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不是單純的物理改造,如何在有限的改動中,為人的生活提供更多可能,這是作為設計師服務大眾的使命。
改造前:
五房兩廳五衛一廚,套內面積290平方米,L型布局
常住人口三位,非常住人口兩位,還有二胎計劃
存在痛點:
1. 缺少入戶鞋帽柜與衣帽柜
2. 廚房柜頂容易積灰積油
3. 整體缺少收納空間
4. 父母房床頭正對洗手間、缺少衣柜、空間小
5. 兒童房暗衛不通氣易潮濕發霉
業主訴求:
增加儲物、西廚以及一個喝茶區域
改造細節:
1. 電視機柜和墻面位置對換,沙發不對門,更有安全感,
2. 客廳增加一整面墻的儲物空間
3. 封閉陽臺,增加茶室
4. 增加西廚區
5. 敲除兒童房暗衛,與主臥打通,作為衣帽間
6. 老人房門與床頭位置更改,增加衣柜
7. 增加泡澡功能
蘇神的新家是當地標桿項目,精裝的完成度和質感從普通角度來看已經挺高。基本結構不可更改,而如何“帶著腳鐐跳舞”——合理地優化它,是蘇神給我的首要任務。
設計師:邵延鳳、潘悅
平面拍攝:RICCI空間攝影
出品方:哇屋星球 菲林格爾
說到蘇炳添,大家對他的印象多是百米短跑時的9.83s。但拋開賽場和飛人光環,這個身為“父親”和“丈夫”的男人,所期待的生活,卻也如所有普通人如出一轍——不要繁復與臃腫,簡單、舒適、溫馨、松弛,有家人陪伴,就是他向往的生活。
有個放置他己物件的地方,是蘇先生這次改造時為數不多的訴求之一。
于是這個多功能房應運而生。一塊獎牌、一個手辦,整整一面墻的小物件,都是蘇先生曾經的輝煌和故事。
而這里不僅繼往,在將來,也很可能迎來另一個小生命的到來,充斥著各種可能。
更巧合且有意義的是,多功能房另一面收納柜的面積,剛好也是9.83平方米。
簡約而有質感的細節,也是設計師的長項之一。
白、米灰、深灰、炭黑;大理石、藝術漆、絨布……深深淺淺的顏色與各種不同的材質在客廳匯集,看似不經意,卻讓整個空間呈現出一種帶有生命力的呼吸感。
而原本的陽臺也被打通,變成蘇先生的茶室。
因為一根橫梁,夫婦兩人對于陽臺天花板封與不封意見不一,設計師一度也在選層高和選美觀上糾結過,而最后終于還是犧牲了少許層高,將橫梁藏了起來。
房子原本的結構并不可更改,但在這樣的限制之下,設計師依舊將其做了更合理的優化方案。
客廳電視柜與沙發位置對換后,整個客廳的布局都為之耳目一新。
沙發從背對入戶門改為正對其,無形中給業主多了一絲“安全感”。
背后的柜體也交由菲林格爾定制。炭黑色面板調了許多版本,一開始都不滿意,直到這一版本出現才被拍板。深邃內涵但并不沉悶的質感,極為符合蘇先生給設計師的第一印象。
“實用美學,是自由隨意又舒適美好。”
“客廳可以有一面收納柜。”
“他的愛好很窄,為數不多的熱愛之一就是喝茶,所以想給他準備一個喝茶的區域。”
和蘇太太溝通接觸之初,就不難看出她對未來生活的期許與對蘇先生的關心。而設計師也將這一份期許,填入了改造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蘇太太自幼喜歡下廚和烘焙,這一份熱愛也影響了蘇先生,甚至有了在訓練之余“添記糖水鋪”的笑談。
設計師因此也利用縱深的餐廳,將其中一方打造成了西廚區,變成夫婦兩人生活中的“人間煙火氣”。
原本的中式廚房也進行了改造,柜子延伸到頂,避免落灰和油污,原本多凹槽的柜體也改成了整面式的櫥柜。
廚房不應該代表了油煙和繁重,它應該是充滿愛的地方。
相似充滿愛意的地方,就屬這次改造中的主臥了。
布局更改后,主臥的留白較之原先變得更多,是為了給夫婦兩人留出放松和經營的空間。
極簡審美也并不代表著單調,許多小細節都承載了驚喜,比如可以藏起來的書桌,就讓這個空間多出一絲絲奇趣。
同樣驚喜的還有藏在門后的衣帽間,推開門的瞬間,能看到蘇太太臉上顯而易見的驚喜。
兒童房拆除了潮濕不通氣的暗衛,刷了整面的黑板漆和磁性油漆,增加了趣味性;
老人房則更改了門與床的位置,使得原本只能放下一米五小床和一個床頭柜的空間,能夠足足放下一米八大床、兩個床頭柜、以及一個大衣柜。
以下為設計效果圖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