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共生
△壹方藝術館 | 隱于自然的藝術地標
隱逸山水,既是理想,也是陪伴。
生于大地,我們崇尚 “自由生長,天人合一”;棲于自然,我們憧憬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居于城市,我們追求 “出則繁華,入則寧靜”。
重慶,自由的山城,魔幻的霧都,更是藝術的巴渝。融創集團邀請建筑師溫群/aoe事建組、設計師方仲伯/英拓景觀、設計師劉建輝/矩陣縱橫等,在重慶核心區的懸崖之上打造一座屬于山城的藝術會客廳——壹方藝術館。整個設計,由內至外,巧借自然,移步換景,表達了當代建筑語境下個性化、藝術化的設計思考。
01.心性自然,走向虛構之城
△一半是山脈,一半是城居
△山、水、天空、建筑的相融
藝術創造蘊藏著神秘的力量。建筑依山勢而建,沿崖而上,原有建筑的土建主體已施工完成,建筑師溫群在此基礎之上,結合地形對空間、建筑元素等進行解構重組,創造了豐富的建筑與城市空間。溫群說:“在原有建筑的基礎,營造一個與自然共生的藝術地標,我們主要考慮三重關系:建筑與自然、建筑與社會、建筑與人。”
△鳥瞰圖
△俯視圖從山地體悟精神出發,尋找樸實、空寂之美
山之虔,地之夯,水之清,月之色。
建筑,不僅是物理風景,更是自然之上的理想性藝術構建,更是內心情感與自然萬象的呼應與默契。為了尋找建筑與自然共生的設計之道,建筑師從山地精神出發,基于虔誠、夯實的儀態,解構不僅是一個形態的表達,更隱藏著虛無境界的詮釋。
△藝術館入口平靜的簡約,凝視光,凝視自我的存在
“記憶是一種無以倫比的體驗,會伴隨我們一生。我們對建筑的體驗,很大程度是取決于如何抵達。”
景觀設計師方仲伯為了達至“記憶”級別的心靈體驗,在進入壹方藝術館之前,設計了五重景觀:禮賓前庭——移步異景——瀑庭——方影——觀瀾,集中體現了禮、游、悅、靜、賞等內在情緒的共鳴。
△藝術館入口在安靜、含蓄中與自然完美融合
人是物理空間的尺度,人的視覺是自然的尺度,虛實相間,包羅萬象。
前門采用約40米大尺度隱奢私邸門戶設計,營造現代極簡的舒放。禮賓前庭入口則是36°黃金銳角比例,演繹解構主義和幾何平衡的完美平衡,從進門到接待區,形成了“抑——揚——抑——揚”的空間感受。這種瞬間的情感律動,大大增強了人與建筑的互動,仿佛一瞬間就能看見整個世界。人與空間的無意識的和諧關系,也在無意識中形成了一個清晰的建構邏輯。
△建筑與景觀的融合
在隱逸的建筑氛圍下,人于靜謐的空間內游走,與藝術的瞬間對話,便可激發靈感。建筑,更增添了天地間極凈的自然真趣。
02. 空之庭,水之廊
△移步異景 & 瀑庭 | 現代游園的自然趣味
靜佇、觀影、賞瀑,如美學散步。
移步異景與瀑庭的設計,借鑒中國園林的“游園賞趣”,以身體的體驗為主旨,實現時空間的自由轉換。288道手工打造的靜謐水幕,演繹舒適的自然之美。先后5次試驗降噪,最終以消音棉+增加30°導流斜板的方式,有效降低了水滴擊石的喧囂,只保留一瀉千里的浩瀚。
水景的迂回曲折,創造一種現代園林獨有的自然生趣,呈現出寂靜水庭的平靜與安穩。
△光、水、影相融的沉浸廊道
△方影 | 平靜的水庭
平靜光滑的水面有一種目不可及的深度,如一面鏡子,容納著萬境,又如一個神秘的虛空,自然深邃。設計師于此,希望以“水為心境”引入自然的恬靜、廣博、隱喻,表達建筑謙遜的一面,通過“物境—意境—心境”三層遞進關系呈現景觀的理性與朦朧、本真與純粹。
路易斯.巴拉甘說:“我總是試圖創造一種內在的寂靜……在一座美麗的園林中,神圣的自然無處不在......一座園林應將詩意、神秘、平靜、愉悅融為一體。”
