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食物若在應處的環境中會發揮其最大的品質,通過料理大師講述技藝和烹調,將味覺與試聽的融合推向高潮,必定是一場觸及靈魂的回響。
本項目位于廣州最繁華的淘金路街道,是一家類懷石風格的日式料理。懷石料理簡單而雅致,同時講究環境的清幽,茶食“和敬清寂”,尊崇自然,更多強調包容性。為更加的體現出日式料理中食物自身的特色。
旨匠在設計上采取了極簡的裝修風格,大面積使用灰調背景色營造出幽靜氛圍,淺色延綿的竹元素裝置增加觀感的體驗度,竹元素一直以來都是日本文化中非常富有代表性的元素之一,也能更好體現主旨。咖色實木桌椅打破沉悶,與頂部設計巧妙的竹裝置呼應,在富有層次感的燈光效果中,使人能夠更加沉浸于美食與環境的輕松與愉悅之余,目光更集聚于光源的聚焦點日料大師的手作過程,巧手翻覆間佳肴天成。
旨匠最終呈現的不僅是食物與環境,還有背后身后的日式意念文化,典雅、和諧、純粹。落座室內,一杯茶品世間沉浮。設計師希望大千世界,人皆可尋至如此地方,品一味茶,坐看云卷云舒。
01
思考:革新的意義
日本獨特的審美意識,對秩序的感應和對美的敏感讓不同于大和全的設計成為本次項目的核心靈魂。這樣的一個空間需要給客人感受到傳統日式審美嗎?,帶著這個究極問題,我舍棄了所謂的“第一眼印象”,將這次的項目重點定義為一種日式的能量。我嘗試用“物”去傳達以及催生人們的感受和思考。此次的裝置是整個設計的先行點。選用竹在整個空間中作為敘述者,極富張力的線條著重突出Omakase料理空間的精髓——自由隨心。
02
空間:功能與美感
從最初的居住洞穴到箱型居處再到后來日本的傘形房屋,對于空間最終的呈現,我們期望它是曖昧的,富有變化的。
人在空間中的感受來源于所視所聽所觸,革新一個已有的空間,離不開藝術的張力。不同于傳統的理解,探尋新的“物”的言語挑戰了人們對于日式餐飲空間既定的理解和被束縛的想象力。弧形的延伸感、不規則傾斜的失重感、鏡面不銹鋼天花的能量感,流動的空間在這里或停滯或奔騰。
▼吧臺區域
進入吧臺區域,干凈弧形的空間以一種雕塑式的形態呈現,長形的條桌使客人在此感受空間的包裹和延伸感,作為一個較為私密的可聚會空間,它絲毫不搶占一絲客人的注意力。
▼料理區域
料理區,是旨匠最重要的功能空間,亦是此次革新最突出裝置的區域。Omakase料理,中文含義為“拜托了”,它需要客人將自己的味蕾完全拜托給師傅。從前菜到甜品,在視覺、味覺以及觸覺的層層感知下體會這份極致用心的料理。可以說這是旨匠的舞臺,將來客的情緒交于料理大師和這個空間。用竹在整個空間中作為敘述者,極富張力的線條著重突出Omakase料理空間的精髓.
▼大茶室間
可互通但又各自獨立的兩個茶室在整個餐飲空間中體現了隱秘的力量。通過部分的隱秘來驅動對方的想象力。無論是空間的留白亦或是刻意營造的陰翳,在旨匠,我們期望每一位體驗者都利用全身的感知能力去感受美。
03
亮點:光與物的舞蹈
通過部分的隱秘來驅動對方的想象力。無論是空間的留白亦或是刻意營造的陰翳,在旨匠,我們期望每一位體驗者都利用全身的感知能力去感受美。
隱秘的美感的存在得益于設計師對于燈光的設計,貼地且線性的燈光負責了氛圍的營造,為的就是不傳達所有。
并不主動的強調和并不竭力的表達,空間光影所體現出的陰翳與墻面的留白,在幽暗中卻生出一種華麗的感覺。在素凈的空間里,人們更愿意將視線投放在精致的餐具和食物上。
鐘情土、木、竹、紙的人們相信,最樸實的本色之美是不添加任何雜念的純真。青竹隨著歲月的變遷更換了自己的素衣,在成長中將青翠轉化為寂寥美麗的金褐色。自然之美、順勢而為。正如我們熱愛櫻花飄零的虛幻之美一樣,帶有一絲否定和反抗意味的東西更加美麗,入口櫥窗的裝置看似繁復紐結,但也許生命中那一絲核心也早都如此呈現。
04
結語:設計是商業的人性洞察
旨匠落成后成為當地的網紅餐飲。我們試圖通過設計的專業性,去傳達時間和空間的一些思考,讓更多的店鋪通過創新存活下來,也許很難,但值得努力!
項目名稱:旨匠日料高級會所
項目地點:中國?廣東?廣州市
設計面積:261㎡
設計時間:2019年1月
設計單位:廣州本至設計事務所
項目性質:室內設計?商業空間?文化餐飲
設計總監:張海曼
創意總監:陳子輝
陳設總監:唐穎
深化總監:馮仕明
效果圖設計:DM
攝影:再三感官視覺 Allen
視頻:Golden Love
材料:石材,水泥,混凝土,實木,竹編,涂料,墻面處理
標簽:室內設計,廣州
分類:商業建筑,餐飲,休閑娛樂
文案:張維薇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