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并非填充物體的容器,而是人類意識的居所,我們詩意地建構家屋,家屋也靈性地構建我們。
身處喧囂而繁忙的都市,快節奏、緊張、高壓,已經成為現代都市工作者的日常。辦公空間,一個我們每天相處八小時的場所,應該具有怎樣的空間特質?我們希望是詩意、溫暖、柔和,給人以力量。
▼160米高空全景晚霞
城市框景 | City Framing慕達建筑成都新辦公室的選址位于東二環高架旁的華潤大廈,38層160米的高度,270度的高空視野,西邊遠眺大雪山,成都主城的天際線和城市肌理也盡收眼底。高層寫字樓下是錯落有致的老式居民區,成都的市井文化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二環高架上的車輛川流不息。城市的動與靜、新與舊、自然與人文的景象,都共存于慕達建筑的視野中。▼場地區位
▼空間與城市框景
全景玻璃幕墻模糊了窗外城市景觀與窗內辦公室的空間邊界,立柱、墻體與物件的構圖分隔,形成了不同尺寸和不同景致的城市框景。慕達建筑希望在這樣融合而通透的場景中去思考人與建筑、自然和城市的多種可能性,并將此得到的啟發運用在設計創作中。▼全景玻璃幕墻
▼融合而通透的場景
空間畫卷 | Space Shape
慕達建筑將寫字樓原有的標準化裝飾拆除,解構和重建空間的秩序。4.2米的建筑層高被設備層占用了近1米的空間,設計采用整體鏤空的方格木紋吊頂,既保留了建筑原始層高,又形成了統一而有序的空間肌理。▼原始空間
▼開放辦公區
設計以空間的舒適性為出發點,溫潤柔和的木色成為了空間的整體底色,以不同的材料形式在頂面、地面、立面得以呈現。白色的辦公桌賦予空間明快輕松,剔除掉乳膠漆表皮的混凝土立柱彰顯力量感與時間感,精心設計的家具體系,靈活的空間隔斷,構成了全部的空間表征,宛如一幅當代城市山水畫卷。▼從辦公區看會客區
至繁歸于至簡,材料設計與功能設計,感性與理性的和諧統一,溫暖、純粹、寧靜的氛圍基調得以彰顯。當夜幕來臨,環境光的冷色與室內的暖色自然過渡銜接,半透明的木百葉窗簾使得空間節奏變得不確定,變得曖昧,空間的詩意在此刻顯露無疑。▼空間長軸畫卷
智能化燈光 | Intelligent Lighting智能化與辦公場景的結合是慕達建筑在新辦公室中進行的一次成功嘗試,公共區域的燈光由400顆智能LED燈泡組成矩陣,手機APP可控制冷暖調色與亮度調節,無線連接實現了對每一顆燈泡的定點調節控制。多種場景模式的不同燈光設定,實現了日間辦公、午休、夜景辦公、會議模式、演講模式、派對模式等多種情景的自由切換與定時切換,使得科技、功能和美學得以融合呈現。
▼燈光細部
功能場域 | Functional Dimensions
辦公室主要分為入口、獨立辦公室、工位區、模型展示區、吧臺區、會客區、多功能會議室等幾個重要功能區域。開放的辦公空間,視野通透,每一個工位的同事都將獲得不同的城市視野;靈活的隔斷分隔,將會議區與會客區實現了空間真正的自由與開放;獨立辦公室的電動木百葉窗簾,也實現了空間視野從封閉、半封閉到開放的靈活轉變。▼軸測圖
▼入口
▼吧臺區-可變色的發光膜
▼會客區
會議室的設計希望打破常規,傳統的會議空間使用低效。新辦公室的會議區是一個綜合了會議、分享沙龍、娛樂(乒乓球)、聚會(狼人殺&德州撲克)、模型制作、建筑材料展示與儲藏的多功能空間,同時也擁有著最佳城市視野,將是整個辦公室中最受喜愛的空間。
▼多功能會議室
▼從多功能會議室看向辦公區
材料與細節 | Materiality and Detail空間整體的木色,包含了吊頂-木紋鋁方通、木百葉窗簾、強化木地板、定制木柜等多種質地。空間再配以混凝土粗糙的質感與藝術涂料的細膩素雅,白色的工作臺面,半透明的玻璃隔斷,大小別致的建筑模型,適量的軟裝點綴色彩和品質。▼ 天花構造詳圖
▼ 木紋、混凝土與白色
慕達建筑新辦公室的空間設計,希望實現對空間詩學的思考和物理重塑。開放、溫暖、通透、舒適、智能,空間以當代視角對它們進行重新詮釋。“只有在擁有生存能力后,我們才能建造;居所是人類本能的生理表達,意圖在世界上尋找到屬于自己的根源。” 與城市發展密切關聯的工作場景,更加有助于慕達建筑將對于人、建筑、自然和城市的理解,介入到未來全球化的設計和建造實踐之中。
▼ 木紋鋁方通與混凝土立柱
▼ 長虹玻璃與木紋百葉; 玻璃、不銹鋼與黑色皮革
▼平面圖
▼剖透視
項目地點:中國 成都 – 華潤大廈
項目類型:辦公空間 – 室內設計
設計面積:350平方米
設計時間:2021.03-2021.05
建筑事務所: 慕達建筑MUDA-Architects
主持建筑師: 盧昀
設計團隊:李愛東,呂晨宇,榮典
燈光設計:BPI照明設計
施工團隊:四川楚風建筑裝飾設計有限公司
攝影:形在空間攝影 賀川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