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比繁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旦做到就能創造奇跡
——喬布斯
這是一個物質主義的時代,物質主義激發了人們內心的占有欲。當人們擁有得很多的時候,就會渴望得到更多,難以填滿內心的欲望。和物質主義相對的,便是極簡主義。
極簡始終根植于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是人們向往回歸自然,渴望安寧、詩意的生活目標。普通人都知道“少即是多”,卻不知簡約而不空洞,時尚而不過度修飾的極簡設計,而在實際設計如何去實現這種極簡設計呢?非常值得我們去把握,去更多的思考。
本期設計看點,逸墅空間設計創始人潘曉衛為你揭開答案!
潘曉衛
中國貿促會商業委員會創意設計中心理事會理事
上海國際設計周藝術指導
上海國際設計周聯合策展人
逸墅空間設計創始人/設計總監
“空是一種禪意的追求,也是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意境,所謂極簡,不是簡,而是精。”
——潘曉衛
?01.生活方式,極簡先行
復雜的世界給予了我們描繪生活的自由選擇權,選擇極簡,并非選擇簡單、減少,而是簡而實用,少而精確。日本建筑師Tadao Ando也曾說到:如果你給予人們一種純粹,那么他們將會從這種純粹中有所感悟。”
“我們選擇“極簡”搭配這多姿多彩的世界,為的不是減少空間的本質需求,也不是偷工減料、單純的簡化,或者技術上無法實現繁復,相反,它往往是豐富的統一,是復雜的升華,是圍繞中心意圖在設計上做減法,即為了突出畫面的真正內涵,”潘曉衛說。
他認為:生活方式,極簡先行。極簡之美是一種重新思考與踐行的生活方式,在眾多選擇的時代,首先清晰地認知自己的選擇,從空間到生活物品,用極致而簡約的設計來參與生活,物品不需要多但要精致并且適用。
?02.減少物品只是極簡主義的一個手段
眾所周知,“少即是多”是極簡的設計信條,它不僅可以融入我們的設計中,還滲透于生活之中。但潘曉衛卻認為:“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簡,“多”不是擁擠,而是完美。
在這個物質主義為主的年代,減少物品只是極簡主義的一個手段。簡約線條和純粹的顏色來相比于大量眼花繚亂的元素、色彩的空間,好像更能給予我們內心平靜的環境,使我們摒棄煩憂的思緒,真真正正地走進了另外一個寧靜平和的空間。
■潘曉衛(右一)
?
不管是設計還是生活,思考和實踐極簡主義,才能找到你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東西,才能在一次次奢華、物質的誘惑下沉淀自我。
?04.訪談精選Q&A
Q:在這個品牌為王的時代,設計師個人品牌的價值對于你來說有何看法?
A:設計師的品牌價值跟設計的作品肯定是會有關聯的,如果從品牌角度出發的話,肯定是越高越好,畢竟設計師個人品牌經過打造,后期他的選擇也有更大的空間。
Q:在你的設計生涯中,你曾說過設計是一場修行,有哪件事對你來說影響最大?
A:我從業已經有20多年,在這個過程中,可能也有大有小的的困難,但是總的來講,應該是最近兩年的疫情對我的影響是非常大。所以這個修行,之前可能對于我是對生活的理解或者生活的一種設計啊,一種正常的需求。但是通過疫情后發現,遠遠不夠這個收入更細致化一點,還有很多的空間,很多的那種需要我們去完善的。
Q:你能簡單的說一說,展廳設計未來的前景嗎?
A:從展廳的設計也分很多的類型,不同的設計、不同的產品,展示的空間肯定也會不一樣,但總的來說,未來的方向它可能會慢慢傾向于一種科技類或者與智能類相結合的。因為之前最早的時候,它可能是一些簡單的裝置,現在的話,也結合了一些智能類的東西。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