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工作經驗是十幾年(我今年37歲),我也是從方案助理慢慢的做到總監。
現在回看以前的階段或者回答作為職場新人你們的問題時候,我經常會說的是,作為剛剛入職,我們會羨慕做方案的很厲害,把草圖一勾,拿給助理去畫就可以了,然后畫施工圖就是最累不討好的,經常加班熬夜,就是所謂的畫圖狗。
我們都是從最開始的助理做到最后的項目總監乃至開公司獨立出來。有的人對空間的理解好一些,手繪好一些,他可能就往方案設計師方向轉型,最后做到了方案的總監。也有人色彩好一些,談吐不錯,他就轉向軟裝。還有人就是可以在繁瑣的畫圖工作做到嚴謹細致,分毫不差,而且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他就完全可以往深化方向努力,成為一個項目總監等。
但是無論最后方向是什么,職業的優劣本身沒有可比性,沒有方案設計師就是比軟裝設計師牛逼的說法,說這種話的人本身就是不專業的。
作為方案助理的基本,我們最應該了解的是全案工作流程。
?第一件重要的事兒:全案工作流程?
01前期階段:項目洽談---資料收集---概念方案
作為設計方來說,所謂的前期階段,即項目摸底的工作。通過這一步我們首先要得到的信息包括甲方公司的規模,企業資信狀況,口碑,背后的投資人投資金額,投資來源等等(這個關系到設計師最后能夠拿到的薪資,一般是工程總價的2%-8%)
項目所處的環境位置,判斷我們要做的項目類型分析競品。通過前期的資料提資,我們決定是否參與項目。決定參與項目則需要準備公司的簡介,營業執照與甲方就設計內容,設計范圍,設計深度,日期和輸出成果達成初步共識。
設計任務書中包括:項目名稱,項目內容,項目范圍,如期,經濟指標,設計要求及其它。提資的資料中包括:建筑結構,幕墻,機電,建筑及效果圖,建筑設計文本。還有與項目相關的其它資料,需求評估報告。
概念方案階段我們先要召開項目的策劃討論會,開始項目收集工作。平面方案的草圖,確定項目的主題故事組建團隊協作,并制作項目進度表。然后制作我們的一稿概念方案的PPT,交由內部評審,如果內部評審沒問題了即準備回報報工作。
02 中期階段:深化設計---施工圖設計?
往往在項目的前期階段是最難的,往往好幾稿的改動或者推翻重來,但是一旦前期和甲方溝通確立了概念方案,就可以開始做項目的深化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階段我們的概念方案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就直接交給深化,而是我們會最后對概念方案進行總結討論,做出最后的修改。然后開始制作深化方案,彩平,手繪稿等等,出3D效果圖,和客戶確定物料選項,五金潔具等等。接著對深化方案中的,方案平面,完成面,控制天花,重要技術節點等等和施工圖組進行交底,并記錄交底情況。
施工圖設計階段工作則將交給對施工更專業的人進行施工圖資料驗收及評估,結構,機電,暖通等各個專業進行匯總,確定施工圖標準,制作詳盡的施工圖。完整的施工圖設計圖包括:平面系統,節點系統,立面系統,材料表,設計說明。施工圖進行自檢,和內審。
03 后期階段:后期服務---資料歸檔
在后期我們需要對業主方發來的招投標答疑書進行書面的回復,參加招標答疑會,記錄會議紀要。施工進場交底。
對施工方提供的深化圖紙進行審核及確認,對材料小樣進行評估確認,避免施工中出現較大技術差異。我們會先做一個樣板段,做好之后對樣板段進行審核,審核意見發給施工方和業主方,確認效果對樣板段無疑的前提下在進行施工,及進行定期的施工巡檢。
整理資料歸檔:對前,中,后期資料進行整理,拍攝實景完成照片,同時責任人對歸檔資料進行自檢,上級主管對歸檔資料進行復檢等等,按統一標準對資料進行歸檔保存。
第二件重要的事兒:年輕的設計師如何平衡創意和商業利益之間的沖突呢?
作為設計師來說,我們經常很痛苦一點,就是我們想做的明明是設計,是創意!面對甲方時,我們怎么卻變成了“一個畫圖的呢?”。我們往往想成為項目的“頭腦”,最后卻成為那個動手的人。
這個現象多是由一些做過幾個項目有一定經驗的甲方導致的,他們可能按照以往的“套路”實現盈利了,就按照以往的經驗來要求設計師,就這么做,這是最省力的做法。這個時候,我們往往就是給甲方實現想法。但是甲方有經驗,并不代表他們就專業,作為設計師更應該以自己的專業角度解決問題。
在早年做過很多售樓部的設計,遇到的問題可就不是一稿二稿三稿的問題,而是對一個商業項目來說,盈利才是最重要!
