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上海具有伯格森所說的那種蓬勃生機……
一種不受限制的活力。上海就代表了生活本身。
——Aldous Leonard Huxley01舊上海“第一會客廳”
1926年,作家赫胥黎來到上海,嘆道,“舊上海具有伯格森所說的那種蓬勃生機,并用一種赤裸裸的方式表現出來,也就是說,是一種不受限制的活力。上海就代表了生活本身。” 彼時的上海確是如此。在歐風東漸的影響之下,從蕞爾漁村一躍成為“東方巴黎”,充滿風云與榮耀。經濟繁盛之下,文化也帶著自由因子,步入了黃金歲月,“沙龍”這一事物最早便出現在上海。民國詩人邵洵美給了“沙龍”一個更為唯美的譯名——“花廳”,倒是頗有這位花花公子的風范,也顯示了花廳作為宅邸門面的意義所在。
△ 修道院公寓舊照
位于復興西路的修道院公寓(The Cloister Apartment)便是民國時期名噪一時的花廳,有著舊上海“第一會客廳”之稱。
修道院公寓建于1930年,是一座西班牙建筑風格小樓,該建筑原名修道院公寓,很多人誤解為修道院,其實與修道院無關。之所以被稱作“修道院公寓”,是后人根據“cloister”一詞直譯而來。這一單詞同時也有回廊的意思,因此也有人將這座公寓稱為“回廊公寓”。寓居在此的多為洋行老板和股東,從美國來的弗立斯夫婦自上世紀30年代初就居住在這里。弗立斯先生是當時東亞地區最大的投資公司——新豐洋行合伙人之一,弗立斯夫人則是《密勒氏評論報》的文藝副刊主編和萬國藝術劇院發起人之一。
上世紀30年代,弗立斯夫人每周都會宴請中外名流,將自家客廳打造成了上海外僑圈的文化沙龍。宋美齡、張學良都曾是座上賓,梅蘭芳、蕭伯納、卓別林、林語堂、黃柳霜、胡適等也相繼造訪。回顧沙龍乃至花廳的演變,就像是走過一條幽長的思想走廊,法國的啟蒙思潮、中國民國時期的民主科學,都在這廳堂中生長,智慧的閃光在交流中迸發出不可思議的力量。而這座建筑也與城市一起生長,與更多新生事物產生了互動。
02花廳的重生時光回廊里的繁華
百年上海灘,多少故事在此上演又謝幕,沉淀及傳承。參天的法國梧桐掩映著時光回廊里的繁華,一抹化不開的懷舊呼之欲出,彷佛打開這扇穿越時空之門,就回到了斑斕而典雅的老上海……
拱門作為視覺序曲,是這其中最自由又瀟灑的一筆,強烈的線條感與塊面感,將優雅與異想天開結合得恰到好處,邀人一窺滬上百年的活力與滄桑。
黃全在室內空間的重塑中考據建筑的一磚一瓦,使老建筑在悉心修復中重煥新生,也為承載新功能釀足情緒。西班牙式鐵藝花窗浪漫地鋪展開來,隔著悠悠歲月,歷史與記憶散發著瑩潤的光。
設計師并沒有改變這棟歷史保護建筑本身,而是修舊如舊,整體結構、鑄鐵窗柵、地磚等彌足珍貴的物件,都一并保留。
“花廳”是舊時宅邸中的客廳,乃一棟房屋的門面所在。設計師在這里借小型書架與藝術品,圍合出一片輕松愜意的沉浸式閱讀區。來訪者一入戶,便能被濃厚的藝術氣息所包圍。
花廳中采用原創家具,利用優雅沉穩的用色,回應了對經典的懷念,并進行當代再造,將這種復古文化的能量磁場用空間的形式傳遞給人們。
設計師黃全不依賴單一風格的家具與裝飾,將原創的體量與材質不同的家具單品混搭組合,產生火花,這正是Art Deco風格的樂趣所在,讓人不斷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沖動。深厚沉淀與先鋒態度在空間中展露無疑,在令人回望老上海的考究優雅時,亦沉醉于現代的精致。
空間中的家具來自設計師黃全與原創品牌MZéN寐宸合作的雨潤系列,在注重形態美與舒適感的同時,將空間的歷史與故事娓娓道來。
03一場古典的當代解構
設計師用解構式的現代藝術語言,與古典的立柱相配合,前衛又不失端莊,沉穩又不失浪漫,構筑起視覺上的靜謐感。古典元素與前衛藝術邂逅,帶來了奇妙的化學作用。色彩運用與空間設定試圖創造一處自由沉溺的烏托邦,讓觀者在思緒飄離的頃刻,抵達未知的時空。
依窗而坐,陽光透過梧桐樹的枝葉從花窗間流淌進來,忽明忽暗,光影飄搖,裝點出自在時光,叫人很是愜意舒泰。
從花廳游走至書房,篩落光影、空氣與聲音,溫和雋永的氛圍一以貫之。一窗一世界,紅磚老洋房,庭院獨蔥蘢。復興路上喧聲不斷,往來車輛川流不息,步履匆匆,記憶聲浪中的那個上海灘,在想象中回蕩,曾經的景象再次鮮活地浮現在眼前。
04空間·時間·建筑
建筑會風化,記憶會支離,照片才是貯存一切細節的載體。休息室用風格化圖案與老照片,巧妙串聯上海灘的記憶,為觀者開啟了一場時間回溯,極富時代美感和藝術氣味。
數道雅致的絲絨幕簾垂下,與窗外翠竹、苔蘚綠墻面遙相呼應,不同質感的綠色形成和諧的層次,堆疊起整個空間的質感,讓人在繁華的上海能夠感受一種難得的慢時光。
“書是語言的建筑,建筑是空間的語言。”觀覽空間猶如閱讀,講求敘述形態的豐富和起承轉折的節奏變化,也是在娓娓道來一個故事。那些零散的片斷觀察,還在踴躍地喚起人們對那段歲月的聯想。
撞色花磚與金色元素,無一不顯示著老上海風情的曼妙。寄存于金屬扶手和精致雕花間的繁復記憶,給予人們更多追思與沉湎。
05當代城市客廳
設計師通過空間的圍合、遞進、錯落,使得數道拱門形成一定的空間序列,幾何體塊與空間線條相互平衡,形成了極佳的體驗氛圍。
陳放更多具有設計感及跨界屬性的藝術品,藝術氣息匯于這座建筑的歷史底蘊,也融入這座城市獨有的脈絡之中。
每個單獨空間具有獨立功能,空間連接處也能生發出新的互動靈感,整個布局渾然一體,為參觀者提供多元體驗。
每一幢老建筑都是城市文化的表達,承載著一段獨特的記憶。修道院公寓將與這座城市在歷史中一同浮沉,一起生長,為這座城市創造無盡活力與傳世氣度。
項目名稱|THE CLOISTER APARTMENT修道院公寓
項目地點|中國 上海
項目面積|2F,3F-770㎡
室內設計|WJID維幾設計
主創設計|黃 全
項目視頻|花生工作室
項目攝影|感光映畫、覃昭量、花生工作室
特別鳴謝|MZéN寐宸家居、THE SHOUTER、花生工作室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