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小燕設(shè)計工作室丨上海靜安區(qū)光庭300m2
向陽而生,逐光而行,讓光重?zé)?0年老宅活力。
圍繞著房子中間的采光井,我們重新定義了幾個“庭”“園”,讓建筑內(nèi)部進一步切分成不同層次的“內(nèi)”與“外”、“明”與“暗”、“曲折”與“開闊”區(qū)域。穿行于“光庭”中的“游園”路徑,在便捷與有趣之間微妙平衡。
▼項目概覽
迎光之“庭”
The atrium embracing the sunshine
中心光庭丨Central Atrium
它是空間中的核心,原本是房屋的采光天井,而之前一次的改造將樓梯移到了這個區(qū)域,樓梯本不該去阻擋更為充足的光線到達(dá)各層,然而誰也無法拒絕樓梯挪位帶來的更多使用空間。
▼從餐廚區(qū)望向玄關(guān)
▼下沉客廳
▼餐廳
那么光井和樓梯合二為一,沿邊盤旋而上的樓梯結(jié)合曲線欄板,形成柔和升起的態(tài)勢,白色材質(zhì)讓頂部傾瀉而下的光線在樓梯體量間充分反射而混合均勻。白色曲線樓梯的引入讓光線有了可感知的體積和重量,而光線的又讓沐浴陽光的樓梯漂浮于一片明亮的“泡沫”中,輕盈升騰。
▼從吧臺區(qū)域望向下沉客廳
▼光井和樓梯合二為一
地下室活動空間、一層客廳餐廚、二層書房環(huán)繞光庭布置。如同城市中建筑體量圍合而成的共享廣場。聚集功能、開放空間、充足光線帶來了家中更多層次的交流互動。
▼多層次的場景
藍(lán)色光庭丨Blue Atrium
中心光庭的光線到達(dá)地下室時已經(jīng)衰減大半,藍(lán)色光庭是我們新增加的一個自然采光井,它靠近客廳的南側(cè),緊鄰窗口,陽光可以最直接的進入地下。正是這個光庭,讓原本密實不透的地下娛樂區(qū),增加了生機,客廳和娛樂空間緊密聯(lián)系。之所以在光庭中覆蓋上藍(lán)色的軟包,意在讓光線穿過后反射的藍(lán)光讓下層空間仍能還原到它靜謐的狀態(tài)。而在一層大多數(shù)位置并不會意識到這個光庭,光庭中間的拉網(wǎng),避免了欄桿的出現(xiàn),而引入的兒童活動恰到好處地與成人化的客廳混合。
▼地下娛樂區(qū)
▼光庭中覆蓋上藍(lán)色的軟包
▼藍(lán)色光庭細(xì)節(jié)
紅色樂園丨Red Fairyland
它緊靠在中心光庭地下北側(cè),布置了可以攀爬、游戲的設(shè)施,雖是兒童專屬的游戲場地,然而每一個成人都樂于參與其中,跟孩子“較量”一番。
紅色樂園一側(cè)的拱形洞口,讓游戲世界鑲嵌進客廳空間中,視線交流、空間融合對這個缺乏挑高空間的房子尤為有意義。
▼兒童游戲區(qū)
▼樓梯
▼空間一瞥
邊庭丨Side Atrium
二層南側(cè)臥室空間以外的區(qū)域全部開放,它既可以對望中心光庭,也能俯瞰北側(cè)室外花園。布置書桌、書架、琴臺,是家中的圖書館、音樂室。
▼閱讀休息區(qū)
▼從二層望向樓梯
游園之“徑”
The Paths
中心光庭螺旋上下的樓梯并不獨立,它與其他空間自然銜接。
原戶型的客廳和餐廚、餐廳和北花園有1.2米的高差,陡峭的臺階極大地割裂了各部分空間聯(lián)系。我們將直接集中的臺階上下,分解成為“走走停停”,切分出更多更短暫的高差,入戶換鞋后先上兩個臺階,移步至中心光庭位置,再上三步。穿行的抬高路徑,自然的切分出下沉的客廳、上抬的餐廚區(qū),而中心光庭與它們間相互銜接,地下到客廳、地下到餐廚、餐廚到客廳,形成有趣的分叉路徑。它讓家里的空間“游動”起來。
▼被“切分”的路徑
變換的路徑也因家中有一只年邁且后腿病壞的柯基,為它加設(shè)了一條無障礙路徑。客廳對面處高起的臺子,對于玄關(guān)來說是換鞋凳,對于客廳來說是吧臺,而下面的拱洞就是狗的通道,由它跨過第一次高差,然后在中心光庭和廚房間的臺子,是家中的中島、餐臺,也是狗跨過客廳、餐廳間高差的通道。
▼狗坡道&多功能桌
▼廚房
▼客廳吧臺
柔光中的雕塑
Sculptures bathed in subdued lights
當(dāng)光庭呈現(xiàn),路徑切分后,家中剩下的空間遵循著梁柱、設(shè)備、家具等自然地形成隆起的體量,它們又悄然地融進吧臺、長桌、鞋凳、狗洞、儲納功能使用中。在柔和的光線中顯現(xiàn)出雕塑般的明暗轉(zhuǎn)折。
▼雕塑般的體量貫穿空間
▼戶外庭院
▼原始平面
▼項目平面圖
▼一層剖面圖
▼樓梯間剖面
項目名稱:光庭
設(shè)計方:大海小燕設(shè)計工作室
項目設(shè)計 & 完成年份:2020-2021年
主創(chuàng)及設(shè)計團隊:郭東海,燕泠霖
項目地址:上海市靜安區(qū)
建筑面積:300m2
攝影版權(quán):恩萬建筑攝影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