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名詞,近年已經逐漸發展成為形容詞,抑或是動詞。迷戀自家空間者,常會被冠上此字,若我們去端看能長時間『宅』在家的人,必定屋宅之中,有其心中視為珍寶的寶物,抑或是不斷能激發好奇心與熱情的元素,存放在此。現在看來,宅一詞是種安定、安穩,是一種自己與自己相處、玩耍、對話、修復的美好時光。
屋宅的主人,仿若一座銀河里的太陽,從自我喜好建立出生活軌跡,無論是視聽音響設備或CD、黑膠唱片等等,讓喜愛與執著,成為定義房子、同時也定義自我的主軸。置身于自己的小宇宙,與家人、與貓咪悠然地共生共轉。
里頭最迷人的魔力,在于那面將主人的品味與建構成性格的收藏混入其中的展示架,這無非是完整該住所最重要的靈動來源,擁有曖曖含光的魅力,足以留住所有人的腳步,細細地端詳探索。播放一張唱片,聽著音響喇叭釋放出的清晰音律,拿出一本書,倒臥在沙發里稀釋時光,一個個寫意的片刻,虛擬了一場又一場自由創作的奇幻景幕。
由思維設計設計的藏物之家,因整體空間并非寬裕,除了借用壁面發展的可能性,「延伸」的手法遍布在空間之中。設計師 Emily將柜體一路展延進旁側的房間,透過相同的木色材質,拉長展示柜體的縱深,放大視覺上的連貫性,也弱化「門」阻隔的印象。
靈魂需要重心,也需要透過暗面釋放。公共空間除了大量的木質與溫潤的白色調,同時也混入了高度對比的黑色。在四周俱白的光亮客廳,藉由電視墻面的黝黯,讓光線不致太過張狂,減少視覺過曝,也讓客廳有一處重心所在,既之于臥室的白靜安寧,亦對應著廚房的深沉索利,仿若是刻意調色般,在偌白的畫布上,特別以一處重墨,吸下你浮動的節奏。而玻璃滑門的框線,在末端時稍微拉出一點弧,潤和了方正的劃分,淡淡勾勒著框架中的柔和之美。
安放私領域的臥室,是精心與尺度較量后的結果,藉由縝密的機能搭配,不浪擲有限地坪里的一坪一吋。運用上下跳色、內外呼應的搭配,擴張場域的寬度。各種延展模糊起兩兩物件間的接合處,使空間變得有其彈性,拓展了視野上的邊界。
有時候我們所追求的,就是一種安定、一種家的份量
宅在家的理由,再也不是因不想面對屋外的環境,或許可能是,實在太喜歡那些之所以為自己的所有物件!自細細的時光挪移,不夸耀向誰、不需他人崇拜、不需更多對話,讓靈魂的自我補給,讓品味填滿時空,宅居在家所成的自我豐盈,是不足于外人道也。
Design/ Thinking Design思維設計
Images/ Hey!Cheese
Text/ Wuyibow 吳宜包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