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R-BAS設計的大連Chez Moi已竣工落成。此建筑改造及室內項目包含烘焙工作室、法餐廳、一間料理教室與社區文化中心。「在冬夜走了路去分享一只火爐」,這是委托方期望營造的氛圍。Chez Moi,意為法文「在我家」。它被設想為一個社區情感的船埠,旨在通過舉行各式藝文與教育活動和在地農產品的展示構建大連東港居民共營共享的場所,以改善這個新的臨海住宅開發區生疏的鄰里關系。同時,運營主體亦提供倡導慢食主義的正統歐洲式小酒館餐飲服務。
▼項目立面
在方案伊始,設計師這樣地思索了:「社區如何由建筑定義?」社區是家的集合。它由街巷及內部共享空間串聯,通向更廣垠的外部公眾空間。因此R-BAS創造了一個連續的地景。本項目側立面運用了大面積玻璃幕墻以取消建筑內外邊界。陽光傾瀉入用餐區。白蠟木多層板與實木板制成的幾何桌椅組合被置于日照充足的東南向的街巷中央。東北地區集體化運動時代的公園常見的露天水洗石被鋪設在地面;道路從戶外延伸至室內,使空間呈現向周邊環境開放的歡迎姿態。
▼大面積玻璃窗取消建筑內外邊界
▼大樓和Chez Moi分別設置入口
各功能區被轉化成獨立的房屋體量。毗連的白色坡屋面和不規則開窗重構了傳統社區的住宅單元,并以此建立了一個溫馨且迷人的路鄰聚落系統——使用天然木材、單一漆面的純粹的美。在一層,主入口、吧臺與舞臺組成簡潔的三重借景。舞臺(街心廣場)占據了空間的中心位置,為分享會、小型演出、親子游憩及公益服務等活動提供場地,激發東港社群蓬勃的生命力,實現基層組織自更新。
▼位于側邊的入口門廳
▼室內空間概覽
▼不同功能區域設置在獨立的房屋體量中
▼閱讀區
▼吧臺區
▼與室外界限模糊的休息區
既有的建筑整體被改造。R-BAS設計了一個精密結合的輕、重型復合鋼結構來滿足夾層落差需求。出于商業效率考量,原始中庭被拆除。一個15m高的混凝土框架結構作為電梯井道被置入,以供予上層租戶便利。
▼從夾層看向一層空間
▼夾層公共用餐區
▼夾層半私密就餐區
▼夾層私密用餐區
▼夾層上的烹飪教室
慮及北方冬日冷峭的西北風,一層由內斂的側向玄關進入。受歷史及近洋貿易影響,大連市民的生活方式具有明顯的日本氣質,而室內方案存在了對這種有趣的跨文化認同的指向性。土間(どま)和樸素的格天井定義了空間的流動過渡。當地乃至東北亞鄉村住宅普遍的白色豎紋塑鋼板推拉門被R-BAS以長虹玻璃再詮釋。局部房屋應用了馬賽克瓷磚,材料的民藝感與「家」之感被鋪敘。
▼衛生間采用馬賽克瓷磚
▼風向和日照分析
▼一層軸測圖
▼夾層軸測圖
▼剖面圖
▼立面圖
項目空間信息:
空間名稱:Chez Moi商業與社區中心綜合體
空間類型:商業空間、復合空間、社區中心
空間地址: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港浦路133-2
設計公司:R-BAS大棟建筑
主創設計:吳澤瑋、楊一博
設計團隊:曹海芳
平面標識:One Thousand Times / 一千遍
施工團隊:北京華特裝飾藝術有限公司
空間面積:室內340平方米+建筑改造536平方米
空間主材:木材、白蠟木多層板、玻璃、地坪漆、水洗石、白色乳膠漆、長虹玻璃、木地板、馬賽克
攝影版權:存在建筑
項目業主:Chez Moi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