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園史可往上追溯三千年,因而有言道:秦始皇建長城后,長城之內便是花園。至明代,中國園林藝術達到了頂峰,從此,世界取意中國的東方印象,有故宮的朱墻黃瓦,有拙政園的水際安亭。
論起園林藝術,鼎盛與典范當在拙政園。
始建于明正德年間的拙政園,勝甲吳下,為中國園林藝術頂峰,中國文明瑰寶,亦是世界文化遺產。拙政所蘊藏的正是中國數千年文明涵養的氣象與格局。中國士子的隱逸精神、傳統哲思的天地觀、文人的詩畫情懷、江南的美學造詣等可于其內一并尋得。“國源拙政”,由來如此。
拙政江南·實景圖
500年后,中國鐵建于拙政園舊址再造園,融入姑蘇的歷史文脈,承載中式院落無比深厚的文明底蘊。
中國鐵建以對蘇園文化的敬重及對土地的熱忱,從園林景境到室內軟裝,聯袂著名園林學者、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曹林娣、宋衛平心目中的中式首席設計師蔣愈、邱德光等7位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學者與大師,合著56棟孤品院子
邱德光是拙政江南特聘3位室內精裝大師之一。中國室內設計十大風云人物、當代新裝飾主義大師、NEO ART DECO東方美學開創者等多重身份標簽加身,多項國際大獎得主,邱德光先生在室內設計界的影響力卓然超群。在拙政江南項目設計中,邱德光先生引用“姑蘇留白之美、院落室內外借景藝術、理實交融”三大設計理念呈現自然與文化的居養空間。
項目名稱:蘇州中國鐵建·拙政江南
主創設計:邱德光、劉家麟、陳惠君、邱怡中
項目管理:朱曉東、夏夢
合作藝術家:劉峰-嘿黑實驗室、高孝午
項目面積:約820㎡
項目攝影:朱迪
1F平面圖
2F平面圖
B1平面圖
B2平面圖
對于如何呈現與拙政園僅一巷之隔的拙政江南室內空間美學,邱德光這樣說道:“在與項目前期的接觸中,我特別贊同項目在建筑景觀等方面的構思與想法,處處可見的江南園林人文特色在提醒我,這個項目和園林是融為一體的。所以在室內方面,我們決定將園林當做關鍵設計發散點,通過當代實現空間與園林之間的互相滲透與融合,在彼此互動之間,實現室內與室外的合而為一。”
“蘇州是古典的,也是當下的。而拙政園最能代表蘇州,乃至最能代表中國文人居所的至高境界。它像是一場夢,每個對文化敏感的人、每個對院子有情懷的人,多少都有一場夢與它相關。我們希望融入更多的‘想象’,還原一場夢幻。”邱德光說。
邱德光手繪草圖
高孝午作品《再生-鹿》藝術品的置入為室內空間帶來生機與夢幻意象,事實上,對藝術、人文的執迷本就是蘇州文化的基因。
透過建筑空間形態設計,新增的下層庭園與采光天井令空間中閉塞的區塊得以解放,延續了園林自然意象,讓地下層不僅具有舒適感、呼吸度與夢幻藝術感,猶如現代桃花源。
B2休閑區
太湖石,文人審美的最高趣味。每一個太湖石背后,都承擔一個園子、一個故事。玄關處,邱德光設計聯合藝術家劉峰打造一尊鏤空的太湖石雕塑《墨金》,為整座宅邸的精神重心。《墨金》弱化了太湖石的形,強調其影與飄逸感,浮生若夢。天光透過雕塑進入水池,光與影穿透之間,令各個空間都可直接看到這個垂直延伸的太湖石,層次有序、遠山近景。
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縷簇縮。具象與抽象,由內而外。
面對與拙政園一巷之鄰的中國鐵建·拙政江南,邱德光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只是把古典的東西擺進來,像江南的太湖石這些,那空間就只會是傳統的太湖意象的空間。
中國文化是一種抽象的、形而上的哲學,我們應該把它的精神、哲學轉換成現代的語匯。針對拙政江南血脈里流淌著的園林基因,進行空間藝術化的創作,這是我的主要投入目標。”
客廳與庭院的穿透關系憑借深厚美學素養,邱德光的藝術見解向來十分獨到:“在很多人看來,一樓的采光井是屬于建筑方面的事,但是在我看來,那個采光井是整個院墅空間的引爆點,所以在綜合了采光和美學的整體考量后,我們打造了一整面極具美感的透光玻璃墻,既能映射園林之美又兼具隱私保護功能,由此這個采光井也成為感觸園林接引自然最重要的地方。”
德光居的夢云椅與軒云椅亦以明式官椅為源,裝點客廳及茶室,與外部的蘇式庭院共構“淺吟低唱”。
室內設計從建筑、景觀開始切入,最大程度還原了室園相生、水陸相融的“拙政式”生活結構。如邱德光所言:“這是空間的一部分,更是藝術品,因所有的空間都因它而生。”
瀑布燈、云形的天花、游船般的沙發,如水漫出的茶幾與不銹鋼波紋板、還有夢云椅。線條靈動自然,波光粼粼。
主臥利用坡屋頂使其具有高挑的空間感,主浴室延續“水”的符號,呼應“蘇州氣韻”。
美學方面,用現代中國的審美適度地結合一些西化的家飾 , 打造高質感舒適空間。
2F主臥
在拙政園500年歷史變遷中,一山一水無不承載著當代世族抱拙守正的精神內核,無不反映著歷代美學的藝術精粹。中國鐵建·拙政江南歷經三年反復推敲打磨,圍合拙政之氣、創新時代手法,復興中華人文,在園林、建筑、景觀乃至空間的多維創新契合里,以國際審美高度再現中國世族階層心向往之的純粹園林居住美學。
在邱德光等大師的藝術設計下,中國鐵建·拙政江南與園林不再有墻垣之分,藝術將成為整個建筑空間的支撐,支撐“清風明月我”的悠然與灑脫,支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浩瀚與哲思,支撐一個東方院落的恒久傳世。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