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里面說:“一直向前看,千萬別向后看,否則就永遠回不去那個世界了”。我們朝著自然和光方向,打造一個感知世界里的洪崖洞。
兒時的江湖重慶,難以忘記的是挑著竹扁擔的“山城棒棒兒”,爬坡上坎,隨聲吆喝,種種記憶,承載太多設計師對這座城市的情愫。在這里“水依山行,山傍水生”,自成一番“城在山上,山在城中”的別樣風景。
重慶世茂千廝門售樓處與洪崖洞隔江而對,因而在設計中期望一種精神上的共鳴。大研設計提取山城建筑明晰的結構,細膩的材質,立體的動線,構造出富有力量感與精神意義的幾何空間,回應山城居住應有的內涵。穿梭在恣意折疊的重慶,當汽車駛過長江大橋,一眼收盡洪崖洞,設計師思緒萬千,這也是他在設計中不斷尋回自己的過程,讓抽象的洪崖洞與對面的洪崖洞相映相望。
鏤空編織肌理石材在燈光下如同水面的波光流轉。接待臺取意為舟,使人不禁聯想起泛舟江邊的自在之行。左右兩側的金屬飾面燈帶造型則通過地面的反射映照出一個完整的編織形態的圓。
“構境”,既為東方審美所營造的場景之美的內涵,亦是整個空間水傍山生的意境所在。展示過道以山河卷為載體,兼以書冊的形式感,以獨特的形式語言形塑空間。
當現代設計遇上千年竹編,打破生活美學的格局。竹子歷來與中國文化有很多契合之處,它的彈性,是一種包容力。但如果被折彎到了一個極限之后,也會反彈或斷裂。這也是對于本真生命力的向往。抽離了華麗裝飾的設計空間,將建筑和室內渾然一體。
自然光下,拱頂、穹窿、拱與柱均是呼應陽光特質的構造體。光借著季節與四時推移,賦予空間不同的氣氛。
沙盤區提取吊腳樓及編織元素,將之解構為深色金屬骨架編織體,以大面積純白底色為反襯,空間在深淺對比中充盈著江城的味道。
走進大挑高空間,烙印著重慶地方的文化瑰寶—極具巴渝特色的川江號子。還記得小時候爺爺說:“川江號子不只屬于船工,更屬于大眾“現在看來,他們也屬于設計,當空間里響起鏗鏘宏亮的號子聲,整個設計都帶“活了”。
建筑立面帶來充分的透明感與開放感,也塑造了室內的獨特性和空間性格。LED屏幕以極具裝置感的方式,與墻面淺灰色肌理構成視覺對比,人的感受也因此豐富起來。
千廝門曾為重慶城的倉廩,其名取自《詩經·小雅·甫田》: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城市進程中日漸陌生的十七門的記憶與古意,以隱約的形式融入背景之中。
好的空間不僅展現光明,也展現陰影,空間、光影、藝術、體驗正是洽談區設計核心之所在。光透過軟膜天花材質,穿過編織金屬骨架,營造了豐富的空間層次。
洽談區的主題是會聚山城,浩瀚長空,云霧擁簇,溫柔地凝視整個江岸,和朋友悠享靜謐時光。目光所及,人至,情更濃。
穹頂形的骨架所產生的洞穴感正與江對面的洪崖洞發生對話,同時也庇佑著洽談區,在自由流動的空間中界定了不同的功能分布。
“滔滔江漢,南國之紀”,樓梯既是空間的停頓點,亦引領核心視線,伴隨由下而上的行走動線,懸空的船舟藝術裝置隨光波流動,亦真亦幻。
光是空間的物理介質,色彩則代表著空間的感性一面。黑、紅、白的經典配色,以及空間的縱深感,構成一副達利式的超現實主義畫作。
正如安藤忠雄“把非凡注入到最為平凡的熟悉的環境之中,”在大研打造的藝術空間里,你能領悟到人最本源的感知,用心去感知一座城,一個家。
▲Plan/[email protected]平面概念
▲Plan/[email protected]平面概念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重慶世茂·城市之門售樓處
硬/軟裝設計:上海大研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甲方單位:重慶世茂地產有限公司
甲方團隊:李恒、王瀟、關欣
設計師:祝昌煒、朱鵬吉、徐露露、郭秋風
項目地點:重慶江北區金沙門路
設計面積:1800㎡
硬裝造價:5500元㎡
軟裝造價:3500元㎡
攝影:張麒麟
主要材質:藝術石材、肌理漆、定制金屬骨架、鍍鈦不銹鋼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