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寧書店四海城店從今年7月初開始試營業,期間根據顧客的反饋不斷調整與完善,于8月底正式開業。作為社區的公共空間,唐寧書店選擇在疫情期間整裝開業,為社區居民走出疫情陰影、回歸文化生活注入了信心。
該項目是立品設計繼唐寧書店旗艦店之后,為唐寧書店設計的第二家店面。從建筑改造到空間體驗規劃和設計,設計團隊試圖在書店里創造一種新的時間觀——這個兩層近千方的復合空間可滿足一天中不同時段、不同顧客的需求,提供了使用場景自由切換與平行共生的可能性。
△ 入口裝置以“四海城的日與夜”為題,引領顧客步入書店;品牌標志藍色是唐寧與讀者粉絲間的默契。
從建筑改造入手重塑空間讓每個角落都為品牌講述故事
新店選址于廣州番禺四海城廣場的核心位置,前接下沉廣場,背靠住宅,鬧中取靜。在原規劃中,橫跨四十多米的兩層建筑屬天臺馬場的配套設施,故空間非常低矮,結構不規則,難以作為商業空間使用。
△原建筑層高矮,梁柱多,空間感受壓抑
△原建筑樓梯過于靠近入口
01打掉樓板、改動樓梯位置用開闊空間營造舒適的閱讀體驗原建筑梁底最低處只有2.3米,空間過低產生的壓迫感不利于顧客的長時間停留,對于書店來說是個亟需解決的問題。設計團隊選擇打開大面積樓板,利用挑高空間設置階梯小劇場。
△階梯小劇場
所面向的外立面應用玻璃幕墻,讓將原本局促的空間變得開闊,成為可供長時間停留區域;同時增加了室內外的互動性,讓讀者在舒適閱讀的同時靜觀時間流逝帶來的光照變化。
△ 大面積的玻璃幕墻引入自然光、打開室內空間;而外立面及空間中的格柵元素,幫助顧客在視覺感受上拉高空間。
白天,充足的光照配合書店選材的質樸質感,給人以明亮、通透、干凈的視覺印象。入夜,店內燈光在空間的不同區域自然過渡,并透過玻璃幕墻向外溢散。遠遠看去,仿佛在城市一隅點亮了一座文化燈塔。
[size=13.3333px]△ 原建筑的水泥裸柱被保留,既不隱藏也不強調,在嶄新的空間中繼續承重,為書店的質樸、自然質感定下基調。
新建的樓梯被移至小劇場旁,構成平行而互不干擾的兩個空間。寬度加大,使上下往來的人們行走處于舒適的尺度中。沉穩的色調結合低調的照明效果,為讀者帶來沉靜平和的感受,并給予轉換心態的暗示。
△ 改造后新增的建筑結構
02時光長廊連通童書區與成人區以裝置手法打造趣味幻境
改造后,兩組階梯之下形成了狹長的“通道”,兩端連接兒童區與生活方式書籍區。一方面,從功能需求考慮,立品團隊希望吸引小讀者從此處通過,以避免幼童跑動對前方小劇場中活動的開展造成影響。
而另一方面,設計師運用裝置手法,巧妙地將“不好用的空間”變為視覺效果突出的“時光隧道”,為兒童及家長構建能夠留下觸動與回憶的趣味光影幻境。
長廊內,兩側墻面排列的三棱柱構成折面,利用光柵原理,在顧客的行走過程中呈現深色與淺色的漸變效果,呼應入口裝置和“日與夜”的設計概念。 而嵌入的插畫由光柵板制成,移動方向不同,光柵版所呈現的故事也不同:從兒童區走向成人書籍區,可以看見一個小朋友放飛紙飛機、夢想自己長大成為宇航員的畫面;而從另一端出發,故事則是關于時光的回溯,成年人重返童年的綺夢。
△ 時光長廊整體效果
