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戶型改造
大家好,我是你們超級可愛的佳佳妹呀
近幾天《夢想改造家》因為最新一季第6期,設計師花費百萬改造的“毛坯房”案例,被全網關注討論。
想了解第6期的案例內容,可以點擊查看:《夢想改造家》大翻車引全網群嘲:設計師改造花132萬就修了個毛坯房?
其實《夢改》作為一檔頗為知名的家裝改造項目,曾經七季豆瓣均分9分、國產家裝改造類綜藝“天花板”,誕生過許多令人驚艷的正面案例。
今天,就讓佳佳妹帶大家盤點一下《夢想改造家》比較熱門的幾期驚艷改造案例,曾一度火爆全網,引無數網友好評。
01
「11㎡爆改出兩室兩廳一廚一衛」
這個袖珍蝸居”,由最高點為5.1米,最低只有3.1米的兩個模塊組成,破舊不堪且狹小無比。
故事從主人公位于上?;春V新返?1平小家開始,它是小黃一家人棲息30多年的地方。
老房子破舊不堪,一眼就能望到頭。還存在著各種問題:“客廳擁擠”、“站不直”、“衛生間小”……
父母的臥室永遠不可能站直,小黃1.78的身子只能蜷縮在不足1.8米嵌在墻壁的床上。
更奪命的是爬梯,有了年紀的父母如此上下令人提心吊膽。即將過門的女友縱然是9年的攜手相伴,但內疚的小黃始終無法說出那句話……
終于到收房的這一天,what?這是小黃的家嗎?大了不止3倍??!
以前:
之后:
電視墻背景的靈感受益于蒙德里安格子畫,兼備功能與美感。鏡子的投射可以最大限度做到視覺延伸而感覺空間更加通透寬敞。
沙發、鞋柜、垂直儲物柜、可以隨便變化的洞洞墻,原本狹小無比的客廳一下子變大了,鏤空的格子樓板接納光源,夜晚月光從這里撒下來分外美麗。
除了隱藏各種收納空間之外,就連茶幾也設想周到,可以隨時"變身",最多能座8人,就算家里要招待客人也是沒在怕的。
改造前,小黃的床睡覺都伸不直,父母一伸腰就碰到天花板。改造后他們的臥室都有了站立與橫躺的舒適。
貼心設計師還為小黃女友做了梳妝臺。房頂上的天窗分分鐘實現“躺著看星星”不是夢!
臥室也能成餐廳,父母房間的樓梯隔板還可以打開變成榻榻米,桌子再一翻又多了一塊可以吃飯喝茶聊天的地方!
以前:
之后:
改造后的廚房冰箱、水斗、抽油煙機一應俱全,而且看起來整潔明亮,廚房里的桌子可以折疊不會阻礙走道,吃飯時打開剛好能坐下四個人。
之前的衛生間逼仄,只有一個馬桶和洗手臺,而且都在同一空間內,只能一個人用。現在的衛生間干濕分離,有了兩個洗手臺。
言歸正傳,在看完小黃的房子后,垂直爬梯、隔熱、隔音、防潮,這些細節問題在設計師的眼皮子底下被一覽無遺。最后從地面、樓板與屋頂這三方面下手:
為了把最高的那棟5米做3層,滿足兩室兩廳一廚一衛,從地面開始一場搶空間大戰,把原本墊高的20厘米挖去,再運用新材料“丙能布”來防潮。
之后再鋪上一層隔熱板,隔檔地底的濕氣,防水防潮的問題就能解決掉。這下就搶來了20cm!
樓板大多使用水泥灌漿,配鋼筋,打混凝土,最少也要12cm。而設計師使用了萬能的鋼結構,解決樓板問題,又搶到了4厘米,局部還搶到7厘米!
最后就是對屋頂下手了,在屋頂外側鋪保護層,一鍵解決漏水與隔熱問題,還增加了5厘米高度,這樣一算整個家增加了29厘米!
當所有人覺得差不多時,設計師又嫌客廳的視覺還是太過壓抑,于是把客廳高度達到2.3m。另一邊不能提高的部分,則用反梁的方式來爭取多4cm。
原本可以收尾了,不想臺風利奇馬來抬扛,小黃家院子積水了,但家里面卻絲毫未收到影響,原來此前在下挖20厘米地面的時候設計師就考慮了排水,在門口挖了排水溝。
還一并把室外公共院子一起改造了,變得安全又美觀。
被改造一新的家門口看著也太洋氣了吧,原本在外的洗衣機、熱水器都被藏了起來。連小狗的窩都有了!
