒出簡潔明快又不失細節變幻的空間層次
餐廳
視線推移至餐廳,釋放原主衛空間后,增加餐桌+島臺,食物香氣交疊著木紋質感和水泥冷調,營造柔和溫馨的用餐氛圍
餐桌旁的小角落我們在設計時特意留白,交由屋主自由選配布置,植入居住者獨特的想法與個性
客餐廳串聯流通,呈現不拘謹的自在氛圍。2米長大餐桌滿足用餐、夫妻倆談心伴讀、臨時辦公等多種需求,家人朋友聚會時,中島可以兼作料理臺,沏一壺茶、備上點心,即成為聊天互動的好地方,不受場域限制
▼ 結構柱后面是功能房
開放通透的布局,形成以中島+餐桌為核心的回字形動線,屋主烹調料理時,不僅能與在客廳的家人互動,未來有了寶寶也能隨時掌握兒童房的動靜
▼ 隱形門背后是主臥
餐區木飾面一直延伸,將主臥入口之一消融于無形
▼ 柜體底部留空,歸置掃地機器人
公區大量選用耐污耐水的材料,局部搭配少量防水可擦拭的乳膠漆,達成無踢腳線設計,將極簡調性落到每一處細節
男主人很喜歡烹飪,我們依據他的身高定制2*0.95米,高0.95米的獨立中島,大理石紋理與灰調巖板注入樸雅質感,讓烹飪成為一種療愈的享受
屋主夫妻倆都是安靜有趣的性格,餐廚區我們通過散點照明設計烘托舒服、靜謐、溫暖的互動氛圍,任時光流轉,一刻即是永恒
▼ 從餐廳看向入戶區
入戶門移位,由正對起居空間改至面向餐廳,留出完整的客廳電視背景墻。整排自然木質柜體平衡全屋的冷暖調性,勾勒出簡潔明快的空間層次
三根主排污管無法移動,應勢包覆,裸露混凝灰肌理注入雕塑質感和工業風氣息,以建筑設計手法化難題為亮點,也讓日常居住的視線和行動探索多了一份趣味
▼ 從島臺看向客廳
廚房
原中廚去掉多余隔墻,改為開放式布局,經由緊貼墻面的廚柜延伸暗示,自然過渡到中島餐廳空間,用減法設計優化公區的動線和采光
為解決煙道移位的問題,精心挑選強力側吸油煙機,并細化煙管排布,油煙不倒灌的同時演繹簡潔利落的設計美感
一字長條形操作臺與生活陽臺合并,兼容洗衣、烘干、收納等多重機能,統一的木質紋理+鏡面元素,增加空間開放性與整體感,靈巧化解原始的零散格局
次臥
▼ 局部崎嶇轉角以弧形柔和過渡
巧妙的利用煙道給空間營造出建筑的美感
次臥以磨砂玻璃子母門分隔,榻榻米、書桌、收納柜一氣呵成,目前作為多功能房使用,未來有了寶寶可變為獨立兒童房,保證靈活的調度彈性
家政柜一路延伸至次臥,模糊不同功能區的分界。一處的柜底留空,用于歸置掃地機器人,端部利用結構凹陷設計壁龕,全屋收納達成「好整理又兼具展示性」的理想目標
主臥
兩面落地采光門窗,為臥室引入充足自然光,床品的一抹青草綠與陽臺植物呼應,使身心靈頃刻舒緩放松
淺柔木飾面由公共空間延展入內,木質由水平轉折至垂直壁面,烘托自然凝練的休眠氛圍
主臥設計雙入口,其中一側連接客廳的休閑陽臺,以吊軌透明玻璃移門分隔,白天打開保證光線穿透,進而提升臥房明亮度,夜間休息拉上窗簾兼顧私密性,穿衣鏡平時會被還未來得及掛上的遮光窗簾擋住,前衛的空間規劃為居住者提供更多使用彈性
主臥冥想區利用床靠背的一整排多功能柜來巧妙劃分出三個空間,用以滿足收納和偶爾的私密辦公,同時于端頭設計開放掛衣架+梳妝臺,立面錯落有致兼顧舒適實用性
開放掛衣架讓次凈衣有了專屬收納區,不至于凌亂堆放,輕松維持空間的整潔美感
專屬臥室的窗邊小區域,加上一張舒適單人沙發,即成為最溫暖的休閑閱讀角落,百葉簾隨需求靈活調節光線,讓空間暈染上一層柔影,營造平心靜氣的冥想氛圍
主衛
主衛布局方正且空間充裕,安排洗手臺、馬桶、淋浴和浴缸四件套,下班后回家泡個澡,于氤氳水霧中卸下一身疲憊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