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普梧林文化行館位于福建省晉江市梧林古村落,場地面積約6000平米,由13棟福建傳統民宅組成。謎舍設計受到著名人文度假集團青普TSINGPU的委托,主持將這個古建筑群落設計改造成客房、餐廳、茶館、展覽、論壇等兼具多元業態的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
▼村落建筑概覽
▼村落中起伏的屋頂
場地的建筑分為閩南紅磚古厝以及南洋樓兩種主要風格,形態迥異的建筑巧妙的彼此呼應,創造出極為豐富的建筑場所體驗。我們希望保留這樣自然原始的美感,并以較為謹慎的手法來處理整體的空間設計,盡可能的避免過度設計,在充分尊重地域的建筑文化的同時,并結合符合現代審美的設計語言,打造出具有文化性及高品質度假感的“新閩南空間形態”。
▼保留自然原始的美感
接待空間作為客人對于行館室內空間形態的初次認知,我們保留了建筑的木結構,將劃分房間的木質隔墻拆除,并通過引入玻璃天窗、暗藏空調等方式,營造出明亮通透且具有室內舒適性的空間,讓客人感知到閩南古厝空間的魅力及新的可能性。
▼中庭空間
▼接待區
我們重新整理了場地內每一棟閩南古厝的內部平面劃分,做出了更為放松宜人的空間格局,并將面向內庭的立面打開,用木格柵進行填充,使自然光線進入到客房的同時又兼具相對的隱私性。
▼中堂
▼中堂家具
客房內主要選用木質、涂料、草席等具有自然質感的材料。古建筑自身有時間肌理的閩南紅磚墻、老木門等局部構件被有選擇的保留了下來,并與現代嶄新的材料在同一空間中形成巧妙的差異化美感,極大的提升了客房的體驗以及空間張力。
▼客房天井
夯土材料的使用很好的呼應了傳統建筑的歷史感。
▼細部
為了保證客人在古建筑中居住的舒適度,每間古厝客房都設置有空調和熱水,并通過精確的機電設計,設備及管線被很好的隱藏在了空間的吊頂及墻體內部,力求不破壞客房空間古樸的氛圍。
▼吊頂維持古樸的氛圍
房間的隔墻做了很好的隔音處理,我們在現場與工人師傅認真排查了梁柱交接處的空洞部分,保證客房有良好的隔音。古厝建筑的木窗被新的實木材料重新復刻,具有更好的使用性的同時,還原了老窗富有特色的開啟方式。
▼客房起居區,
我們非常關注傳統建筑中設計客房的空間尺度。過高過矮的空間都會影響住宿的舒適度,因此我們謹慎的處理不同區域的標高,希望客人在客房中既能體驗到閩南古厝高大的建筑形制,又不失近人尺度的親切感。我們向業主建議,在每一間客房都設置了黑膠唱機,梁柱中環繞著的音符會讓有歷史感的傳統建筑空間顯得更加豐富立體。
▼謹慎處理不同區域的標高
▼木質屏風分隔的睡眠區
▼睡眠區的古樸木門
▼家具細部
▼入口木門
部分較大的古厝兩旁是有護厝的,我們將護厝的天井使用玻璃天窗封閉,在相對內向封閉的閩南古厝中打造出擁有自然光線的沐浴區域。
▼擁有自然光線的沐浴區域
南洋風格建筑是場地中另一種類別的閩南建筑,我們希望可以做出與閩南大厝風格有差異的南洋感客房空間。
▼與大厝風格相區別的南洋感空間
▼樓梯通向二層客房
南洋文化是包容的文化,是多元的文化,我們試圖通過設計將南洋文化的這一特質傳遞給住在客房里的住客。在空間語言上,我們刻意的避開的傳統南洋?格的典型符號,而是使用了較為簡約但是細部圓潤處理的設計手法來營造出一種具有包裹感的空間。軟裝?格較為多元,融入大 量色彩、花紋及自然元素。這樣的軟硬裝?格搭配方式,是我們對于南洋文化的解讀,包容性強卻又輕松自在。
▼南洋客房
▼客房陽臺
▼室內家具
▼看向浴室
▼從南洋客房看院落
餐廳是最具有社交屬性的公共空間。我們使用了新的設計手法對于空間的結構及材料進行演繹,希望打造出一個非常開放明亮、且具有現代空間體驗的閩南古厝。
▼餐廳
茶館空間是連接行館與行館外的體驗型空間,我們希望營造出層次豐富的空間氛圍。一方 面,我們保留了古厝完整的院落格局及建筑形制,使訪客可以感受到傳統古厝的魅力;另 一方面,我們也通過立面打開、玻璃盒子置入等方式創造出具有多場景及沉浸感的新型茶飲空間體驗。
▼茶館外觀
▼茶館入口
茶館空間的整體色調較為深沉,接近大地色,并融合具有時間感的中古風格的家具,與閩南古厝的歷史厚重感相呼應。
▼品茶空間
▼透過木門看品茶區
▼平面圖
項目:青普梧林文化行館
項目甲方策劃:宮琳娜,田明,林煒城,賀亞東
面積:6400平方米
完工時間:2021年6月
設計公司:謎舍設計工作室
設計團隊成員:田少寅,曾煜嫻,李然,王思源,張瑞哲,張青
軟裝設計顧問:曾煜婷
景觀顧問:覽藝生態設計工作室(馬越)
機電設計顧問:北京玖奕設計咨詢有限公司(李勇,劉明楊,徐翔宇)
照明設計顧問:Ljus Design(石岡真己子)
主要材料及品牌:AICA涂料,Haro地板,費羅娜,本土創造
照片拍攝:北京銳景攝影(廣松美佐江,宋昱明)
自然原始現代融合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