經過改造后,房子不僅空間大了,收納的空間也增加了很多,而且整體美觀不少。真的是每厘米都用到了刀刃上,簡直是“整容級別”的大爆改!
交叉樓梯并再次寵幸萬能的不銹鋼令人不明覺厲。踏板用超薄的紋理踏板,既防滑又節省空間。
02
「廣州老破小“危房”改造成豪華別墅」
廣州的85后夫妻花了400萬,買下一座年久失修的老房子。
面對這座脆弱的房子,設計師首先考慮加固問題,將四周的墻和柱子內退,重新打建地基。最終,在沒有增加任何面積的前提下,設計師重新規劃出了餐廳、客廳、兩個專用臥室、三個多功能使用空間、三個衛生間,還有兩個小花園。
從前昏暗、破舊的危樓,就這樣搖身一變成了溫暖明亮的新式嶺南建筑。坐落在一群老房子之中,卻沒有絲毫違和感。
一樓:客廳+廚房+多功能房廳,客廳是下沉式的,緊挨著廚房,錯落有致。
二樓:多功能房+兒童房,采光極佳,學習桌正對窗戶。
三樓:主臥+衣帽間+空中花園
三樓是主臥,特別之處在于有個小樓梯,連通了樓上的衣帽間。未來,如果生了孩子,房間不夠用可以把衣帽間變成兒童房。
頂樓的陽臺,被改造成了空中花園,芳香四溢。
03
「52萬改造老年癡呆癥患者的家」
山東滕州,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姥姥喜歡在城里暴走,她和女兒女婿住的這棟房子,是原先單位分配的家屬院,面積并不小,獨棟的二層小樓,一層50平,二層30平,中間還有個小院子,住3個老人非常寬松。
但是房間面積雖大,但設計卻非常不合理。廚房和客廳之間隔著個院子,趕上下雨天,飯做好了還得淋著雨端到客廳去吃;老房子沒有排污管道,上廁所要出門走上68米去公共廁所,晚上就只能在家用痰盂。
姥姥的房間在一樓,大小只夠放下一張床,為了方便晚上照顧她,女兒就在門口搭了個沙發床。白天要陪患病老人出去走7公里,晚上回來又是睡沙發,畢竟已經是年過花甲的年紀,女兒(63歲)時間一長腰就受不了了。
為了能讓三位老人在家解決洗澡和上廁所的問題,設計師在一樓“變”出了一個整體衛浴。毫不費力的推拉移門、防滑又保溫的地板、不需要動手的智能沖水馬桶、還有可以坐著洗澡的扶手椅子……每一處細節都“專為老人設計”。
姥姥原來狹窄的臥室被擴大,另外放置了一張給媽媽睡的床。
老年人晚上都要起夜,設計師在床腳安裝了智能感應器,晚上只要感應到雙腳落地,燈會依次自動亮起。
原來姥姥試圖爬墻出去的庭院,現在被一分為二,劃分成了封閉走廊和露天庭院兩部分,中間隔了欄桿,沒有“準許”姥姥是出不去的。給姥姥進行寵物療法而養的貓,順著旁邊的收納柜就可以竄到上層的貓窩里。
當然,新家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姥姥“關”在家里,而是要巧用空間的設計把她“留”在家里。
玄關、廚房和客廳之間的門,用的是最接近墻面顏色的白色,這樣一來“眼神不好”的姥姥就會找不到門在哪里,看不到門自然不會想著出去,就會乖乖的留在家里。
雖然出不了門,但是她可以到樓上去看風景。樓梯的平緩高度,89歲的姥姥也能上的去,而且不用人扶,自己兩邊抓著就能上。
樓上書房變成了客房,單人床換成了榻榻米,以后兒子、兒媳回家終于不用住酒店了。
女婿“獨居”的主臥老窩變新窩,讓他開心的說“我嘴都要笑歪了”。
04
「解救“夾縫求生”的家」
委托人譚女士一家所居住的房子是一所4層的自建房,整棟房子的面積加起來只有80平方米,四面都被鄰居的房子緊緊圍住,要進家門必須穿過一條寬度不到1米的昏暗小巷。
設計師首先對房屋進行加固,選擇了防水和防霉性較好的小塊石板來作為外立面主材。
在設計師看來,解決采光問題是此次改造的重點。他首先保留了原建筑的20個窗洞,并進行位置的調整和擴大。在現場勘查后,又在采光較好的東側等區域增加了十個窗戶。
考慮到樓梯的改造可以解決更多的問題,設計師將其按照當中是否有休息平臺,分為雙跑和長短跑梯。
改造后的一層空間主要是客廳和廚房,廚房層高相對壓低,上面留有儲物空間,并重新設置一個小的衛生間。
二層規劃為兒童房和老人臥室(兒童活動區域),同樣配置衛生間。
三層作為主臥,配置了標準的衛生間和衣帽間。
四層家庭間和露臺,則是作為一家人的靈活使用區域,可以休閑、喝茶、晾曬等。
05
「5姐妹的500㎡養老理想國」
位于云南麗江的玉龍山腳下,專門從舒適化、適老化、公共化的角度入手,這座舒適優雅的山居,讓五位抱團養老的姐姐們實現最美的退休夢!