03. 靜謐的山水詩意,從解構走向自然共生
△觀瀾
“山水成為人的情感的寄托、人的歡悅、素樸與虔誠的比喻,它成為藝術了。”自然是藝術的靈感之源,陰陽、剛柔、山水存在于自然,是我們常常提及的和諧關系,觀瀾的設計置入山水關系,隱喻遠處的山巒疊翠。
安置坐凳,讓觀賞者靜坐,觀賞庭院中的自然萬象,風、云、雨、光、色均成為眼中的秀色,也是不可或缺之物,它們共同營造出無可度量的勝景。
△觀瀾 | 江浪雕塑
江浪雕塑,以水為向,以石溯源,陰陽相濟,和諧共存。激起的浪花,象征著重慶人民的激起奮進與勇于冒險精神。
04. 自由解構的山石藝術館
△建筑鳥瞰
根植于理想主義與藝術美學的設計哲學,抽離解構主義,撕碎建筑硬殼,將隱藏于自然的內空間發掘出來,重新構造,融合于自然,探索藝術與自然的共生。
△建筑立面
解構之形,飛翔之勢,非平面構成,大跨度玻璃懸挑,讓整體靈動自如,建筑被塑造成城市的藝術品,創造出一種人與藝術、藝術與空間的互動關系。
△崖之勢,空之鳴
中國當代的建筑營造,追求師法自然的同時,更講究心境的表達,這種自由的精神,正是藝術靈魂的寄托。漂浮的三角形屋頂,為空中酒廊遮風擋雨,獨立構造,具象依托,游離的自由狀態,讓人感嘆建筑設計的高明之處。
△千鶴飛翔
千鶴之幕,映入自然景象,天空、陽光、叢林均成為不可或缺的元素,通過幻覺藝術手法營造一個“虛無縹緲”的大地藝術。同時,千鶴構造也成為建筑內連廊不可或缺的遮陽系統,與玻璃幕墻形成了一個類似雙幕墻的建筑表皮,大大豐富了建筑的表情。
△空中酒廊
05. 每一道光,都不同于前一道光
△望天、觀日、聆風
建筑大師卒姆托這樣形容靜謐的萬物之光,“當早上太陽升起來時,我總認為它如此非凡,它每個早上浮現的情形確實妙不可言。它的光芒普照在萬物上,感覺它仿佛根本不屬于這個世界。”
每一道光,都不同于前一道光,建筑于光,變幻無窮。平凡之光,虛無靜謐,卻能讓所有的藝術變得真實可觸,基于時空,慢慢沉淀,漸漸呈現。
△光的游離
折面的存在讓空間避免了平鋪直敘,建筑、室內構筑視覺滲透關系,空間變得層次豐富且有趣。
△室內泳池
06. 精在體宜,巧于因借建筑設計的奇妙之處在于“巧于因借,精在體宜”,借景是中國園林最為重要的精髓,放眼當代建筑,也盡顯魅力。室內泳池的水景穿透玻璃幕墻,引入山色,仿佛打開了另一個世界。
△光與風景的室內廊道
建筑是自然美,又是藝術美,更是自然與藝術的完美融合之美。徘徊于光之廊道,山色、水景、雕塑映入眼簾,美的享受隨之而入。“在不變的美麗風景之中,探索空間,什么也不建造,只是把現有的發掘出來,創造建筑即發現新的世界。”
△解構藝廊
思考建筑,有時或許就是挖掘未知的世界,并向外拓展。負二層的室內設計,設計師將簡潔的立面進行重組,打破原有的空間秩序,創造新的感觀認知與視覺享受,穿越邊界,尋找新的趣味與詮釋。
△二層藝術沙龍
沉浸式體驗是當今最為重要的藝術交流與體驗,壹方藝術館二層藝術沙龍,以沉浸式體驗設計為媒介,傳遞世界之美。
△二層藝術沙龍
安詳山崖,復現解構,重寫藝術。
重慶融創壹號院_壹方藝術館的設計回應自然,將精神賦予在場,將靈魂留給山地,創造了一個獨有風骨的山城藝術脊梁。
△立面圖
項目名稱 | 重慶融創壹號院_壹方藝術館
項目地點 | 中國 重慶
項目業主 | 融創中國
設計面積 | 6000m2
建筑設計 | 溫 群 / aoe事建組
景觀設計 | 方仲伯 / 以和設計 & 英拓景觀
室內設計 | 劉建輝 / IDMatrix 矩陣縱橫
完成時間 | 2020
項目攝影 | 釋象萬合、黃禮剛、李文彬、蔡俊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