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江南的溫婉詩意屬于古人、屬于文人、屬于藝術家,但在戴昆眼里,它更應該屬于當下的年輕人,一群蓬勃生發、時尚不羈的年輕人。
1華麗麗的江南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江南水鄉的山清水秀給了我們靈感:桃花盛開的季節,淅瀝瀝的小雨打出來的翠綠映襯在一片白墻灰瓦的的背景之中,格外鮮靈。我們希望用當下年輕人更喜歡的時尚、輕盈的方式來表達這種美。”
于是一片翠綠的烤漆木作墻面橫空而至,成為整個空間的主宰。在屬于江南的“灰調子”里,各種不同的綠色濃淡相宜,相互映襯,以時尚表達著鄉情。
“我們試圖將空間凝練為一幅足夠給人以遐思的畫面。”
整個客廳的空間構建是現代的、簡潔的體塊穿插,但陳設與色彩則詳盡細膩。與綠色烤漆木作、石材壁龕裝飾相對應的是造型獨特的家具家飾,蕩漾著漣漪的地毯,天青、柳染和水綠交替出現,逐漸編織出一場江南夢。
仿佛穿行于山中小徑,層層疊疊、鋪天蓋地的綠色將行人包裹在一個溫柔的繭中。本來天晴無雨,濕潤的色彩卻帶來若有若無的雨霧通感。且色彩是具有滲透性的,通過光線的彌漫,占據了人的視覺。
設計是一門解決問題的藝術空間的節奏、節奏的詩意、詩里的趣味
“建筑師像雕塑家一樣從事于形狀及體塊的創作,像畫家一樣從事于色彩的創作,而這三者中唯有建筑師的創作是一門功能性藝術,他要解決實際問題,創造為人類生存所需要的工具或器具,在實用中起決定性的作用。”
這是《建筑體驗》中作者拉斯姆森所強調的,也是戴昆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于他而言,設計最獨特的一點就是中間有一些人的因素存在,而這些人是將要生活于其中使用這些場景的那些人。
“這一點就決定了我們的每一個設計都是和這個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緊密相連的。”他說。所以將空間被設置成一場探索之旅,去逐步解決架構中的問題。
緊湊型別墅布局無法像以往一樣形成四平八穩的封閉序列,空間之間注定是流動與相互滲透的,這讓他想起了賴特所擅長的做法。
“通常是一個壁爐,不同的空間與場景圍繞著這個中心發散。”但他并沒有選擇壁爐,而是用一抹綠墻,成就了空間的詩意,也讓不同功能區彼此依靠,互為趣味。
2放慢生活,浸潤自己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
視線沿著綠墻而下,便是地下空間,挑空的天井,明亮的光線,精致不做作,美好而適意,恍惚覺得這里并非地下,而是另一番江南。
“地下室我們希望把人們引向深深的江南雨巷與陌陌的竹林之中,當下的人們,已經不再有古時士大夫吟詩作對、暢飲高歌的文人豪情,但我們總想著能夠放慢生活,重新用文化來浸潤自己。”
順著石墻傾瀉而下的白色日光、水晶吊燈,與幽暗處暖暖慵懶的爐火互為呼應,有雅趣,有閑情,漸漸地鋪陳出一種詩意。
在這詩意之上,穿孔的金屬屏風、玻璃磚墻面、木作的樓梯甚至是那紅與綠的互為穿插,都像極了一個個故事。
在婉轉迂回的路徑里娓娓道來,又在透與不透之間讓人們去品嘗趣味,最終一起拉伸著空間的張力。
在這里,無論是讀書靜坐、蒔花弄草,還是品茶聞香、彈琴下棋,都是一種生活。它仿佛提醒著人們:慢下來,去感知,去觀察,風雅就像冬日里臘梅,暗香盈袖。
所謂的空間規劃,也更像是設計師嘗試為觀者創造一種體驗,在構建與觀者之間潛在的對話,觀者身處其間,有時是觀看風景的主體,有時是風景中的客體。
而設計師對空間次序與尺度的揣摩,使它既成為風景的畫框,也能夠成為畫框里的風景。
3日子里的小溫柔 “結廬在江南,而無車馬喧” 精致與美好,是我們對生活的向往,戴昆形容臥室為生活里的小溫柔。
不錯,這里沒有浮夸的表現,也沒有繁雜的裝飾,有的只是細膩的設計、簡潔的語言,色彩與形式表現出來的小趣味,讓整個空間都流淌著獨屬于江南的素雅感知。
如果說玻璃磚墻面增加了建筑格局的透視風景,那么從綠意中跳脫而出的橘色則是江南風中的小趣味,雅致也活潑。
臥室背景墻面是提花編織而成的布,有竹韻悠然,仿佛置身竹林,淡雅輕盈;有風吹麥浪,從容的品味生活與遠方;亦有粉色浪漫,如天上的星星,心懷純真……
這是生活的一隅,也是夢和詩意的具體,宛若一條緩緩流深的靜水,承載著每一個平凡日子里的溫潤嫻雅。
極簡或極繁都只是手段,風格或是標簽,也是一種手段,而空間本身給觀者帶來的體驗,才是建筑師與設計師追求的目標。
“所以我們用中國的詩歌來詮釋融創·敔山桃源別墅的空間并非試圖為她打造某種標簽,而是希望觀者能用讀詩的方法讀她,也希望觀者能在讀她的時候有讀詩之感。”
項目名稱:江陰融創·敔山桃源
項目面積:601.4㎡
項目業主:江陰融恒置業有限公司業主
管理團隊:融創上海區域
集團 :程方圓融創上海區域蘇南公司研發
設計部:張旻瑜、王莉兵、徐金枝
承建單位:南通市華強裝飾裝璜工程有限公司
設計機構:北京居其美業室內設計有限公司
主創團隊:蓋也、賈會穎、張穎、董思琪、劉蕓蕓、戴昆
項目統籌:張磊
項目攝影:如你所見-王廳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