我們花了很多心思做的一稿在甲方看來被pass的可能性很大,最后往往會將很有創意的原稿變成普羅大眾的一般的設計。面對這個問題,我也詢問過行業的“老法師”,得到的經驗就是,對于商業項目來說,本身允許設計師發揮的空間是有限的,很大時候我們自信滿滿的作品,可能隨時投出去都是會獲獎的創意,在商業里面受阻歸結原因無不是---成本過高!
所以有時候中規中矩,但是又帶有一點小創新的方案在競標的時候更容易成功,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很重要的一點即是商業與創意間平衡的尺度。
?第三件重要的事兒:方案匯報文本和表達的重要性
關于工作匯報的事兒。我的上一個助理工作了5年,每一年都跟我說要辭職,都被我拒絕了。我對他的要求就是做好PPT,所以他總共花了5年時間將匯報用的PPT做到了極致。后來他進入到了其他公司工作偶然會聊到,關于自己工作中能力施展的得心應手的感慨。
我們所有的設計成果都是圖紙,而最終像甲方匯報的是我們精心準備的PPT,這個是整個競標項目的最后環節,前面所有的調整都會在這里反應,這是個很值得培養的技能。
還有就是設計師的演講能力真的很重要,也就是我所說的是方案展示的表達能力。因為好的設計師他不一定在競標匯報中表現也會很出色。
打個比方,如果某國內知名的大師用粵語匯報工作,臺下坐著的是對粵語一知半解的甲方,最后的結果你們覺得是怎樣的呢?結果可能是方案直接被否定,沒有參加下一回合的可能!這個和設計師的水準無關。當然,也有很多設計師水準很高,但是表達上稍有欠缺,在面對甲方匯報時也往往很難達到我們期望的效果,這樣的匯報在國內確實很多。
第四件重要的事兒:年輕設計師在工作中如何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責任?
還有朋友經常提到的設計師經常會因為幫忙(朋友,客戶,幫忙做設計),而承擔到一些不必要的責任,如何去解決呢?
首先在我們設計師概念里面是沒有“幫忙”這個詞的。如果是給朋友幫忙的程度,那么你拿平面圖給我,我幫你手稿勾一個方案,這個叫幫忙,但是如果你讓我出全面的圖紙施工等等,對不起,我會把我的設計費要求遞上。
通常設計師在面對這種情況的的時候,自我保護很重要。在成熟的商業的案例中,概念稿,平面方案,施工圖,深化圖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客戶簽字確認。我們會在項目開始的階段就提到,如果后期發生了更改方案情況怎么辦?是更改細節,還是全案都要更改,說清楚改動的設計費標準,明確改圖底線,我們做到先禮后兵。
第五件重要的事兒:年輕設計師如何選擇職業方向?
為什么我從來都不會去告訴年輕設計師應該怎么走,怎么才是未來?因為這個話題實在太大了我回答不了,但是年輕設計師現在的焦慮原因,很多是因為我們的能力尚且夠不著我們想要的東西,或者說是夢想。
以我自己過來的經歷來說,在年輕的時候我并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但是我也依然如此的走了過來,從02年開始做家裝,后來因為房地產的浪潮投身于房地產行業,包括現在成名的很多設計師基本上都是從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但是現在回看我們以前走過的每一個腳步,都是實實在在的,并沒有什么對錯。
只不過是在今天,時代信息的傳播和主流媒體經常會給我們傳遞出一種焦慮,一種“正確”,一種再不改變就會被時代拋棄的感覺,我經常會問自己這樣的感覺對嗎?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是一定會產生很多與所謂的主流相背離的聲音,這種聲音無非對錯,對錯在未來都會得到檢驗,并不需要去懼怕和迷茫。
?
第六件重要的事兒: 年輕的設計師應該怎么“學”怎么“看”的問題
我們看了那么多大師作品卻依舊做不好設計?對于職場新人如何去學習,或者學習哪一塊,我的經驗是“平面為王”!因為任何立面上的造型,還有后面的深化,軟裝等等,都是在平面圖的基礎上做的。我們看圖的邏輯和我們畫圖的邏輯是一樣的,先是軸線,看分割,然后是整個動線的主次,灰空間等,我們怎么畫圖,就怎么看圖。
談到學習,我覺得重要的是堅持,我們每天都能從圖紙上記下一個方案,時以積累,成為系統,那么我們想做不好方案都難,因為我們腦海中已經裝下了無數個方案。創意思維靈感的閃現,和日積月累的“刻意練習”它們并不沖突,由量到質的過程。這一點是我自己經過實在檢驗得來的結果,因為我自己就是這么做的。
另外我想強調的是,互聯網時代,信息傳遞的不對稱紅利早已過去。別人能看到的內容,大師的作品也好,空間處理手法等,這些我們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渠道看到。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在其中提煉信息的重點在哪里?不論是我們所看的電影還是廣告,生活的點點滴滴,這些都可以學到設計,其中是有一種自己可以分析出來的通用原則。
最后小小的總結:
END
(本文轉載于設計得到)
前排站隊