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大灣區中心深圳前海灣,“在探索建筑的未來的同時也產生了新的感悟,如今我們過著尤為都市化的生活,深圳是座充滿創新與科技感的美麗城市,但溯源本質生活,我們仍然希望找到與自然的共鳴。”在日本六本木森美術館舉行的“JAPAN IN ARCHITECTURE Genealogies of Its Transformation建筑日本”的主題展覽中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眾多建筑師如丹下健三、谷口吉生、安藤忠雄、隈研吾、Sejima Kazuyo和其他年輕優秀的建筑師都獲得了國際上的高度贊揚?,F代日本建筑建立在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豐富傳統基礎上,包含了極具創造性和原創性的思想和表達方式,關于最終的建筑設計方向,日本設計界提出“Live with Nature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建筑被視為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建筑制作中的一種材料。設計與自然相鄰,從建筑中將自然觀延續到未來。
(圖為六本木森美術館“世代演進——日本建筑”展圖片)
建筑設計方面,華聯城市中心凝聚了德國、英國、深圳等前沿的建筑理念與思想,其中項目整體規劃由德國排行第一的建筑師事務所—GMP操刀設計,建筑結構擁有前衛的輪廓和運用干凈的塊面元素構建的體塊結構,讓抽象空間承載人們的情感,對新形式的探索和突破展示了當代建筑的更多可能性。在室內設計方面,由KSR(高士爾)擔綱園區配套的室內設計,WED中熙設計負責軟裝設計,以“苛求完美”的態度,讓華聯城市中心對建筑與功能性的探索,試圖打破室內與室外、建筑與自然、東方與西方、工作與生活的邊界,不斷尋求創造的可能性。
流淌的有機設計
? ?“有機設計”的概念,最早始于1941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中舉行的一次名為“家庭陳設中的有機設計”的展覽。在當代設計史上,“有機設計”是被誤讀最多的設計概念之一,比如不少人誤認為有機設計必須要使用自然、環保的有機材料,或者呈現出一種原始主義的自然風貌。事實上,在外部造型上展示曲線或生物形態,才是“有機設計”的最明顯特征之一。
藝術的自然意象
WED中熙設計邀請香港、中國藝術家分別以自然為題,創作了系列藝術品,分別使用木材、銅和不銹鋼材質,保留了整塊木材的自然開裂和黃銅的天然氧化,在題材的描述之外,展示了自然的另一層風貌。
東方氣質的現代折射
設計師在空間設計中并沒有刻畫或表現東方元素,但是項目巧妙地折射出了云淡風輕的東方氣質,這或許來自木材、透光玉石、抽象油畫的搭配組合。
無邊界:“多任務”生活方式的回應在辦公區域,在華聯城市中心項目中,設計師和業主一起,為那些在中國發展最前沿的新經濟企業創造了這樣一個無邊界的工作空間,也希望擴大有機設計的精神內核,比如可以適應多場景、多場合的室內應用,在不同時段返回不同功能,作為對當今時代“多任務”生活方式的一種回應。
建筑與自然的探索道路往往會顯露出模糊與多變,WED中熙設計將對建筑與自然,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辦公空間更多的可能性進行探索。
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 | 華聯城市中心
項目面積 | 3600㎡
軟裝設計 | WED
中熙設計事務所完成時間 | 2019年8月
攝 影 師 | 張超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