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與設計邏輯的共識為支撐,以設計創意的逐步跟進去落地。創造舒適、踏實、有條理的住宅空間,去延伸出家庭文化的無限可能。
“家是理想國”本案屋主是事業有成的商界人士,喜愛整潔干凈的居住環境,在生活中是一個細膩入微的有心人。經年累月中注重細節的嚴謹態度和對氛圍的敏銳嗅覺也一并帶入了對新居的審美要求中,因而屋主在親手打造新居的過程中找到了我們,希望我們重新進行空間上的分解與改造。在經歷了雙方長期的觀點交流和邏輯交換以后,共同創造出了合乎生活美感和設計邏輯的放松空間,完美達成屋主對空間功能的優化要求和對空間收納及舒展布局關系的期待。
“原始狀態”房屋的原始錯層結構使得門廊、客廳與洗手間處于下沉位置,而后進入平地,從每一間臥室起,至餐廳、陽臺的位置,每個區域又以臺階為媒介,不斷向上提拉。當家門一開啟,目光所及之處便是將空間強制分割的臺階,與此同時洗手間也正巧處在門口的位置,再加上此處又是整個房屋布局的“交通樞紐”處,使得本項目的矛盾點盡數集中于此。
平面布局圖
“入戶”為了解決原始結構帶來的困擾,我們在入戶處采用了分離式的功能隔斷,隔斷中間位置透過縫隙可以看見廊道的延伸,簡單的弱化了空間區塊的封閉感,使得空間更具有鏈接和創意,與此同時也很好地保留了空間做為鞋柜的原始功能。
當夕陽的余光與暖木色墻體交匯的那一刻,拋開家門外的萬千喧囂與疲憊,舒適地換好家居拖鞋,就可以一步踏入溫馨平靜的世界。
錯層踏步結構!通常的住宅很少這樣的錯層的構造,那這樣的小落差改如何弱化呢?首先是保證的它原本的功能性,依然是樓梯的構造,采用鋼構的方式為挑層結構帶來飽含力度的咬合,再進行外材料的細致包覆,致使懸空造型的秀氣巧思與分離式玄關的隔斷和諧相調,整個空間穩重大氣又不失靈氣,給人一種漂浮感,增加了趣味性,與人之間能更好的互動。
一側是隱藏式的洗手間入門設計,弱化了其在空間中的存在感但又完整保留了其功能性,達到整體實用和視覺美觀的動態平衡。另一側隨著懸空踏步的延伸直至電視墻的下沿裝飾地臺,在空間元素伸展的同時塑造出空間拐點的連接,加強空間的尺度感和協調性,以期達到更加舒適的空間比例狀態。
“客廳”客廳東西走向有著足夠寬大的空間,因而在一番考慮以后我們決定做成包含開放式小書房和會客廳的雙廳結構。首先,我們對除了大理石地面以外的地方進行了全面拆除,重新以淡綠色為全新底色將書房與客廳塑造成對稱的連貫空間。同時采用開放式陳列柜和黑色電視墻遙相呼應。
隨手閱讀的一本書、出門需要的車鑰匙、偶然買回的小飾品,這些空間可以滿足九成以上生活中細碎物品的收納需求,又合乎整體構造風格,將生活的隨性收藏在規整的空間里,既能豐富生活樂趣又不會造成凌亂的視覺感受。
電視墻整體為深色的墻板裝飾,實則為柜體的收納格局,在日常的生活中,總是對收納空間情有獨鐘,盡可能的讓空間尺度最好的利用,具備功能的同時又不失美感。
憨態可鞠的純白雕塑小熊和熱情似火的壁爐點綴在空間恰到好處之上,陪伴著主人的春秋冬夏,人與空間的交流互動在一事一物締造連接.
抬目向上,當視線聚集在天花板上時你會發現,本屋的橫梁也是一大特色。面對將近40公分的橫梁,傳統做法多半希望能夠盡量隱藏住它的存在,但是我們摒棄了這一觀念。我們將橫梁盡情釋放了出來,因為門廳與客廳水平線的不同,從門廳的角度望去,橫梁將全部裸露在外。因而我們對橫梁也進行了二次優化,選用木質材料進行包裝使得橫梁本身的體積感被削弱,從笨重的模樣一躍成為極具張力的空間元素。
“餐廳”不論是從側面還是順著天花板的走向一眼望去,隨著與整體通道一體的KT木板視線都可以直通餐廳的西墻,元素與材質的互通連接使得整體布局有著精妙的動線引導作用,空間得到了完整有序的分割,這種身處其中時井井有條的氛圍也正是本屋屋主所希望的。
餐區空間位于錯層上游,從視角上有種俯視客廳的感覺,那么在空間處理上也是與客廳之間產生了良好的連接,通過門廳縫隙的轉角在餐廳的墻面安排了一個錯位的造型,豐富墻面的同時,空間錯層的特點也復刻在了墻面上,從二位轉向了三維。
“臥室”臥室,屋主的希望是能夠擁有一個滿足收納的衣帽間。通過改變空間結構的形式讓主人房增加了一個大的衣帽間,衣帽間與臥房之間背對背的柜子是兩個空間鏈接的點,功能不同,相互借力的方式讓出了空間自身的尺寸,動線也更具合理性。
屋主可以在滿目柔和的晨光中蘇醒,也可以在落雨紛紛的時節里窩在沙發椅中閉目靜思。
設計的初衷是為了滿足屋主的生活,設計的邏輯也將為屋主的生活習慣而服務,以住宅為起點,為未來的生活方式提供優良建議也將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 | 白色谷物
項目地址 | 山東 臨沂
項目面積 | 220㎡
完工時間 | 2020.9
設計公司 | BEN BAI DESIGN 本白設計
設計主創 | 劉 峰
項目施工 | BEN BAI DESIGN 本白營造
視覺陳設 | 繪果軟裝
攝影支持 | 徐義穩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