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仁恒以一道古城開發的時代命題引我們入局,介入一場「回歸式創新」:即以當下文化時態的人居創作,去對話并融入蘇州文化所勾勒的認知傳統。 傳統與當下,兩個天然對立的關系成為本案的設計出發點,發散而至人與自然、外物與內在,自我與他者……一系列關系的綜合。
?
?耦前別墅的設計,
?恰是一場得「耦」記,
?一次對「關系美學」的深入探索。
古今蘇州,園林至貴。而耦前一案,坐落于世界文化遺產耦園南側,寒隱蘇州古城一片園林挨著園林的所在。畫山川丘壑于咫尺、融自然與人造于一體,園林的價值早已凌駕于空間邏輯與結構意義之上,作為一種經典的「文化形制」,承托東方「人境合一」、「物我合一」的思維觀,它存續千年之久,卻從來不拒絕每個「當代」。譬如蘇州博物館,又如耦前。
這是一個庭與園共生的當代別墅,似一副傳統與現代和諧圓融的「雙面繡」。若以地面劃界,便可直白地將耦前別墅一分為二:地上兩層是「離」,打散建筑,以供自然「見縫插針」;地下兩層為「合」,整合空間,以便自我意趣有序鋪陳。平面的中心處,客廳是首層動線的匯聚,是垂直交通的匯聚,亦是庭院景觀的匯聚。
?交托于我們手中的耦前別墅,
?自帶一種「相合」(即「耦」)的暗示。
在一個有著明顯文化印記的地方,如何以文化來回應?在建筑與環境條件相對優越的項目中,如何定位室內設計的身份?在雙層地下空間,如何點亮昏暗并賦予空間意義?我們并不局限于對「文人」「禪意」「風雅」等園林固有意向或符號的平鋪直敘,而是在平面規劃前期便介入項目,以設計來構筑體驗的有序化:空間結構的中心(即客廳)成為設計的「意義核心」,縱橫生長兩條軸線——橫軸串聯自然的觀賞之道;縱軸牽引精神的外放與內斂。
境為心印,景語情語。庭院可以只是庭院,也可以是奇跡——一切取決于你以怎樣的方式來觀看它。空間的橫軸,我們將「室內設計」定位為「觀察園林的輔助者」,在藏與引的交替間,引導視覺的收束、轉移,把目光聚焦于庭園之中。
客廳與園林相互環抱,充溢自然景致,我們以「亭」的概念來實現內外環境的因借,將「欣賞園林」視作起居坐臥最為重要的活動。
窗框中的自然之景成為客廳「隱形的主墻」——既帶有幾分秩序的約束,又顯現出混亂的自由。
主墻定軸、對稱布局等「客廳標準手法」在此處消弭,「樹干」、「石頭」狀的家具似是無方向性地生長于空間中,卻朝著端景的窗邊坐塌匯聚,
△書房、餐廳、客廳圍繞園林展開鋪陳出空間體驗的水平軸線△透過室內墻體的設計復原蘇州園林墻壁相隔、回廊相界的層次感△廊道的盡頭,藝術家康茹的木刻版畫《生法自然三》與庭園景色虛實相映?
