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前面:
本案是業主為兩個孩子上學購置的學區房,房子位于老小區中,面積不大,戶型結構也已不適合現代生活。考慮到房子是要陪伴一家人度過孩子的上學階段,需要為較長時間的生活體驗考慮,希望設計師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重整組合,讓家人得到所需要的理想生活狀態。
在并不完備的戶型中,很多生活中必備的功能是缺失的。設計師把握住各處的尺度感、形式、層次感,將多個功能融入到一處,互不影響,又各自發揮作用。借助充足的功能和收納以合適的形式,在小空間中梳理出閑適隨心的家庭共居生活。
▲原始戶型圖
老小區的學區房,多年前開發的戶型早已不適合如今的生活習慣。空間相對獨立且除臥室之外都比較狹小,無法串聯起來提供足夠的生活功能。
▲解決方案:
1.縮短廚衛空間墻體,優化空間比例,調整多功能室門洞的位置,讓入戶兩側可以放下柜體。
2.為保證走道的流暢性,廚衛都選擇不占用空間的移門形式分隔。
3.餐廳沿原有墻體和入戶處增加的柜體設計半卡座的形式,合理利用不大的空間。
4.調整墻體,隔出臥室的部分空間,增加衣帽間、干區功能和冰箱的位置。
5.各處收納空間安排因地制宜。
▲老房戶型總是對改造有頗多限制,衛生間的門正對入戶處,由于承重墻而無法改變現狀。用直接的生活經驗打磨細節,谷倉門貼近墻面,開合也不會影響走道空間,有特點的外形盡量降低內部是衛生間的印象,正面覆上一層洞洞板,作為入戶收納功能的補充性存在。
針對墻體與多功能室門洞位置的調整,原本沒有功能性可言的入戶處,有了兩側相對的窄柜,遮擋圍合出小小的玄關,一步之間綜合便捷。
▲多功能空間中擺上沙發和小邊幾,承擔起小客廳的職責,家人起居或小范圍的好友聚會,這些生活中的放松愜意即使在不開闊的小空間中也可以被妥善安排。墻上設置充分的置物架和抽屜,作為盡量方便拿取的儲物地,疊加的功能體塊與空間相互影響,保持輕便明亮之余,延功能的脈絡追溯生活。
▲墻壁的另外一半,放上可以折起的墨菲床,為這個獨立空間添置臨時客房的規劃,柜體、沙發,甚至再加上一張床,多重功能交匯之下,考量平面立面各個層次的功能分配,讓小空間里高密度交錯的功能互不打擾,坦率的共存,達成有序、高效的區域利用率。
▲投影幕布藏在窗前的頂上,收起后足夠隱蔽,替代電視成為家中“觀”的窗口。空間的完成狀態也是富于變化的,功能在必要的時刻隨手變動后展露出來,梳理好裝在小空間里龐雜的家庭生活。
▲卡座上的墻面以磁力墻代替,在合適的位置給孩子留下可以參與創造的地方,貼貼畫畫都是空間趣味的標記。
▲餐邊柜由于空間限制和生活習慣分化為兩種形式的組合,白色封閉矮柜立于地面包羅萬象,不對稱式的層板置物架則躍居上方。方正的小空間中,盡量多的收納空間層疊,卻結構明了,視覺層次繁而不雜。
▲餐廚同享一個空間,玻璃移門拉開一條透明的界限,為沒有窗戶的餐廳引入自然光。冰箱被嵌入通往主臥的走道邊緣,留給廚房足夠的空間擴展出最實用的u型櫥柜、雙側吊柜。
▲為了更貼近家中人口的需要,衛生間功能做了干濕分割,干區獨立出來嵌入從主臥中分割出的路徑邊緣,距離餐廚、臥室都很近。亞克力一體式臺盆,用足夠的長度補充被壓縮的寬度,適合多人同時使用。
▲從主臥的整面白色衣柜中破出兩層開放的小格,露出原木色內里,在有限的空間內功能交織組合,實現形式被準備的更多樣,光斜著灑落,個人主義渺小而溫暖,卻是有關家的具象表達。
▲主臥內部劃出很小的衣帽間,小到更像是一個可以步入的衣柜,但容量更多。作為收納的場地,用長虹玻璃使內部的場景朦朧,虛化成功能性的縮影,只留主臥被裁切后仍然規整的輪廓。
▲兩個一樣的衣柜屬于兩位小女孩兒,上方掛置衣物、中部開放展示柜、下層抽屜,細化后的功能分區從小培養出條理性。窗戶被衣柜合圍,書桌擺在窗前,靠近天光,景框設計描繪孩子學習、娛樂等功能化場景。
▲走道空間的調整,導致衛生間的長度被壓縮。墻排馬桶盡量釋放出寬松的環境,用心簡潔,減輕被壓縮的空間體量感。
【工程地址】:游府新村
【設計風格】:功能學區房
【案例格局】:75㎡ / 3室1廳1廚1衛
【設計+施工】:熹維設計
【軟裝家具支持】:INNOR'S家居
【作品攝影】:INGALLERY
【設計材料】:吊柜移門、玻璃移門、谷倉門、玻璃折疊門、長虹玻璃門、亞克力一體臺盆、墨菲床、熹維柜體定制……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