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是一套建筑面積215㎡左右的雙層私宅,通過改造后不含公攤面積達到了260㎡。設計旨在創造一種生活節奏,每一個點、線、面、形、色、質、蘊,表現著生活的意義、情感和價值。
如詩人艾略特所說:創造出一個新的節奏,就是在拓展人們的感情,并讓它更為高明。落至本案,這種高明深究是一種自然的狀態,愈自然愈接近本質,愈能牽動至深的情感,以致于我們身處其中,卻看不見所謂設計的痕跡。
原始結構中一樓空間被過度切割,空間尺度局促幽閉,室內采光通風條件都受到了極大限制。依托結構和功能的雙重考慮,中廚外拓同時增加西廚空間,砌筑加長島臺與電視背景巧妙連接,西廚的開放空間增加了與客餐廳的交流和互動,充分打開后的客餐廚空間,四面而至的光線和空氣可以在室內自在行走。
打破沙發背景和樓梯間的實墻墻體,預留雙面壁龕的設計,增加收納的同時大大提升了空間的通透感和視覺的延伸感。設計師對空間規劃的改造大開大合,但在裝飾和色彩的運用上卻極為克制。設計無需刻意的表現手法,讓房子和生活回到最簡單純粹的狀態,正所謂“空故納萬境”。空間盡頭是一間琴房,光線透過紗幔進入琴房再灑向廊道,隨著量體轉折,漸強漸弱,柔和而富有節奏。
拆除位于一樓中心位置的客衛空間,顛覆了空間的尺度,入戶后視覺深度可以無線延伸,公共空間達到前所未有的通透感。大面積留白的餐廳,用原木傳遞自然質樸的美感,糅合了些許黑色和金屬,色彩和材質搭配更加沉穩高級、富于質感。
餐桌上方,一幅小朋友親手繪制的《家宴圖》經過精心裝裱,成了室內最好的飾品,相比于大家之作,對這個家庭這樣的裝飾別具意義。利用原客衛包管的位置進行了餐邊柜的設計,兼具實用性和美觀度。
西廚區闊綽的尺度讓該空間成為家里的重點區域,它與門廳之間借以穿插的設計手法增加了空間的通透感,它連接著客餐廚空間,引導人在空間的行動節奏,讓動線更加舒緩。中廚內L型定制櫥柜采用深灰色臺面、原木柜面打造,干凈清爽易于清潔打理。
設計不止是裝飾,更以自然造境,以空間寫境。陽光透過百葉窗進入室內,一枝綠意便為空間帶來經久不息的靈氣和生機。門廳復古的花格小方磚與客餐廳的現代空間劃分出清晰的界限,給自己從社交模式切換到生活模式一個小小的儀式感。
動線組織空間關系,樓梯是連接上下空間的關鍵動線,對樓梯的設計關系到上下兩層空間規劃布局的合理性。沿用原始格局中樓梯間的位置,拆除隔斷并對方位加以調整,使樓梯無論從空間互動關系、采光條件、使用舒適度上都得到很好的改善。
采用白色側邊鋼板、鏤空木質踏板、透明玻璃加木質扶手的樓梯設計,整體結構簡潔利落,無論從空間的任何角度出發,都不產生視線的阻擋。看似簡單的樓梯間設計,塑造出有意味的空間,踏步延伸出一個休閑的地臺空間,成為了家里小朋友的專屬兒童游樂玩耍區。原本狹窄逼仄的樓梯間,如今變得開闊敞亮且富有趣味性。
主臥室的復古風與公共區域的簡約風則截然不同,不同空間的界域傳遞著靜謐優雅的東方美學,我們不限定某一種風格,一切都以屋主的喜好為先,以量身定制打造尊崇的私人領域。主臥套間面積較大,空間的開闊讓屋主盡享尺度帶來的自由時光,雙色墻面設計的“衛生墻”以更時髦的姿態殺回人們的視野,傳遞了一種清雅復古的趣致。
臥室床頭背景墻后是一字型步入式衣帽間,無傳統柜體開敞式的設計更顯品質感,看似簡單的空間分割,實則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考量和揣摩,合理且有序,讓生活中必備的收納功能也充滿設計感。低調沉穩的青圭色和筠霧色,搭配原木藤編的床屏和墨綠色燈飾,明暗的對比、材質的呼應、色彩的起承、意境的回響,簡單的陳設營造出舒適的秩序感。
獨立的浴缸區域,空間開闊可以滿足泡澡的舒適和愜意,盡享小資情調的沐浴時光。獨立的工作間作為屋主自有的休憩和閱讀空間,與浴缸區隔著中央通道對向相望,兩個空間既相互獨立又彼此關聯。面向窗戶的雙臺盆設計給人滿滿幸福感,早起洗漱時欣賞窗外的綠意盎然,晚睡洗漱時聆聽窗外的的蛙鳴蟲唱,隨時隨地感受大自然給予的詩意和美妙。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