墻壁相隔、回廊相界,我們將園林的「層次感」基因注入室內空間,首層擇五組墻壁為興造的核心,勾勒「因景設路、因路得景」的觀游體驗,于室內呈現傳統園林空間的當代性表達。
我們希望描繪一副徐徐展開的卷軸畫,引導居者在與自然共棲的狀態靜觀自得,物質的結構漸漸隱去,精神力量成為整個居所的內在支撐。
若將耦前別墅擬人化,由地上空間穿梭抵達地下的過程,恰似一場個體對自我存在的認知之旅:剝離外物表象,層疊深入,觸達內心所是。
邱德光設計對于「家」之表象與本質的探索亦類似此道:「家」中所棲不只于軀體,更有情感的堆砌、知識的積累、欲望的印記、執著的象征……它是每個人內心的圣殿。借耦前一案,這種自問式的探索得以物像化。
關聯地上與地下,原本憑借一座連續的樓梯;而客廳與地下的挑空井,為設計留出了預埋伏筆的機會。
我們基于空間條件改造動線,意圖讓進入地下的過程產生一種壓縮過渡感。
抵達建筑的內在,我們并未簡單地用獨處、用餐、玩樂、起居、收藏等功能性場所的鋪陳來詮釋「行為的豐富」,而是嘗試去構建一處更純粹、更本質,能夠激發內在感知與想象的自方天地。
一座「內心圣殿」由此成形,作為地下生活的背景,支撐空間、建筑,亦支撐一個遍閱人生浩瀚、無垠,紛繁琳瑯的精神世界。
大茶幾位置的開孔與「內心圣殿」的中心形成穿透,地上與地下產生聯結,合而為一。
縱橫軸線的交疊處,三面通透的客廳享有整座別墅最為充裕的自然光;位于其正下方的「內心圣殿」作為地下生活的交匯點,則是這棟家宅的「至暗」之地。其實,光與暗并非絕對「涇渭分明」,二者能夠互辭與轉化。
?在耦前別墅,
?明暗的相互關系呈現于一條「光的隧道」。
客廳中心的茶幾設計一個,連通地下空間的「光的隧道」
客廳的正中心,有一束光自茶幾穿透直抵地下,為上下空間的物質與精神搭建聯結,合二為一。虛體的光線浸潤透明的亞克力,為層疊復雜的架構披一層具備宗教性的光暈,木質材料在光暈的包裹中產生透明度的細微變化。
呈「十」字型搭接的內心圣殿是對博古架、藏寶閣等的形態抽象演繹,置于空間軸心,以物質的形態與空間橫縱相交軸線形成虛與實的對話。「十」,這種極具儀式感的結構,連接著地上與地下、光與暗、虛與實,譬喻著外物與內在、自我與他者諸種關系的共融。
△前景:楊柏林《耦》背景:楊象《向黃昏致敬》「內心圣殿」的中心,我們置入楊柏林創作的雕塑《耦》為點題。這件作品以糾纏中的兩座人體為形,恰如耦園故事里親密相依的一對壁人,暗示關于「愛」的「關系之道」。
靜止的雕塑捕捉快速變化的殘影,道出「耦」之妙意:
即永動的二者或多者,相互滲透、彼此影響以致達成動態的「相合」。這是一種詩意的、接近中國哲學核心的存在狀態。
道家所謂的「虛靜之性」,佛家「容納諸色法」的「虛空」,或儒家的「中庸之道」,皆指向一種「廣納」的胸襟,折中調和看似互斥的多維側面。
耦前別墅的創作,以「一園,一亭,一廊,一殿」作為設計的「物質生成物」。物質表象之外,我們以設計為工具,為一系列錯綜復雜的關系,賦予了一個名字,即「耦」。它生根于文化,進而超越文化,觸達人的感受、啟發一種內在覺知。
當居者在被設計的「觀看方式」中,積極欣賞自然、空間、器物,生活的思考融入創作者預埋的伏筆,完成由使用到「再創造」的身份改變,居所才能在生活的參與下真正鮮活起來。
?我們回述耦前別墅的設計,
?靜候與居者「得耦」……
?平面圖?
△1F平面圖△-2F平面圖主創設計:邱德光、劉家麟
項目管理:袁欣、朱曉東
參與者:陳惠君、廖珮晶、鄭清文、駱盈樺、林佩玲、陸鈺雯、姚道元、江鎷如、簡詩霓、李妍儀
空間性質:住宅空間
地點:蘇州市
主要材料:雪花白石材、銀灰洞石橡木染灰、方管烤漆、亞克力、鍍鈦灰、黃銅、噴漆、壁紙、皮革
面積:1090㎡
設計時間: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
施工時間: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
概念文案:Violet Wang
視頻制作:搞studio
圖片攝影:王廳_如你所見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