也許書籍中本就蘊含著和時光長廊類似的隱喻——孩童從書本里開啟探索世界的征程,而成年人在其中回望和思辨,找回初心。唐寧意在陪伴社區成長,而設計師希望為其加入具象化的精神角落,成為空間中的彩蛋,和留給讀者的記憶點。
△ 時光長廊另一側的生活方式書籍區
03復合業態提供多種社區生活方式串起四海城的日與夜
在社交媒體盛行的當下,書店早已被異化為人們拍照、打卡的背景。誠然,空間是書店傳播的支點,但度的掌握決定了書店的身份。在社區書店中,適配不同讀者群體與多種閱讀場景的空間是其核心部分。
[size=13.3333px]△ 一層平面圖
△ 二層平面圖
在原構想中,書店二層從側邊入口進入后依次是酒吧、書籍區、茶飲區。社區日夜交替,而讀者們可在平行的空間中獲得不同維度的文化體驗。
△ 原酒吧區域設計效果圖
04不同圖書區域包容不同的閱讀心境 靠近書店入口處的是生活方式書籍區,陳列了雜志、各類暢銷書及相關生活方式產品,用最貼近日常生活的內容為剛進店的讀者提供選書靈感。
△ 生活方式書籍區雜志、暢銷書與生活方式小產品共同組成生活方式書籍區,位于書店入口,靠近外立面,自然光從格柵中照入。
書店主力區域在自然質樸的基調上,強調書架造型及工藝的品質感,適配成熟優質的生活方式。而在兒童區,可靈活組合的小家具是為小讀者們提供了自由發揮的空間;更觸手可得的書籍和座椅幫助孩童自發地進入閱讀世界。
05動靜皆宜的小劇場為書店與讀者構建文化交流空間 小劇場承載著書店的社交屬性。到了夜晚,這里會承辦文化沙龍、脫口秀、電影放映等活動,向社區居民開放豐富多元、高附加值的文化體驗。建筑改造后開闊的空間打破了講者與聽眾的隔閡,成為近距離遇見知識的場所。
△ 二樓新建天橋,讀者可從兩側向下與一樓空間產生互動。
二樓的藝術書籍區則提供了適合長時間靜坐閱讀、兼具最好視野的區域。圖書館式的多排書架,和窗前的格柵對應,強調理性與秩序感。當陽光穿過格柵落在書架上,交織的線條便賦予空間更多的層次與趣味。
通過書架與展臺的穿插設置,讀者能夠在隨意游走中對空間進行探索。既可以隱于高大書架之間,沉浸于一個人的冥想,也可以走入更開放的空間,與新的朋友產生交流和互動。
06潮玩、茶飲、酒吧覆蓋更多社區人群及更長時段 書籍區之外,書店還引入了潮玩、茶飲等更多業態,并持續迭代更新,以探索圍繞書籍的文化生活的可能性。在滿足年輕社區居民需求的同時,也為更多元的消費者提供新的生活方式提案。
△ 定制手工磚強調自然質樸的質感
無論日夜流轉,社區書店都是都市文化的燈塔。新與舊的對話,木紋肌理與水泥質感的比照,不同場景下顧客動線的平行與互動,一個承載社區生活的空間由此營造出來。讀者們將在此讀書飲茶甚至小酌,在快速發展的城市里存放屬于自己的生活記憶。
項目名稱 | 唐寧書店 · 廣州四海城店
設計范圍 | 建筑改造、空間體驗規劃、室內設計、裝置設計
項目地點 | 廣州番禺四海城
設計公司 | Leaping Creative 立品設計
設計總監 | 鄭錚 Zen
項目經理 | 羅天蔚
空間主筆 | 劉永成
參與設計 | 吳德華、劉福通、胡銳潤、楊鵬輝、黃嘉明
裝置設計 | 龔樂詩、黃子昕
導視設計 | 黃綺琳
空間攝影 | 肖恩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很有感覺
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