充分利用麗江的美景,把古城與雪山,統統融進整個房子,最好的位置都留給了公共區域,開窗就能看到麗江古城的全景。
簡單粗暴開天窗?不,我們選擇采光內庭,又滿足了光線需求,同時也是一個室內小花園,然后把面向庭院的房間做了整面的落地門窗。
在保證隱私與安全的同時,把麗江充足的陽光與庭院的美景引入室內。
06
「66㎡廢棄群租房變廢為寶」
這間66平的老公房,原先是被當做群租房使用的,荒廢已久,環境惡劣,墻磚老化、功能缺失、幾近毛坯,甚至改造預算吃緊,但是在緊張的改造之下,變身唯美浪漫的古典風格婚房。
在這樣極限的情況下,利用舊物,變廢為寶。舊床變收納架,門框變書桌。
滿滿的中式風情,誰能想到這些物件之前都是破舊不堪的門框,二手舊貨呢?
原先連踏入都難的廚衛,已經煥然一新變身高級現代感的U型廚房空間。
07
「90+110㎡漏水地下室變高級別墅」
90㎡的兩室戶附贈110㎡的地下室,對么幸福的房型,但實際上地下室,環境惡劣,霉味沖人,根本無法住人。
通過雨水管內置,形成管道,使用新型材料+7層防水工藝,選擇新風除濕一體機,保證空氣相對干燥,同時保證內外空氣流通。
通往小花園的超大落地窗,大面積的淺色系家具陳列,貼合空間功能的燈光運用,老公房瞬間變身高級大別墅。
在室內感受四季的變化,放慢生活節奏,享受真正的煙火氣。
把室外的樓梯搬入室內,絕美的旋轉樓梯,節省空間也美到沒朋友。而且這么做可以將一樓光線帶到地下室,和天井的空氣有個大循環。
專屬于孩子的夢幻空間,成長在這樣的世界里想必一定很快樂~
08
「86㎡五口之家的極限收納」
區域重新規劃,墻體不動,創造性地使用“四個盒子”的概念,在盒子里植入收納功能,打造超能收納的變形金剛。
占地只有一平米,展開后完全的收納面積可以達到2.5立方米。各種變形家具的存在,讓這個超負荷的家,再次成為一個溫馨的空間。
活力超級充沛的女兒也終于有了釋放自己精力的空間,再也不用被媽媽笑稱為拆家專業戶了,同時大大小小的收納空間也遍布這個兒童區域。
在很多忠實粉絲眼中,這是一檔充滿了人情味很溫暖的節目,雖然設計是專業的、有壁壘的,但對于家的念想則是人類共通性的情感,是有著“親身體驗”的存在。
這幾天《夢想改造家》第六期的“百萬毛坯房翻車記”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豆瓣評分也直接滑到史上最低。
只能說希望夢改真的能給大家一個好的交代~以后夢想改造家的設計師們以客戶需求為主,這個節目能越做越好。
免責聲明:
以上圖片及內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
僅供學習研究之用,若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刪除。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