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光澡堂
泡澡是種精神生活所以“澡堂”是件藝術品
既然“泡澡”是種精神生活,那么“澡堂”就一定是件藝術品。古羅馬時期的優秀“澡堂”設計堪比教堂,尺度驚人的圓拱立柱、光滑閃亮的大理石、精致拼貼的馬賽克和栩栩如生的雕塑,無疑不與現在理想的“澡堂”形成一種反差。空間比例和諧、幾何語言簡潔、材料肌理微妙,在玩味“光”與“水”的互動關系同時,本身就成為了當代藝術雕塑。
01.?實用藝術-空間的“指南針”?打磨精良的黃銅以體塊的形式呈現在空間中,已不僅僅作為空間材料來使用,也成為雕塑藝術品展示在空間里,打破了設計的局限與界限。它既是獨立的,又和空間相互交融。自然而然帶動著空間的節奏,編排出整個灰色材質空間的導視系統,成為空間的“指南針”。
黃銅,作為精神與物質的并存體,其金屬材質具有光的溫度,金屬與光,光與水承載著整個空間,展現其個性的同時,奏樂出空間獨特的氣質。
02.?光之向往 “云影半晴開夢澤”。這些“縫隙”是天光的通道,也是設計師的畫筆刻刀。杭州曲水蘭亭的設計以“光”為核心,透過天窗這道“縫隙”來分隔空間,并賦予不同材質以豐富的表情。
“光能憑空造型,勾勒出物體的輪廓;也能打破造型,分割僵硬沉重的空間。” 從路易斯·康到安藤忠雄,從萬神廟到光之教堂,古今東西方建筑師對光的向往都鐫刻在偉大的建筑作品中。
強烈的平行陽光劃過墻面時產生的濃烈陰影,帶有一種夸張的戲劇性。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光由平面流淌到曲面,影子也在墻上、地上緩慢移動時,卻產生一種纏綿的詩意。細窄的切口處光線射下時,集結成束的“追光”則重新塑造了空間形態。
“四時與朝暮之間,不同角度和性質的光線會在波動的水面上留下不同的痕跡。”光線的巧妙安排使得人們在沐浴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氣氛與溫度的微妙變換。 除此之外,設計師也通過“光”組織了“空間序列”。從開闊的建筑水景,進入兩側墻面限定的窄高空間,再到清爽天光灑下來的開闊中庭,進而到達近人尺度的餐飲空間,或者再次通過窄高的樓梯,由上方的天光指引變為盡頭的光點誘惑……亮暗結合大小交替的空間體驗,似乎能喚醒一些超出瞬時記憶的個人情感。
03.?空間 “縱”“橫” 不只是現代主義,“幾何”實際上是建筑界的古老話題,與其說是一種設計元素或語言,不如說是一種邏輯方法。在曲水蘭亭的設計中,設計師就利用“幾何”進行了體塊分區,并把這種語言貫徹到室內和家具設計細節中。
杭州曲水蘭亭的總面積近9000平方米,天窗最高為11米,空間尺度極大。設計師大膽地通過6條天窗對應6條長廊的方式,將這樣一個巨大的體量分化為7個并肩分布、明確獨立卻相互聯系的體塊。用一種景觀的方式,即把整個空間當作一個自由的庭院,進而在各個空間單元中,把建筑的功能和形態還原為基礎要素。
建筑的前半部分,包括入口大廳、浴室、浴池等空間使用的是縱向的視覺語言,高高的重復柱子、多米諾骨牌般強調透視的門洞、不斷延伸的黃銅“緞帶”、連續不斷的長條玻璃天窗都在強調這一視覺語言。及至整個空間高潮——高高的中庭,縱向語言匯聚,與橫向線條交錯,共譜一曲“空間交響樂”。
當這些面積大小不一、表面肌理各異的體塊再受到光線的切割時,整個光影空間似乎就變為了一組藝術裝置——如同法國雕塑家Xavier Veilhan的構成作品,抽象的幾何雕塑中每個單元之間的比例、色彩都經過精心推敲,在光的“賦活”中倍加生動。正如設計師所說:“我不是要在空間內放置一兩件藝術作品,而是要藝術成為空間的一部分。”
這種用做藝術雕塑的方式做建筑的想法,也延續到了空間里的家具設計中。入口大廳與中庭內的沙發或邊桌,其實就是縮小版的建筑模型——完全的幾何形態,細致的包邊與鏤空,考究的比例關系,設計師對建筑品質的要求也如實地體現在其細節中。
藝術隱藏在細節之中,精神追求也分化在每個行為里。如果泡澡是種精神生活,誰不想在這樣的“藝術品”里完成這一生命禮贊呢。 放松緊繃的神經,卸下身心的束縛,給予自己片刻珍貴的冥想時光。在滌清靈魂的“微度假”旅程中,感受“詩與遠方”。
項目地址:中國 杭州
設計公司:DJX Design ?北京對角線設計
建筑設計:王兵、彭蓉
室內設計:王兵、陸濤
項目攝影:邵峰_榫卯建筑攝影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