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梁建國操刀的京城藝術館便叫【噫吁唏】,在亂花漸入的望京,這里似乎隱藏著另一個世界。
一個可以坐下來細品‘世界’的世界
曾經,‘我們想舍棄的過去,恰是走向明天的希望’是梁建國設計里素來遵循的精神寄托,歷史沉淀在不同的作品中表達著不同的韻味,但在【噫吁唏】,這一切都被顛覆了。
01藝術的底色是時間
“這次我的設計宗旨是235,20%歷史、30%現在、50%未來。”歷史不僅僅表現于“過去時”,很大程度上,它以“進行時”的姿態存在。
快節奏的追逐中吞噬了許多該有的思考,像無土栽培的植物,只能看到樹葉,而不知樹林的存在。
于是梁建國在【噫吁唏】中引入時間概念。推開色彩幻象的門,迅疾進入一片純粹與從容,形成一種錯位感,仿佛隔絕了外面的繁華大千。
也如木心所說:“生活最佳的狀態,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
我們都會衰老,只有時光不會在這里,歷史瞬間變成了空間故事 一幅《葛稚川移居圖》,道盡了晉代隱士葛洪攜家隱居修道的情景。畫面環境幽深,人物神情祥和。這也是【噫吁唏】空間氣質的來源。
藝術前廳
陶醉于古人眼中的山水、感受主人公的心境和故事,而這一切都可在當下的時空中找到對應物。
整體空間開合有序,藝術前廳簡練凈空,設計借助建筑思維創造了挑空,又于高處開窗,便于光線的自然滲透,也豐富了室內的力與美。兩側的墻體處所展出的珍貴陶瓷及字畫,更增添了游走時的儀式感。
“我們根據已有的場地和建筑條件,進一步營造空間的開放性與自然性,創造室內的流動。”設計師說。當歷史瞬間變成了空間故事,《葛稚川移居圖》也就順勢成了精神地圖,指引著空間動線:“你可以在里面散步,從晉代,到元朝,再到今天。”
02.
慢煮光陰一盞茶 點茶,是古人最極致的生活品質閑,卻氣質不凡、耐人尋味
茶室
【噫吁唏】內設多處‘點茶’空間,不同的空間詮釋不同的氛圍,講述不同的故事,將那些原只能在詩詞中呈現的風華帶進現實,以更現代的方式娓娓道來。
‘老房子’便是其一。這其中最大的突破便是那‘老屋頂’,鏈接一層與二層構成空間氣場,也將情境帶入。
不同于磚瓦質地,此處的老屋頂以金屬示人,雕塑感十足,又有簡約紅色座椅、古色古香的茶桌與之搭配,碰撞也和諧,更添時尚意味。
設計,用結構來表達思想空間,造就城市審美課堂
古建結構是這里的筋骨,設計將其毫無違和的融入,成為生動的精神注腳。另有梁架、雀替上的雕刻藝術,浮雕,圓雕,透雕的手法,沉跡斑斑,蒼厚古樸,使空間得到了更強大的背景加持。
03.三生、四季、五感
噫吁唏,將文化基因解碼為“體驗”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作為茶室的若水廳,是另一處‘點茶’所在。梁建國希望它是隱于世的君子,可以于紛擾紅塵中予人清涼與慰藉。
所以取‘三生、四季、五感’為主題,講述與世外桃源有關的故事。
三生:佛教語,指前生、今生和來生。在此代表空間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四季:影像,仿佛身置于自然,春夏秋冬,四季輪回,沐浴著生命往復的詩性美。五感:形、聲、聞、味、觸,五感通達。清風、溪水、山石、日出暮落,身臨其境。
“二樓茶室,幻相生,心中的萬象森羅都在這虛虛實實中表露出來了。”梁建國解釋道。
與若水廳相視而立的事太湖石水景,仙風道骨,與觀賞者進行直接的性靈對話。線條之中凝練了千言萬語,煙霧飄裊,光影交錯間,有著言不盡意的真相,就像海明威所說:“人們意識到的只有冰山一角,而真正的思想感情是海平面下隱藏的八分之七。”
藝術廊
總之,在【噫吁唏】藝術館,古建、家具、安放的器物、藝術文玩相互沉默,君子如珩,恰如其分。
設計依順著染色體的路徑行進,沒有直接的映像,而是通過一種氣韻的方式進行。只需要靜下來,慢下來,去看,去聽,去發現,去感悟:藝術之藝術,詞藻之神采,以及文學之光華皆寓于純樸之中。
項目名稱:噫吁唏藝術館
室內設計:制造·中
建設單位:北京蠶叢噫吁唏文化有限公司
項目地點:北京
項目面積:419㎡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