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 | 粒米之旅,空間記憶 -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二期 / UD設計研究室
不同的地理條件,造就了人類千姿百態的生活方式。
——風味人間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二期航拍視頻
https://v.qq.com/x/page/w3134yay827.html
對于崇明最初的印象,是上海邊上的一個小島,也聽說過大米很不錯,不過沒有真的嘗過崇明的大米。這一次的崇明稻米文化中心二期項目,與這一切有了深入交集。
天然優勢
新村鄉位于崇明島的最北端,靠近南通。由于地理位置相對偏遠,加上土壤屬沙性土,滲透性好,pH呈弱堿性,這里的土地非常適宜優質水稻生長。遵鐘秀之造化,得天然之恩賜。稻米成了這里最亮麗的一道自然景觀,給當地人傳遞著安全美好的信號,牽動著他們的腸胃與人文。
新村鄉政府以稻米中心為平臺展示,建成了稻米文化中心一期,作為一種探索與嘗試。米的加工和生產是最表象的展示,米文化的傳遞則是其中的深意。將二號糧倉改造成稻米文化中心二期,連接起一期和二期,是這一文化傳播的更深入醞釀。
風光之美,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在這里交匯,成為大自然給予這個項目的背景板。一切設計的過程,皆是由此獲得的靈感。
第一次去崇明是在1月份的冬季,整個島的綠化和潔凈程度令人驚嘆。因為這個項目歷時近一年,春的嫩綠,夏的翠綠,秋的墨綠以及冬的蕭綠,串聯成了四季的體驗。
設計難點
對于建筑的整體的評估和勘測,花費很長一段時間,再次感謝海誠建筑路工的積極配合和指導。
糧倉一開始的場地可以說很“工業化”,完全成為器械工廠的臨時庫房,整個廣場和室內存滿了機器和吊機,房子破損嚴重,場地高低不平,對于改造來說非常困難。
一是糧倉建筑體年代久遠,存在結構受損等問題;二是保養不當,很多柱體和地基都已經開始傾斜和開裂。
場地規劃
原有場地一共是五棟老建筑,其中靠近入口的一棟二層小樓年久失修,結構上已經不能再次使用,所以我們決定用鋼架再建出一棟辦公樓,二層小樓作為游客服務中心以及辦公區。
在入口的設計上,考慮到稻米文化中心一期與二期的關系,我們希望更多的村民在這里活動和互動,于是將入口延伸到里面。將美食體驗中心與游客中心之間的廣場,打造成對外的公共廣場,入口設置在右端的長廊中間。
這樣既可以兼顧了運營上游客入口動線和集散需求,還能夠讓稻米中心二期更能融入到新村鄉的日常村民生活中。
建筑設計元素
空間改造中,歷史符號是空間對于時間的記憶,往往是情懷和靈感最直接的來源點。
在前期的調研中,我們發現新村鄉仍使用的一個舊糧倉—一號糧倉,還保留著上方的通風窗和下方的糧食輸送口。圓形輸送口這個與“米”有著最親近關系的元素,是糧倉最跳出的特點,成為我們當時最深刻的印象點。
保留與沿襲,是我們設計這一建筑時的主線,保留建筑功能性的元素,沿襲“米”相關的構造。
室內功能
室內空間到底要承載哪些功能?這是在初步室內設計時首要考慮的,也是我們與新村鄉政府反復討論的點,更深層去挖掘運營與旅游的體驗。
最終的設想出爐,假如上海以周邊的游客來體驗稻米文化,必須是一場深度和趣味體驗。
不僅能下田地看稻米,能吃上好米好飯,更重要的是,可以參與制作特色米食或當地美食。基于場景體驗,從游客服務中心到美食體驗再到團餐空間,一個融合了從觀感到互動,再到全方位人文體驗的室內功能空間,就隨著“米文化”的主線延伸出來了。
一號樓·灌裝糧食品牌方將農民的糧食收購后統一灌裝和篩選,更好的展現到市場上,整體外立面和空間以簡裝為主,外立面造型保持原有的建筑特點,入口處增加大型車輛可出入以及搬運的卸貨物。
二號樓·美食體驗中心這棟建筑本身就是最靠近路口的,想到小時候那種買賣糧食的糧店,一桿秤一堆糧食,很有記憶點,這個空間的定位就是以糧店的形式和門面,里面包含了米店,包含了米食制作和體驗以及綜合性輕餐飲空間。
三號樓·游客服務中心&辦公室與四號樓中間還有個中央廚房區域,一樓接待和局部展示,二樓辦公與會議。
四號樓·團餐區域既是游客的團餐點,也可以成為村民宴請賓客的地方。在空間氛圍上強調凈與潔,除去一切繁冗的裝飾,保留最基本的需求,聚焦于食物。
空間的縱深感,白色分區墻體及韻律感,共同營造了團餐區的儀式感,且活潑有趣。白墻與原始的紅磚墻有一定距離感,是對話,也是尊重,現在與歷史,糧倉與食堂的關系立現。
五號樓·臨時展廳&備用空間
六號樓·公共衛生
新建的公共衛生間區域,通過連廊與三號四號五號樓相聯。
連接長廊
從規劃到景觀到建筑,我們將三、四、五、六號樓通過連廊的方式連接起來,既可以讓建筑之間的連接性加強,還可以讓整個廣場和室內空間有了一個更好的銜接對話。當人穿梭在長廊里,充足的采光,感受到原本糧倉建筑的魅力。
▼連廊及景觀實景
景觀廣場
以“米”為主元素,通過抽象畫和解構的方式,及各種地面材質的拼接方式,從頂部看起來,依然可以感受到“米” 的力量與釋放性。
廣場前院與四號樓團餐的后院,通過水稻和麥田的種植,凸顯“稻米中心” 的標簽符號。
項目地址:崇明區新村鄉
項目時間:2019年1月-2019年10月
主要材質:樹脂瓦 木紋鋁格柵 灰色鋁板 建筑外墻肌理漆 青石磚 仿舊紅磚 木紋地磚 木絲吸音板 超白玻
設計總監:李誠默
建筑設計:嚴明嘉(非尋建筑)
項目管理:羅浩霽
深化設計:高域 王希 韓哲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