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韓嶺花間堂精品酒店座落于東錢湖南岸的韓嶺古村。自古以來,韓嶺便是商旅云集、街市興旺的交通樞紐。1140 年,南宋丞相史浩路過此地賦詩一首:“四明山水天下異,東湖景物尤佳致,中有村墟號韓嶺,漁歌樵斧聲相參”,當年的熱鬧可見一斑。花間堂酒店的前身是一棟遺存百年的木結構商鋪建筑,Dariel Studio 按照修舊如舊的改建原則,最大程度地將其原始的建筑風貌及歷史肌理留存下來。
依水街而建的花間堂堪稱韓嶺第一間像模像樣的酒店。通過秉承花間堂一貫的在地化設計,Dariel Studio 結合了韓嶺獨有的山水致趣與古村落文化元素,復現老街當年漁樵市邑的生活之景,雖是韓嶺的新居客,但花間堂內處處可見韓嶺印記。
步入其間,第一眼便會被大堂階梯處“凹”字形磚墻所吸引,這便是老寧波民居建筑 材料中不得不提的“龍骨磚”。龍骨磚是一種造型獨特的鄉土建筑材料,因拼接后畫 面酷似龍骨而得名。以其輕質節能,它被廣泛用諸韓嶺的老房子中。設計師將在地特有元素與室內設計結合,作為新舊設計語匯的并置與對話。
大堂有兩層高,舉目抬頭印入眼簾的便是大堂正中的參差錯落的金屬藝術裝置。基于村落的農耕老物件篩簍,設計師將金屬網還原成舊時篩簍的模樣,同時穿插或亮面或啞光的金屬板,通過具有不同反光屬性的材質的組合,描繪出一幅“湖光千頃漾漣 漪”的湖畔景致。
與龍骨磚一墻之隔的便是休閑吧臺區域。天花的暖紅色宣紙罩燈的設計靈感源于漁網拋出去在湖面散開的那一瞬,而其充滿張力的造型也將整個公共空間巧妙地隔離成幾個獨立的社區。這個空間的設計概念試圖重現古人圍爐取暖話家常的場景,將這種原始古樸的生活方式復原到現代,停下腳步享受慢時光。
除了保留和傳承其地域特色,喜愛融合中法文化的法國設計師 Thomas Dariel 也將中西合璧應用到該空間的設計中,如Maison Dada 的飛行式吊燈 Little Eliah 就以法式明朗活潑的色彩點亮了沉靜的休閑空間。
餐廳和大堂的建筑連為一體,真實還原了昔日古村的“集市”場景。自助吧臺的設計 像極了舊時漁村的集市推車,而垂落而下的裝飾燈具則是從垂釣漁具中獲取的靈感, 讓人仿佛置身于攘來熙往的集市中。
在客房的設計上,Thomas Dariel 受東錢湖四季變幻的宜人風光的啟發,將不同季節及氣候的湖面紋樣及色調構筑成別具一格的視覺形象,用于不同客房類型的設計中,從靜謐的湛藍色,到被夕陽浸染的胭脂色,再到深秋的金黃色,演繹出一派醉人的湖光山色。為了還原當地漁民悠閑拙樸的生活方式,設計師還在設計中揉進了不少漁家元素,從傳統的漁民服飾和捕撈湖鮮的漁具等汲取靈感,抽象地使其作為室內軟硬裝的設計符號,融于整體空間中。
而位于院落一層的觀影室,則以老街本地的漁樵元素為藍本,將竹編、魚燈、星辰等元素寫入其中,是花間堂為數不多且造型別致的階梯式影院之一。這個充滿夏日記憶的星空觀影室,很容易讓人沉浸于古漁村的靈魂與文化之中,又不失現代體驗。
而花間堂外圍河岸亦保留了原來村口的老樟樹,成為連接過往與現在的情感紐帶。來到這里的人,可以暫時拋卻城市的喧囂,用一段時光融入老街的節奏,感受湖畔山居的詩意生活。在離開后回憶時,會因為花間堂而記住整個韓嶺。
項目名稱:寧波韓嶺花間堂
設計公司:Dariel Studio
主設計師:Thomas Dariel
設計師:Caroline Magand,張韜,周凱琴
項目經理:沈露,黃榮,劉世蔚
項目地點:中國浙江寧波
面積:5968 平方米
完工時間:2019 年 12 月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