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福州萬科金域國際體驗中心
空間設計:水相設計空間
設計團隊:李智翔、廖婉君、葛祝緯、林其緯、張宇辰
軟裝設計:羽果設計軟裝
設計團隊:張羽、盧尚鋒、董蕭
業主:萬科集團 / 張興丁、劉麗雪、肖文清、劉曉聰、葉茜、劉婷婷
空間性質:售樓處、接待會館
座落位置:中國福州
室內面積:1600平方米
空間格局:接待區、洽談區、展示區、閱讀區、用餐區、廚房水吧區、樣板房、廁所
設計時間:2019/04-2019/06
施工時間:2019/07-2019/10
主要材料:染色竹皮、皮革、訂制地磚、水磨石、木皮、手工漆、竹節剖面加工、金屬沖孔版鍍鈦金屬
攝影:李國民、張騎麟
書簡聚落
到字里行間尋找一處安閑
聚,是一切文明行為的開端,飲食、歷史、情感都于人們靠攏相聚而生。素有「榕城」之稱的福州,過往生活習慣朝樹下群聚談天話地,與自然相伴而生的村落文化,蘊藏都會生活難以生根的深厚情感。
負責福州萬科金域國際體驗中心的水相設計,萃取「聚」為概念主軸,透過建筑營造人們能自然停留、聚集互動的社會場域,扮演當代生活的情感依歸。
室內花園 開啟悠然的生活想象由于建筑2樓未來將作福州公共圖書館,并供小區文化活動使用,必須考慮成為儲放龐雜多元書冊的功能。
然而,有別于傳統圖書館采用數組式書柜,我們希望運用設計將大量書柜解放成有機姿態,將它們視為村落里的屋宇,有圍墻、小徑、小區天井關系,也有方便聚會活動的廣場,自然而然在兩層樓空間牽引出聚落的文化行為。
一樓落地窗邊安排如咖啡店可自在獨享的臨窗吧臺,藉喝咖啡、閱讀詮釋空間主張的生活悠然態度,也讓室內與街廓活動產生連結。
在吧臺座位后方,我們以造型展臺與兩道玻璃書架前后排放書籍及植栽,一層書簡、一層綠意,穿插成一座隱約屏障的微型森林,當人們踏入室內,映入眼簾如室內花園的場景能打破售樓處或圖書館的平板印象,可展售書籍、花藝或文化藝品的彈性也替未來賦予更豐富的使用想象。
竹節編碼 凝結書簡的綿長記憶
入口右方琥珀紅角隅是另一搶眼的空間印象,異于室內大量暖灰、米白的中性無聲色調,接待區以細竹片拼鋪而成這般雍容色彩,強化戲劇張力。
由于排尾盛產竹子,我們將竹片細剖削除其圓弧輪廓,僅保留竹節紋理再重新分割編排,讓竹材轉成如絹帛的柔細新貌,點狀竹節排布如密碼。透過現代設計語匯使紅色之于中式文化、竹片之于排尾工藝的印象,表現出引人細究的新穎性格。
而墻上懸掛金屬箱框內密密排滿福州舊時書報文物,紙頁隨時光泛黃呈現的深淺線條,遠望也成了本質難辨的裝置藝品。
同樣拆解、轉借竹片元素的語匯延伸至天花板造型,以水平、垂直線性視覺為主的一樓空間,我們在局部空間上方造出半剖的拱形線條,如竹材剖面刻意放大后的弧度,也增加室內建筑線條的律動感。不僅如此,表面再貼覆染白的細竹片,藉由光影凸顯細致的溝紋變化,時尚但內斂地發揮竹材特性。
以福州各個街道門牌號拼接的藝術作品,讓置身空間的人們仿佛在福州縮影里游蕩。福州的三坊七巷,福州的舊時舊景,提煉歷史文脈,創造真實體驗感受,融合的同時加以創新,如此形成緊密的美學聯系,以獲得和諧的整體空間表現效果,使人們在此獲得視覺和心理上的滿足。
琥珀紅強烈的視覺溫度自樓梯盤旋上樓,梯間挑高的展列書架,挑選有關福州當地生活歷史的印刷品、文物記憶,再篩出同色排列呈現單一均質感,如濾鏡強化的布置效果也使經過的人成為裝置藝術一部分。
框景如窗 曲徑上閱讀人生
二樓是主要的書籍展列區,書架成為大量及建構空間造型的主體,有別于一樓單純的線性軸線,此樓層將以非封閉的書架架構動線及一幅幅框景。
