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展廳,畫廊…當空間被冠以多重屬性,設計師決意以模糊重構,再經由模糊,將多重的空間屬性集合交織,形成聚場。
在模糊聚場,設計師賦予存在空間更多的可能性和言有盡意無窮的美感,而背后所關聯并一以貫之的審美和空間理念,卻清晰而明確。
△藝術裝置
《辭?!分袑Α澳:钡母拍疃x為:不分明,不清楚。而在以設計為前提的語境當中,空間的模糊往往導向的是可能性和包容性,它得以形成時間與空間的“共時性”,能同時對一系列不同空間位置進行感知,拓展空間秩序,暗示著更多復雜含義的存在,包容具有多元化的感性細節。
1
美的聚場
藏于大境之中,居于生活之內,慕之萬象,皆在其物。will&would是一處集結了藝術、設計、家具、花藝及沙龍的美學聚場,展廳位于深圳香蜜湖,占據了建筑體的一角。
△展廳外立面
正如它的美學主張所言,will&would企圖通過展廳的設計探討這樣一種關系——人與物如何在空間中建立起聯系,以及,物義如何被人所獲得。在空間的行進過程中,經由模糊的界面關系,人與物的敘事緩慢開展。
空間本身就是美學的載體。在展廳的設計中,空間功能與形體視覺呈現為交錯的、模糊的狀態,通過對空間形體、設施和結構的重新整合。
空間將一層定位為家居展廳,在通高空間中置入兩個木“盒子”,盒子的內部產生一個夾層平臺,滿足了辦公的訴求,同時也形成空間內部體塊的參差。
△漂浮的光影
地下一層規劃為藝術展廳及沙龍聚場,設計上更為開放,以藝術品本身作為媒介,形成地下空間的動線分割。
△藝術裝置
所有的設計細節交織在行走的過程中,游者、體驗者則是空間參與構建者,在行走中,空間得以實現自我演化,所有的景觀效應和產生的敘事都會在行走中投射出來并體會到,進而呈現有趣且富有張力的幾何空間美學。
2小隱 / 內外的邊界
設計在立面豎向做切割,用兩道玻璃的盒子為空間打開一個切口,內部空間的塊面與精心挑選的產品互為鑲嵌,形成了展廳的櫥窗,同時,為地下空間的光線導入預留接口。
而真正的入口是隱于內部的——由炭化木與古銅拉絲制成的木門,隱秘而有儀式感,當門緩緩向內推開,與探頭迎接的人相視一笑,空間的敘事由此開始書寫。
△入口藝術裝置
3
觀望 / 向內的庭院
從外部打開的兩道窗口,也伏筆了內部空間的界面關系。整個空間的功能要求被分成了兩個同樣重要的部分,一部分是針對外部活動,即舉辦沙龍、展覽等需要多數人聚集的活動空間,另一部分是作為洽談、辦公、會議等相對“內向”的空間。這兩部分從空間的使用要求上其實是對立的,公共活動部分要求盡量是開敞的、大空間的,而展示洽談辦公則希望相對私密。
這就形成了具體設計中最大的問題,即如何讓兩部分共存在一個連貫的空間中,但卻互不干擾,同時,每個部分空間都能互相交互、柔和地過渡和模糊,而不是被硬性分割成的兩部分。
設計師在空間內置入了三個“院落”,通過這些“院落”形成的景觀或橫向、或縱向地穿透了不同的功能分區,使得空間之間互相滲透,引導著感官上的延續。同時,這些院落也形成了光線的媒介,將自然光帶到不同空間。
△向內的庭院
正因有光的介入,明確而清晰的界限被柔和的光影所替代,視覺所能觸及的溫暖,讓事物看似“連在了一起”,邊界柔和而模糊。 此外,設計師通過建立垂直或懸浮的體塊,在空間內形成了新的場域,并在這些體塊的切面鑿出一個個“窗口”,使不同空間的人可以在不同界面形成“對望”。
△靜謐時光
在挑高處,木盒子圍合的辦公空間,也打開了細長的開窗,局部的景觀被精心而巧妙地設置,通透的空間對立面,帶來上下界面的流動,樓上樓下的交流也由此而展開。
4容器 / 開放的自由
負一層的入口被包裹在玻璃立面與洞石之中,如同地面的“開窗”,經由狹長的臺階而下,幾個小小的窗洞打破著體驗的連續性,通過明與暗、逼仄與開闊的變換,在行進中構成著對空間不同的感知,從被限制的視野到其完全開放之間的一抑一揚的張力。
在這個空間之中,裝飾性被盡可能地剔除,作為容器而存在,包容而平靜。裸露的原始水泥天花、斑駁的表面和周圍潔白的墻體形成強烈對比,木色貼面因為它的原生質感而幾近于無色,空間借由相同的材料性獲得著一種純粹、整體之感。
而空間的開合由簡單的線面構成,輕薄的、互相穿插的白色界面模糊了空間的區隔,也形成內部空間的流動。
△藝術展廳
最內側的空間被質樸的木色包裹,線條有序地平行延伸,向上遞進而形成階梯,這里可以容納沙龍、座談,也可以沉思、冥想,因容器的自由而包容多元可能。
項目名稱 | will&would 居空萬鏡
項目地址 | 中國 深圳
空間面積 | 500㎡
室內設計 | 如聿空間設計
軟裝設計 | 如聿空間設計
項目攝影 | 王廳_如你所見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