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闡述:建筑形式先于、獨立于任何被賦予其上的目的和意義。——阿爾多·羅西。探索住宅空間的“奇觀構筑”(Spectacle),是我們工作室一直以來設計興趣所在。在對每一個場地相應的場域特征進行類型化的梳理和研究后,我們認為,空間作為一種連續體的出現,能夠感受到其內部及外部的連續和無限。我們根據需求定制出屬于其個性化的解決方案,通過空間結構的再創造,賦予功能屬性,營造出“景觀化的室內構筑即幻象的世界”。“旋境”意為回旋環繞的隱秘逸境,我們借助圓形概念形式,以極簡的結構承載三代共居的龐雜生活體系。
主視覺:具體操作中,我們以空間營建的手法強調結構導向,創造出可同時承載待客、娛樂、用餐、休閑等功能的完全開放性公共空間。圓弧墻體以分隔餐廚與客廳區域,弱化固有的邊界印象,是靈動獨特的視覺存在。由入口圓心處延展出三條不同半徑的弧形,通過弧線引流構成三條不同的空間的指向性,其代表著一家三代共居的生活空間。墻體縫隙實現視線與光線雙重互通,同時成為孩子們可任意穿梭游玩的奇趣場地。
場地分析: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北苑東路地區,原始戶型為常規的四室一廳,從空間分節來看,各房間相對獨立,主室為入口室,四間室與主室統合相連,動線類型為中心強調型。細碎且獨立的房間狀態加劇六口人居住場景的距離感,而過多的預設墻板阻斷視線溝通,原本的戶型狀態無法與三代共居的日常需要相匹配。
改造后入口鄰接最近的間室通過弧型墻體插入其中,統合成為新的結構類型,以回游穿越型動線連接各個區域,家庭成員各自擁有足夠寬敞舒適的生活場景,三代共居的理念得以傳遞。
概念演示:圓形自古以來都給予我們團圓美滿的視覺聯想,因此我們以圓形為基本型置入空間中,將其切分構建出大中小三個體塊,彼此之間相互排斥卻又相互融合與構建,在空間中建立某種特殊的次序將其組織與串聯。“法則并非源于自然而是人類心靈的建構”,親密關系的形成與關鍵紐帶的存在密不可分,此方案的空間構成理念同樣遵循情感邏輯走向。由北至南指向老中幼三代各自活動區域,以弧線引導相應動線的同時,構成客餐廳結構界線。我們試圖于空間中心位置構建三代共居的情感橋梁,弧形輪廓中的切口設計,作為一家六口情感溝通的概念載體,由此產生的切口實現內外場景交互,成為共生相融家庭關系的結構表達。
玄關:從玄關進入,可以完整看到整個空間的色彩形態構成,正對的圓弧柱體被設計為玄關柜,便于日常收納。穿鞋凳由墻面延伸而出,延續弧形元素,是進入空間的過渡設置。鏡面元素的運用打通視覺空間,反射作用下從任意視角均可看到重疊掩映的結構層次,是三代共居理念的具象表達。
餐廚區:白色地面對應弧形吊頂形成開放式餐廚區域,淺色系運用呈現明亮跳躍的空間氛圍。島臺加強廚房與餐區互動的流暢度,操作臺面增加,烹飪與用餐場景融為一體。選用深灰色的餐桌座椅與周邊灰色區域形成呼應,島臺式設計解決一家六口用餐需求。頂部與墻體的鏡面材質拉伸視覺空間,弧線得以閉合。
客廳:南側客廳置入異型沙發,打破方正空間的秩序感,同時留出足夠空曠場地以滿足孩子們自由跑動的需要。客廳視角看向北側,沉靜私密的灰調空間與象征活力的白調區域形成對比。柜體電視墻提供儲物功能,兒童房推拉門嵌入其中,門體閉合后窗框露出,視覺層次多樣。
兒童房:弧形流線引入兒童房內,整體以木色為主,材質相對自然而柔和。相對應的弧形吊頂劃分出活動與休息區域,左側衣柜內嵌入“活動倉”裝置,景框設計描繪娛樂學習等功能化場景。休息區域預設床體,過道邊界與窗邊對稱分布兩組矮柜,作為主要的儲物空間。
主臥:私密空間同樣沿用木質元素,靠窗延伸出平臺以提供梳妝、閱讀功能,最大限度引入自然光線。步入式衣帽間承載收納功能,柜體內部暗藏燈帶提升使用便捷性。不規則球形吊燈是空間靈動的存在,暖光給予屋內溫馨安靜的質感。
其他房間:盥洗場景被單獨隔出,鏡柜延展視覺空間,三分離設計增強實用性。衛浴部分同時設置浴缸與浴房,提升使用舒適感。洗衣功能放置于次衛內部,旁邊配備完整的操作臺與洗衣池。北側老人房與主臥呈對稱分布,內部為榻榻米設計,床頭柜體提供強大的儲物空間。書房隱藏于墻板之中,收納雜物的同時還可作為臨時客房使用。
寫在最后:《旋境》的設計過程是一次去繁就簡的構成研究,通過引入圓形概念結構,梳理出三代共居場景的功能動線,彼此依托,相融共生。設計師即是造夢師,他們要做的是要創造記憶,與業主共同連接創造起未來十年之間生活的點點滴滴。終有一天你的設計將被少數人銘記,而記憶只是我們的藍圖,前進則是唯一的道路。
▽爆炸分析圖:
▽改造前平面圖:
▽改造后平面圖:
項目空間信息:
空間名稱:“旋境”住宅改造
空間類型:住宅空間、平層住宅、房屋改造
空間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苑東路地區
設計公司:戲構建筑設計工作室
空間面積:145平方米
空間主材:混凝土自流平、木地板、實木、鏡面玻璃、烤漆板、長虹玻璃、混凝土涂料、乳膠漆
家具定制:GRANVISTA觀境家居
空間攝影:立明
項目撰文:石昭琪、劉陽、蔡晴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