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AD設計 | 舟行碧波上,沉淀、逐夢
自然東方,詩意人文
溫柔水鄉,耐人尋味
姑蘇氣韻,記憶匯聚
漫漫長河,聆聽過往、將來,尋得夢之歸屬
現代東方是雅,或是簡?當我們在設計的思考中,反思現代設計對于中式的韻味提煉太過匱乏,而偶然間來到水鄉江南中獲得靈感,將建筑,景觀.室內結合,以雅致東方為設計語言的靈魂,強調人與自然的關系,以時間,空間為紐帶,將藝術、生活結合并再創作。
通過東方的氣質美學,烘托有意境的空間,汲取水和石的藝術表達,感知行云流水的空靈,在優雅舒展的現代空間中達至移步異景的意境。
初入接待臺,雅色背景墻與過道的咖色屏風相得益彰,和閃耀著光澤的金屬融合,衍生出高貴而優雅的氣質。運用了簡約色彩與幾何線條之間的辯證關系,虛實相生,從而探索東方哲思啟迪。接待臺一角延用了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師卡洛·斯卡帕的建筑設計理念,傳達給我們一種源于歷史層疊而產生的細節的力量。
中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屬于豐水地區,亦是我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設計師通過傳統的“借景”手法,有意識地將室外的水景“借”至室內視景范圍,將室內空間創造得更加理想、舒適,更具有文化價值,置于此的橡木船更是為了印證中山的海上運輸業的發達。
黑白潑墨的橡木船,將東方的內斂凝固于空間。一池清水,由室外引入室內,平靜的水面,倒映出室外的宜人風景,光影變化間,空間多了些許靈動。
蒙古黑石材的凹形地面,注入水流,彎折的銅管下,有了燈光的加持,潺潺流水與地面即刻有了間隔。從接待臺移步到沙盤區,設計師去除過多的修飾和累贅,用最簡單的設計語言去表達設計思想,“曲徑通幽處”在這環水而建的過道上淋漓盡致地體現一特點。大面通透的落地窗,在“對景”的手法下別有一番景象,再往前更有佳境。
侘寂之美,開合有序,又將人的心境回歸到寧靜。
面對當代展示空間設計的多元化發展,設計師于柱間巧妙地運用“框景”手法,使得建筑實體起到阻隔視線的作用,有目的性地尋找空間的變化之處,將沙盤區框于直觀視野中,以滿足游賞的真趣。
沙盤區整體給人通透的視野,吊掛的矩形燈飾與方正的沙盤相互呼應,都在無形中顯露著空間的宏偉。墻面形似燭光的玻璃燈飾,營造出一股侘寂之美,悠游漫步于此,建筑、水池和木格柵外的綠植有機地融合為一體,表達出一種力量感,開合有序,又將人的心境回歸到寧靜。
與自然和諧共棲,抵御一切消極因素。
直徑至水吧區,暖黃的肌理漆柜面,規整的分布格局,明亮的展示柜,令人將目光聚焦在這里。不銹鋼的屏風在輕盈柔和的燈光下,令空間多了絲曼妙柔美。
直徑至水吧區,暖黃的肌理漆柜面,規整的分布格局,明亮的展示柜,令人將目光聚焦在這里。不銹鋼的屏風在輕盈柔和的燈光下,令空間多了絲曼妙柔美。
進入洽談區,橡木茶臺將其分隔為左右兩側,布局對稱均衡,無形中顯露出一種和諧大氣。一眼望去,莊重而又高雅,沉穩而又素凈。挑高的柱子以圓邊收角,縱向支棱著整個空間,梯角的氛圍燈,柜體的隔斷,強化了視覺上的挺拔感,又保留了空間的私密性。
生活以不著痕跡的美最為動人,以可被感知的光影而變化。柜體上的黑、白擺飾品恰當展示,堅硬與柔軟并存,摒棄了過多的色彩,精煉平實的風格。墻面如湖面水波的掛飾畫,加之以詩意表達,緩解了人們對枯燥緊張生活的麻木。
設計師通過優化空間舒適度、光環境及觀景效能,創造有機、流動而彈性的游賞環境,利用簡煉線條、樸拙材質與溫潤肌理,將“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極簡主義審美理論演繹到了極致。以東方的文韻與空間的肌理予以造境寫意,獲得自然符號的靈感,將質樸的物件、窗外的景物與跳動的光影相融合,發出令人愉悅舒適的感觸。
?
大理石臺面與金屬底座呈現了高級奢雅的格調,風琴簾掩映著室外的綠意盎然。靜坐于窗邊,一處山水景色,一杯茶,一本書,去繁就簡,用簡潔的現代設計手法描繪空靈之感。疲倦時,抬眼便是室內悅目的景物,沉浸其中與靈魂對話。此刻,歲月靜好,讓人感受永恒的自然之美,便足矣。
平面信息:
??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 | 國深大信中山君譽灣營銷中心
設計單位 | IDAD久度設計
主創設計 | 牟紅波 黃玉彬 陳建君
品控中心 | 牟紅波 楊坤 李蕊芯
項目地點 | 廣東省中山市
項目面積 | 700㎡
項目攝影 | 形界空間攝影
完工時間 | 2021年1月
優雅舒展的現代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