根據圖書館藏書、展示、提供席位閱讀的基本功能,我們將其混搭融合成書架造型的組件,同時模糊各構件的傳統身份。造型有實有虛的書架可藏書,也能找到坐下閱覽的開口,串連出回繞動線的書柜自然形成一處處框景,在設定好的開口間,能瞥見人們行走、找書、低頭閱讀以及植栽生長的姿態,是一幕幕活動的風景。
更有趣的是,書籍依主題屬性集中在特定區域,搭配座位形成半獨立的專屬空間吸引志趣相投者群聚,傳統書店「人找書」的行為模式,在此經由空間結構增添「書找人」的雙向引力。
微型聚落 書墻圈圍人文互動之所
如果說書架造型產生的座位小區,如屋宇間經常打照面互動的路徑轉角,容易產生小群體,那么空間中央軸在線,由書架環繞出相對寬闊的開放休息區,就是村落里的廣場,此處能作文化講堂、召集活動、飲食談天之用,未來將吸引更豐富的溝通互動行為,人們將從書后走出、聚攏、建立更多的可能。
為了強化這凝聚概念,書架間的天花板是低調素雅的平面,但我們在開放區上方保留屋高并漆上琥珀紅,再系綁上萬條紅色綿線,千絲萬縷構筑疏密交雜的裝置線條,如人際網絡,以藝術語匯自然圈畫了活動及閱讀/社群與個人的界線,不必急著定義,就由人們自在穿梭游走,悠然想象、享受文化的流動性。
城市不會泄露過去,它將所有的痕跡像手紋一般藏進掌心,以至于來來往往的人們都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仿佛一切都未曾改變。而羽果設計就是將這些變化通過空間,向你娓娓道來關于福州的記憶。
入口柜體內隱約透露著的飾品老物件搜集于80到90年代的生活場景,在高速發展的城市生活里,人們總是會遺忘身后的成長痕跡,記憶里模糊的輪廓和此時前臺的老物件形體相重疊,喚起每個福州人內心深處的記憶。
文化認同感“榕城巧藝早揚名,木畫石雕漆寫生;藝術繁榮新世紀,一絲一縷慰鄉情。” 鄧拓先生詩中提到的福州漆器、壽山石雕和軟木畫,被譽為“榕城特藝三絕”。在整個空間里,我們也用更加現代的手法,取漆器的形體與空間內,大面積陳列形成一定的視覺沖擊力。
融入了當地的福州文化,從歷史文脈,到文化歷史傳承,到工匠傳承,以竹子文化為元素,“手藝”和“手工”的概念還會重新回到我們的生命中來,“工匠精神”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和對待生活的態度。這些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元素,就可以作為承載歷史和記憶的文化地標,用以展現城市命運和脈搏。
文化傳承隨著步伐邁入二樓空間,樓梯柜體處訴說時代的記憶,二樓轉而還能在舊的基礎上提高空間設計的品質,設計師以圖書館為靈感,拆解書寫元素轉而成為一件藝術品,設計師用著一種感性的方式去塑造一種情懷,通過控制色調,搭配材質,從而重新定義現代都市的復古藝術,帶給客戶實際的花藝、咖啡商業體驗,打造愜意的生活藝術空間,感知未來的生活場景體驗。
價值輸出慢一點才能享受生活走近文化的過去,走向文化的未來讓習慣了都市生活的我們,重新發現歷史文化的吸引力,我們呵護這一片區域,享受這里為我們帶來更好生活的同時,關注著它的未來。我們探尋歷史和現代兼得之處,在福州人們創造自然、建筑、人文交融的和諧人居生活。留駐這里,似乎也看到了城市更多的過去,現在,還有未來。
我們希望在不同的空間,要素要具有其內在特質,每個空間要素既有對比又和諧統一。漆器與老物件、棉線與書本,這種新舊的結合,傳承與創新的碰撞,是羽果設計想給予福州這座城市最好的禮獻。
設計圖紙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